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再起
作者:袁征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5-05-22
  近期,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3类纺织品服装自主启动特别保障措施程序。这就意味着,中国三类纺织品将被限制在以2004年为基数增幅不得超过7.5%的额度内,其实质是变相延长配额限制。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种行为既背离了自由贸易的精神,也不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法律文件的规定。   长期以来,纺织品贸易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问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纺织工业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中国,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美方所难以抗衡的。中国的纺织品价廉物美,受到了美国消费者极大的青睐。美国曾多次对华施压,并采用配额制来保护美国的“夕阳工业”。   今年1月1日,根据世贸组织的协议,实施了数十年的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取消。这对中国的纺织业来说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美国的纺织业则面临巨大的压力。自年初取消配额制以来,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有了明显的增长,这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在美国,纺织业早已沦为“夕阳产业”,工人失业问题尤为突出。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尚有将近60万至70万的纺织工人,完全取消纺织品配额则直接影响到这些人的就业前景。而根据《中美入世协议》的有关条款,2008年之前,在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导致美同类行业或产品受损的情况下,美国可以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继续实施限制。据此,美国纺织业组织屡屡提出特别保护的要求,要求对中国产品设置进口限制。   早在贸易配额取消之前,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联合会及全美制造贸易行动联盟等利益集团都透过各种方式极力渲染中国纺织品出口对于美国纺织业所造成的伤害,要求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来确保纺织业的利益。   利益集团的介入对于美国政府施加了压力。那些来自纺织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的国会议员不断要求行政部门采取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涌入”美国市场。而由于在国内政治中对华强硬无需支付任何政治成本,因此很多政客都采取对华强硬的立场。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和弗吉尼亚等州都是纺织业相对集中的地区,2004年大选中也将选票投给了布什,因此布什政府不能不作出一些姿态。于是,美国意图通过特殊保障措施、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口,从而变相达到原先实施配额的同等效果。   此外,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增大,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种微妙的恐惧心理。据美方统计,今年头四个月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10亿多美元,大幅超过去年同期。尽管美国的巨额外贸逆差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一些竞争力下降的行业出于对前景的担忧而将矛头指向了对美有巨大贸易顺差的中国,要求美国政府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美国政府也认为,中国对美出口迅速增长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在政治层面上,这股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   据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就业人数达到了1000多万。不仅如此,中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也相当高。如果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无疑将对于那些一直以来对美出口的中国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纺织业整体的就业状况,从而产生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   客观而言,虽然美方采取的保护措施对中方而言不在情理之中,但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则是一个必然抉择。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调整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将会继续提升,笔者预计未来中美在经济领域相互依赖不断加强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趋于激烈。双方如何建立起一个切实有效的协商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问题,急迫地摆在两国政府面前。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