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国要小心被转嫁风险
作者:袁征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08-12-08
中国要小心被转嫁风险 核心提示:鉴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场危机等于是美国透支消费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资产,然后又通过破产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 袁征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外交室副主任   鉴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场危机等于是美国透支消费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资产,然后又通过破产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毫不例外地被卷入到这场风暴之中,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遭受损失。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曾是政府和国人引为自豪的亮点,然而受美元贬值、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外汇资产缩水,而且可以预料,这还不是终点。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由于欧美日主要经济体一蹶不振,外部需求大幅缩减,就使得出口引导产业发展、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经济受到冲击。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出口在今年前三个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减慢;中国GDP增长在第三季度增加了9%,比去年减少了3%。   然而,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由于影响波及的滞后性,欧美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状况在明后两年将更为明显,经济增长率在明后两年甚至会更低。随着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外向型企业的裁员乃至倒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进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带有周期性衰退的特点,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美国人过度消费、负债过高、贸易和财政赤字又居高不下所引发的。鉴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场危机等于是美国透支消费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资产,然后又通过破产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   一旦美元继续贬值,我们的外汇储备必然进一步缩水。为了减少损失,手握高达1.8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不得不为美国造成的恶果“抬轿子”,继续大量买入美国的国债。毕竟,与美国相比,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更加脆弱。中国只能在坏和更坏之间选择相对安全的做法。   问题在于,美国政府大量发行国债来挽救危机,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于其他国家来购买其国债。即使世界各国不出手相救,美国也要大量印发钞票来收购金融资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美元及其国债的贬值。结果是美国透支未来收入,而中国很大程度上在为透支买单。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短期国库债券的最大持有者。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支持美国为稳定金融市场所做的努力。然而,如果依照西方人士的逻辑,中国将多少有点“无所适从”。西方有人指责中国没有采取有力的行动,有人甚至主张,中国应当利用其充足的外汇来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外国大银行或大公司,或者购买更多的美国政府债券。然而,中国试图收购一家大型银行或其他敏感资产的任何尝试,都注定会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应。   尽管中国继续买入美国的国债,美国人也未必会买账。相反,他们越来越担心中国会在某一时期将美国国债全部抛向市场,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崩溃。这是一种新的“中国威胁论”。自去年以来,美国就一度流行有关警惕中国政府握有过多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话题。为此,今年2月,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还曾专门举行有关警惕并抵抗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听证会。当时,数位参议员都呼吁布什政府审核外国政府建立的基金对美国企业的投资,担心这类基金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上升,一些国家很可能再度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中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多年来,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客观上有助于美国维持低通胀的局面。即便如此,美国有人还是不依不饶地攻击中国操纵汇率、倾销产品。等到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中美贸易问题难免会起波折。大量的金钱被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赚走,中国则是透支了资源与环境,得到的却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当然,面对袭来的金融风暴,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也不是没有机会。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实现从出口引导的外向型经济转变成以内向型为主的经济,改变资源耗竭和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此同时,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进国际机制的变革。应当说,挑战和机遇同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一位曾在美国政府中任要职的国际经济专家评论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将是最不确定的因素。至于其中的涵义,国人不妨仔细琢磨琢磨。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