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大灾面前,政治解读不合时宜
作者:袁征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10-01-18
在灾难与政治面前,美国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本报记者昨日致电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美国外交研究室副主任袁征,袁征表示,没必要把美国这一次救灾行动上升到政治高度。 袁征指出,美国在海地的救灾行动首要的肯定是人道主义援助,而背后当然也有美国想要表现其软实力,树立国际形象的考虑。 首先来说,加勒比海地区从来都是美国的后院,美国肯定不希望其他大国过多染指这一地区。但在任何时候,美国都可以在这一地区做政治考量,而无需选在灾难时刻。 其次,海地虽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如果海地真要加入美国,美国也不一定会要它。上世纪90年代,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曾经投票想要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但最终还是被否决。这其实也是美国觉得其会成为累赘的思维在起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世界各个地区推崇的其实都是“新殖民主义”,而不再是以往那种以“占领”为目的的“旧殖民主义”形态。之前布什政府在外交方面的糟糕表现,使得奥巴马上任以后更注重施加自己的软实力影响。 包括之前印度洋海啸,美国的表现同样如此,它同样往灾区派出了舰队参与救灾,投放物资,参与重建。我们也不能说美国就是怀着强烈的战略目的去到东南亚。这两次救灾都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背后隐含的意思当然也是有扩大地区影响力、展现软实力的目的,但没必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本报记者 王楠)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