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奧巴馬VS麥凱恩:誰將創造歷史?
作者:袁征 来源:《中国评论》2008年7月號,總第127期 时间:2008-07-01
奧巴馬VS麥凱恩:誰將創造歷史? 袁征(北京)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    六月三日,一場長達五個月的拉鋸戰終於塵埃落定了。奧巴馬憑藉超級代表的支持最終險勝希拉莉,將代表民主黨與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爭奪總統寶座。   奧巴馬對決麥凱恩:   超乎人們的預料   時至今日,奧巴馬已初顯黑馬本色。儘管他並不是第一位參加總統競選的黑人,但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正式候選人。不管能否贏得大選,奧巴馬已創造了歷史。   起初,奧巴馬並不被人們所看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奧巴馬有著一張黑人的面孔。實際上,奧巴馬的父親是來自肯尼亞的黑人,而母親則是堪薩斯州的白人。儘管奧巴馬是一個黑白組合的混血兒,但人們更願意將其視作一名黑人總統候選人。在種族歧視尚未根除的美國,人們願意接受一名黑人總統嗎?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很大的問號。   相形之下,在二○○七年的大多數時間,希拉莉的人氣如日中天。儘管人們對於婦女能否當選總統同樣有很大的疑問,但希拉莉聲勢浩大,民調的支持率也遙遙領先。一時間,似乎希拉莉贏得預選應在情理之中。直到希拉莉在今年年初艾奧瓦州民主黨的預選中敗走麥城,觀察家們才感到原來希拉莉的競選之路並不順暢。而到了今年二月份,奧巴馬已盡露鋒芒,和希拉莉展開了久拖不決的拉鋸戰,以至於引發了民主黨高層的憂慮。最後,雙方依靠超級黨代表票才分出勝負。   如同奧巴馬一樣,麥凱恩最初也不被看好。畢竟,麥凱恩已經年邁。二○○○年,他曾參加過共和黨初選,但敗給了布什。二○○七年下半年,麥凱恩的民意支持率從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降到百分之十五左右,使得募款變得困難,預選形勢更加黯淡。相比之下,前紐約市市長朱利亞尼卻一度在民意調查中領先。不想朱利亞尼採取﹁大州政策﹂並未奏效,不僅在艾奧瓦、新罕布什爾和南卡羅來納等州的預選中表現不佳,而且也未能在投入大量精力的佛羅里達州獲勝,結果很快敗下陣來,退出了選舉。相比之下,麥凱恩競選班子採取了得當的競選策略,收到了應有的成效。隨著麥凱恩贏得佛羅里達州的預選,他的競選前景變得一片光明。在奧巴馬和希拉莉進行拉鋸戰的時候,麥凱恩就早早鎖定了勝局,坐等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一決高下。   一白一黑,一老一少,麥凱恩對決奧巴馬。這樣的預選結局,多多少少有些出乎一些分析人士原先的預料。   奧巴馬與麥凱恩的政策迥異   分別作為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的政治理念和價值取向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這在兩人的內外政策中反映出來。   在經濟政策上,雙方的主張已凸現出自由和保守理念的差異。奧巴馬主張,通過對富人增稅,對中等收入家庭和退休人員減稅,來改善低收入者境遇,使得美國經濟平衡發展。他表示,如當選總統,將對年收入超過二十五萬美元的富人增稅,並提高資本利得稅,對石油公司則徵收暴利稅。奧巴馬還承諾,如果當選總統,政府將撥款五百億美元推動經濟增長,並為遭受次貸危機打擊的人們設立總額為一百億美元的救助基金。而麥凱恩還是推崇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希望通過減稅來刺激經濟增長。他計劃將公司稅從目前的百分之三十五降至百分之二十五,並維持現有的資本利得稅稅率。不過,他承諾將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包括部分武器項目開支。 在健康保險方面,奧巴馬支持延續目前以雇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支持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兒童全民健康保險計劃;設立國家健康保險項目。麥凱恩則反對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險計劃,支持將目前以雇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轉變為自由市場體系,並給低收入階層提供一定的稅務減免。   作為共和黨內的溫和派,麥凱恩注重國際合作,承諾將會重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係。他表示,一旦出任總統,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重點處理三大任務:其一是使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手段,全力擊敗伊斯蘭極端分子,維護美國的安全。第二是消除美國對於國際原油的依賴,實施新的能源戰略,提升能源效率、生產替代品,增加核能發電。其三是在世界範圍內推進“民主聯盟”。麥凱恩表示,在擔任總統第一年,他就會召集全世界民主國家的首腦會議,如同六十年前創立北約一樣。   在奧巴馬看來,國家安全的三大要務則是:一是結束伊拉克戰爭。第二項任務是制定出全面的反恐戰略。第三大任務是推動全球共同努力,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的擴散,防止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不難發現,反恐都被兩位候選人列入重點任務之一。不過,具體到伊拉克問題上,兩人有著明顯的不同。從始至終,麥凱恩反對馬上從伊拉克撤軍,認為倉促撤軍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將會在二○一三年實現在伊拉克設定的目標,並撤離駐伊美軍作戰部隊。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反對發動伊拉克戰爭,認為打擊的目標偏離了來自基地組織的真正威脅,讓美軍戰線拉得過長。奧巴馬主張立即從伊拉克撤軍。他承諾,如果當選總統,將會在上任後十六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美軍作戰部隊。   在伊朗核問題上,無論是麥凱恩,還是奧巴馬,都曾投票支持布什政府將伊朗革命衛隊宣佈為恐怖組織。麥凱恩表示,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也是一種選擇,但在採取行動前將會和國會領導人協商。奧巴馬則相信通過外交努力可以解決問題,準備一改布什政府不同伊朗和敘利亞談判的立場,將會在入主白宮第一年和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古巴和朝鮮領導人會晤,展開談判。   在對外貿易問題上,兩位候選人觀點迥異。麥凱恩認為自由貿易對於美國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自稱是最大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他支持與哥倫比亞、韓國和巴拿馬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並與二十七個歐盟成員國展開有關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反對改變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支持開放新興貿易市場。而奧巴馬對於自由貿易持強烈的保留態度,反對任何削弱美國競爭力的貿易協定,主張將把貿易作為增加美國工作機會的工具。他會利用貿易協定來向世界傳播良好的勞工和環境標準,主張就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重新談判,以加強有關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他甚至主張終止對那些將工廠移到海外的公司的減稅,而對於那些受到全球化衝擊的群體給予補助。   美國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壓力和國內外要求採取措施的呼聲,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提出了針對氣候變暖的應對方案。奧巴馬承諾在二○二○年前將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一九九○年的水準。麥凱恩則主張在二○五○年前將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百分之三十,並呼籲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使用可替代能源來實現這一目標。   在對華關係上,麥凱恩的主張典型地體現了共和黨主流派的對華立場。如果當選,他很可能更多地延續當前小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一方面,麥凱恩表示美中有很多共同利益,良好的美中關係既有利於雙方,也能惠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主張美國擴展同中國的聯繫。另一方面,麥凱恩認為美中關係並非以價值分享為基礎的雙邊關係,將繼續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同時讓美軍常駐亞洲地區,以應對中國的崛起。他明確指出,中國的崛起將是下任總統所面臨的核心挑戰。 相較之下,奧巴馬對於中國的瞭解有限,認識上的理想主義色彩更為濃厚。二○○四年奧巴馬在競選聯邦參議員時,就表示﹁美國必須在中美分歧上—比如台灣—立場堅定,但在可以使兩國團結的事務上採取靈活的策略,我們必須堅持勞工標準,人權第一,讓中國對美國產品全面開放市場,並嚴守與美國公司的法律合同﹂。這次大選中,他表示,中美之間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近年來,共和、民主兩黨在一些政策主張上有趨同的跡象。不過,在對外政策領域,兩黨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相對而言,共和黨更加注重現實利益,強調實力說話;而民主黨則更加強調在世界各地推進民主,強調人權保護,理想主義色彩較重。共和黨和工商業階層來往密切,因此更加支持自由貿易;而民主黨的主要選民來自中下層,特別是勞工集團,因此更為強調公平貿易,保護主義色彩較為濃厚。       誰將創造歷史   無論是奧巴馬,抑或是麥凱恩當選總統,都將創造歷史。如果奧巴馬獲勝,則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對於種族歧視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的美國社會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如果麥凱恩入主白宮,現年七十二歲高齡的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在任總統。   距離十一月的大選投票日尚有一段時間,目前尚難以就最終的結局作出準確的預測。畢竟,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而突發事件和競選策略也可能隨時改變這種優勢和不足,從而影響最終的選舉結果。   首先,奧巴馬強調變革,迎合了美國社會大眾求變的心態,這是麥凱恩所難以做到的。目前布什政府聲望每況愈下,支持率已低至百分之三十一左右。伊拉克戰爭久拖不決,引發美國民眾的不安。而次貸危機的爆發則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的邊緣,失業率明顯上升。八年共和黨總統執政之後,不少選民已有了厭煩的心理。絕大多數人認為美國處在錯誤的軌道上,希望進行變革。而奧巴馬抓住選民的這一心理,適時提出了﹁我們能夠信賴的變革﹂(Change we can believe in)這一口號。由於奧巴馬步入華盛頓政壇時間不長,政治包袱輕,且朝氣蓬勃,更使得人們看到了變革的希望。可以說,選民求變心理將是奧巴馬能否問鼎白宮的決定性因素。而身為共和黨人的麥凱恩很難具備這樣的潛質。面對一個不受歡迎的總統,面對過去數年共和黨人接二連三的腐敗現象,麥凱恩想讓選民相信他的與眾不同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奧巴馬輕鬆上陣,而麥凱恩政治包袱比較重。二○○四年,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言,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奧巴馬擔任參議員不到四年,和華盛頓政壇錯綜複雜的關係糾葛不多,負面新聞少。在飽受爭議的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奧巴馬從一開始就持反對態度。相反,麥凱恩是華盛頓政壇上混跡多年的政客,人們對他知根知底。他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有悖民意,一再引發爭議。而身為共和黨人,溫和的麥凱恩試圖拉開與布什總統的距離,盡可能贏得多數選民的支持,又不能得罪共和黨內的保守派。如何平衡兩者,的確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   第三,雙方的年齡反差過大,也會對選民的抉擇產生影響。出生於一九六一年的奧巴馬給人的印象是聰明機敏,口才出眾,充滿活力,富有個人魅力。而即將七十二歲的麥凱恩年齡明顯偏大,甚至超過了當年的雷根。美國選民是否願意接受如此年邁的總統,尚是一個未知數。面對充滿朝氣、英俊瀟灑的奧巴馬,麥凱恩自然有些相形見絀。一旦兩人在電視或其他場合公開辯論,那麼鎂光燈下的差異就會毫無掩飾地暴露在選民面前。很多時候,美國民眾更願相信直觀的感受。 第四,在選民的眼中,民主黨擅長經濟政策,而國防外交則是共和黨人的專長。受次貸危機、失業率上升和高油價影響,經濟政策已成為當前美國選民關心的首要議題。如果經濟狀況繼續惡化,奧巴馬自然會從中受益。事實上,麥凱恩公開承認,自己不擅長經濟政策。不過,奧巴馬從政經驗相對單薄,外交知識有限,而麥凱恩則從政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於國家安全事務。在美國還面臨恐怖主義威脅的今天,麥凱恩的知識和經驗將是吸引選民的亮點。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特別是面臨恐怖襲擊的威脅時,選民的抉擇就會出現有利於麥凱恩的變化。因此,選民對於政策議題關注的變換,也會對選情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從上述分析看出,奧巴馬的優勢似乎較為明顯。然而,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奧巴馬要入主白宮,還必須克服兩大障礙。   其一是如何彌合預選所造成的民主黨內部分裂。在預選中,希拉莉的主要支持者是婦女、白人藍領和老年人,而支持奧巴馬的則是黑人、年輕人和部分知識精英。由於奧巴馬和希拉莉激烈的拉鋸戰,使得雙方的關係有些苦澀,使得民主黨內部出現了裂痕。希拉莉宣佈退選後,她的支持者能否會轉而支持奧巴馬,將是民主黨能否贏得總統選舉的關鍵因素之一。儘管希拉莉呼籲自己的支持者支持奧巴馬,但民調仍顯示,將近四成的希拉莉支持者,不願意在大選中投票給奧巴馬。一些人聲稱要將票投給麥凱恩,而更多的人則聲稱將不會參加十一月大選的投票。顯然,這對於奧巴馬的競選是不利的。如何贏得這部分選民的支援,如何發揮希拉莉的特殊作用,估計是現在奧巴馬必須考慮的問題。事實上,奧巴馬已和希拉莉私下會過面,商討如何團結分裂的民主黨。   第二是必須跨越種族樊籬。奧巴馬能夠贏得預選,這是黑人民權運動的重大成就。《華盛頓郵報》就評論道:﹁奧巴馬的成功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種族進步的標志。﹂然而,在當今的美國社會,白人依舊佔據主導地位。儘管種族隔離的制度早已被唾棄,但種族歧視的幽靈依舊在美國社會遊蕩,以至於有人認為美國依舊是一個黑白分明的社會。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奧巴馬從競選開始就竭力回避種族問題。為了消除牧師賴特言論帶來的負面影響,奧巴馬先是和賴特斷交,隨後又退出了已經加入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芝加哥三一聯合基督教會。然而,還是有很多美國人認為,奧巴馬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出於競選的目的,而不是因為他強烈反對賴特的言行。毫無疑問,賴特事件將會對於一些選民的心理認同產生影響。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今年二月,百分之六十三的中間獨立選民表示對奧巴馬有良好的印象,然而到了五月份,這一比例已下降至百分之四十九。在種族問題極為敏感的美國社會,不少白人選民不會公開承認自己由於膚色問題而不支持奧巴馬,甚至在民意調查中表示支持奧巴馬。然而等到十一月大選的投票時,這些人未必會投票給奧巴馬。因此,在奧巴馬通往白宮的道路上,種族問題將是最不確定的一個因素。   應當說,影響大選的因素多種多樣。突發事件的發生、選舉夥伴的搭配、競選籌款的多少都會對大選的結果產生影響。不過,無論是奧巴馬當選,還是麥凱恩入主白宮,今年的大選都將會給人們留下許多值得思考的東西。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