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政府丑闻对共和党执政地位的影响
作者:刘卫东 来源:美国年鉴 时间:2006-08-01
一、共和党制下的美国府院丑门迭开 2005年美国政坛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丑闻迭出,此起彼伏。随着所谓“特工门”“枪击门”“黑狱门”“疟囚门”“窃听门”“游说门”“飓风门”等丑闻的不断曝光,以及布什政府宏伟的国内改革计划的受挫,再加上搅动人们神经的伊拉克困局难见曙光,使得同时占据行政部门和国会多数的共和党人不断面临信任危机。 布什在第二任期上台伊始就宣布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刀阔斧的国内政策改革上。其社会保障改革计划的核心,是允许较年轻的就业者把他们部份的社会保障税转入一个可能得到更好回报的私人退休账户中,而美国自罗斯福时代以来一直在实行的是税收纳入社会统筹管理的政策。布什的计划不仅遭到反对改变传统政策的民主党人的集中批评,而且可能导致即将退休的“婴儿潮”一代面临无法领到保险金的窘境;政府预算赤字虽比2004年略有下降,但布什压缩赤字努力的效果基本被其减税计划所抵消;再加上医疗保险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得中产阶级感到难以承担,其国内改革计划遭到一片叱骂。美国2005年的GDP总体增长虽达到3.6%,失业率也降至5.1%,但美国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停滞不前,家庭平均收入下降,政府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比最近任何一个经济衰退时期都要缓慢。同时,牵动人心的油价和医疗花费却在急剧攀升。与石油公司关系密切的布什政府并未出台根治高油价的方案,而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与减税并举的努力收效不甚明显,美国油价随着伊战和飓风曾一度超越每加仑3美元的民众心理上限而遭至怨声载道。 而无时无刻不在牵动布什政府和美国公众神经的伊拉克战争,在这一年中也愈发受到关注,甚至被认为是决定布什支持率的关键因素。在“和平母亲”辛蒂•希恩的带领下,30万美国人掀起一场自伊战以来全美最大的反战游行,并促使57%的受访民众相信布什故意误导了公众。尽管布什用伊议会大选的成功来为自己解脱,但美国民众看到的是,截至2005年底,已有至少三万当地人在战乱中丧生,2140名美军官兵命丧他乡,而更大的问题是,伊拉克已成泥潭,战不能战,撤不能撤,胜利遥遥无期,持续攀升的人员伤亡和经济开销对美国国内民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为支付不断高涨的反恐费用,美国141个非国防消费的灵活开支项目面临被砍的危险,像医疗保险、公共住房津贴、食品票、能源补助社区发展、社会和社区服务之类联邦扶贫的民生传统资金渠道都被阻塞,而不得不由教会和私人团体的捐助来填补空缺。 9月席卷美国东南海岸的“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在灾后数日里布什都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浮尸和抢掠充斥新奥尔良的镜头极大地刺激了全国民众,也促使人们对美国政府多年以来的失职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布什虽迅速改正错误并撤换了曾是自己亲信的联邦紧急措施署长,但民众心中的负面印象难以迅速消除。而因涉及多方利益而备受关注的移民问题,也因国会两院提案之间及各自内部的意见相左而引起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不满,抗议浪潮遍及全国,并引发了美国国内自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 此外,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提名也是一波三折。布什先是把年轻的约翰•罗伯茨从大法官候选人一跃提升为首席大法官,接着又试图任命毫无宪法经验的白宫亲信哈里特•迈尔斯,以至被自由派、保守派群起而攻之。最终上台的则是极其保守的赛谬尔•阿里托。这一系列提名加深了人们的疑虑,认为布什在利用职权酬谢自己的核心选民。同时,佛罗里达女植物人特丽•夏沃的死亡权利问题也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共和党主导的美国国会,佛罗里达州议会,布什总统和佛州州长杰布•布什都站在反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立场上,但大法官们维护夏沃死亡权利的判决却得到了美国63%的民意支持,还有67%的受访者认为,议员参与其中已超越了自己的权限,他们谋求政治利益的举动已与民意背道而驰。 为报复一名中情局特工的丈夫揭露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掩人耳目,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利比故意泄漏了其特工身份,因而遭到起诉,也让布什政府背上沉重包袱。这一麻烦尚未结束,《华盛顿邮报》又抖出中情局在海外设立秘密监狱虐待恐怖嫌犯的丑闻。对此未置可否的白宫却反戈一击,指派切尼到国会游说议员们给予中情局人员“虐囚豁免权”,这不仅导致美国的人权组织和国际社会的责难声浪冲上云霄,也让一些共和党内同僚反目。年终之时《华盛顿邮报》再度揭黑,声称负责监督政府情报监听的法官罗伯逊以辞职来抗议布什秘密授权境内监听的活动,由此又引发了美国国内对于公民隐私受到侵犯的普遍关注。 2005年底,丑闻风潮又刮到美国国会山。随着游说业“教父”阿伯拉默夫的伏法,众议院多数派领袖、共和党人迪莱成为新的焦点。他因表示将致力于结束美国的堕胎行为,以及认为最高法院应为夏沃之死而集体辞职的言论早已引起诸多不满,之后又受到德州地方法庭“违法操纵政治献金“的指控,而其年终受贿行为的曝光迅速演变成共和党的集体灾难。一时间国会和行政部门里的共和党人有210多人受到牵连,往日的同僚纷纷表态和迪莱划清界限,并退出已经收受的可疑捐款。但共和党的声誉无疑已受到重创。 二、两党政治的新特点 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政府在2005年不断遭遇国内外丑闻和挫折的袭击后,美国的政党政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第一,共和党支持率降低但未受致命创伤。从2005年中期开始的各种民调结果显示,共和党的支持率一直都低于民主党,而且进入2006年后差距有加大的趋势。这是民意对于共和党政府丑闻不断的正常反应,但共和党尚未因此而一败涂地。这首先因为擅长国家安全事务的共和党人并未在自己的长项上遭人病诟,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没有比相对擅长于此的民主党人失分太多,总体表现尚可接受;其次,布什政府的失误和丑闻更容易被理解为掌握国家权力的政界要人的个人问题,普通民众很少会自然迁怒于其所属党派,而坚定党员的党派归属也不会随本党某些不佳表现就轻易改变;再次,共和党虽然丑闻迭出,但一些坚持与总统错误政策划清界限或者具有鲜明政治个性的共和党代表人物的表现也帮助挽回了一些民众对于共和党整体的失望;最后,国会政治是地方政治,国会议员只要得到本选区选民的支持,就可以相对免疫于联邦政府不良表现带来的冲击。当然,民主党没有借机充分向对手发难也给共和党留下喘息之机。 第二,共和党人尽可能与布什本人拉开距离。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布什仍然在很多问题上强硬坚持自己的立场,其民意支持率最低降至31%,导致诸多共和党同僚对其失去信心并有意与其拉开距离,以尽可能降低布什负面形象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影响。据调查,如布什为一位共和党议员候选人助选,51%的独立选民将可能减少对这位候选人的支持,只有22%的独立选民可能增加其信心。切尼的助选效果也和布什类似。因此包括以“保守”著称的参议院共和党主席里克•桑多伦在内的共和党政客正努力避免与布什在同一公开场合露面,以便让选民们相信,其并非布什政策的铁杆支持者,而是公正廉洁的化身和地方选民的代言人。 第三,共和党内部理念出现分化,极端化趋势加剧。布什的起家全仗保守派的鼎立支持,但随着美国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对现实不满的保守派内部的分歧也逐步显现,开始从不同角度争论政府政策,如新保守主义者认为布什还不够保守,实践保守派(physical conservative)希望尽早从伊拉克撤军,社会保守主义者(social conservative)关心的则是布什在堕胎等道德问题上的立场。不同派别在为自己感兴趣的不同议题抗争,使得原本有效增加共和党凝聚力的保守理念出现分化,而布什的党内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这一过程中也都变得更为坚定。如一些新保学者和官员在布什受挫时更加积极地为其伊拉克政策辩护,而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禁止美国监狱以残酷、不人道和卑鄙的手段对待外国囚犯”的提案,坚定站在布什政府的对立面上。 第四,党派斗争逐步趋于理性,各派力量更加务实。在美国经历过因大选导致的巨大分裂之后,国会中的党派斗争开始逐步恢复理性,以党派划界的色彩有所减弱,开始就事论事,更多从道德和利益角度进行判断。如在麦凯恩的提案遭到布什否决威胁的情况下,民主、共和两党齐心合力使之以90对9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移民法案不同版本之间较量中的党派色彩也不甚明显。即使在共和党内部也更加务实,极端保守派与温和派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出人意料的联合抨击对迈尔斯的任命,与自由派一起否决了布什的提议。 第五,民主党应对乏力,显示其仍未有效复兴。2005年共和党政府遭遇到如此多的打击,对于在野的民主党人来说简直就是翻身的天赐良机。但在面对所有这些政治对手的丑闻时,民主党人都没有充分抓住机会,调动起民意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借机增加自身的政治筹码。其中的原因很多,归根结底还是民主党缺乏核心领导与有效纲领,在不同议题上存在认识分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足,在经历过2004年总统大选的挫折以后仍然没有彻底恢复元气。 三、共和党的执政前景 共和党在2005年遭遇到一系列丑闻的侵扰,这让很多反对其政策纲领的自由派人士感到鼓舞,相信这是对保守理念的沉重打击,并可能威胁到共和党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当前共和党面临的劣势显而易见,这也为诸多民调结果所证实。不过丑闻虽然已伤到共和党,但问题是,它到底会被伤得多重。 目前看来,执政的共和党依然掌握着一些优势。他们在参议院中占据着55个席位,民主党只有44个,而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需要改选的席位比共和党还多两个,形势对在野的自由派并不乐观。在众议院,共和党目前以231席占据优势,民主党只有202席。虽因全部席位都要重选而留下更多悬念,但美国的选举史表明,众议院选举一般看中候选人的地方政策而非党派属性,过去50年中现任众议员获得连任的机会达到90%以上。再加上共和党控制着象征全国领导核心的总统职位,也有能力通过重新划分众议院选区以赢得更多选票,所以他们的前景并未一片黯淡。 同样让共和党人感到幸运的是,围绕着布什总统的坏消息并没有转化为民主党的好消息。调查显示2005年底43%的受访者对共和党持负面看法,但对民主党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也达到36%。造成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失利的因素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即使在共和党饱受丑闻袭扰之后,调查显示如随即举行大选,共和党代表人物麦凯恩的支持率仍然高于民主党人希拉里,可见“跛鸭”总统尚未演变成“跛鸭”政党。民主党人的分裂以及有效纲领的缺乏使其目前无法比共和党表现的更好,如在当局饱受指责的伊拉克议题上,民主党人当初未对共和党的出兵决定提出更多质疑,现在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仍然支持布什的伊拉克政策,但还有民主党人则要求布什政府立即撤军,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多数美国公众的主张;而布什则巧妙地承认应该撤兵,但表示只有在取胜之后才能免去后顾之忧,这就更好的顺应了民意。 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规律:在一位总统第二任期内的中期选举中,执政党往往都会输。但是,将来未必就是历史的重演。虽然近来更多的民众支持民主党夺回国会控制权且这一趋势保持至今,但双方支持者的差距忽大忽小,并不稳定;而且从历史上看,登记的民主党人具有更强烈的党派认同,因此其时常存在的民调领先现象并不必然在实际选举结果中得到体现。但显而易见的是,两党的现有处境和态势都预示着双方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的争夺将会十分激烈。共和党是否能够保住在国会的执政地位,除了伊拉克局势的演变,国内诸多问题解决的成效,其对自身形象修补的结果以及是否还会出现新的执政丑闻以外,更多取决于候选人在地方政治中的个人政治资源和技巧,尤其是赢得中间的温和派选民以及摇摆州的能力,而与党派关系不是非常密切。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