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对美国的几个疑问——学者之间的对话
作者:袁征 来源:《世界知识》2002年第17期 时间:2002-08-15
自去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有关各方对于美国和世界可能受到的影响做出了判断,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一周年之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的两位青年学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行了一场对话。 反恐与美国的强势地位 袁征:各方在评估反恐战争对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影响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反恐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强势地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将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的巨大挑战,而美国借反恐之际穷兵黩武,扩张过度,将耗费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最终将会使得美国难以承受而出现衰落,其地位也会由此被新兴上升的大国取而代之。 倪峰:事实上,美国的大国地位并不是在反恐中确立的,只能说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充分显示了出来。这可以从美国对于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与国际社会的协调能力看出来。冷战结束以后,前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8年高速增长,美国的国力有了进一步的上升,这使得美国政府的一些人自信心增强。目前的布什政府则秉承了共和党政府的一贯特点,注重实力原则,在对外政策推进方面显得非常强悍,因而也给人感觉到一种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风格。 袁征:当然,从根本上,美国的强势地位得益于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不过,在这场反恐战争中,美国正在试图走一种边际路线,将反恐当作一种目的的同时,也将反恐当作一种谋求霸权的手段。也就是说,美国正在将反恐纳入其全球战略的轨道,力图打着反恐的旗号消除异己,压制对手,构筑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新秩序。具体而言,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悲情诉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国际社会都认可了反恐的正义性,并给予了最大程度的配合。至少到目前为止,布什政府单方面强力推进其反恐政策,并没有遇到明显的阻力。应当说,国际社会的合作从另外一个层面映衬出美国的强势地位。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观点,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前瞻。虽然在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征兆,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美国有可能被国际恐怖主义拖得筋疲力尽,从此走向衰落。不过,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还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因而近期还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美国安全观的变化 倪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的安全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冷战刚刚结束时,克林顿政府确定了三大安全目标:经济、安全和人权。经济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但到了执政的后期,克林顿政府已经将安全的地位重新提升到了第一位。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使得许多美国人亲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美国本土的安全受到威胁,从而使得安全的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袁征: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新的国际形势逐步调整其安全战略,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加速了其调整的步伐。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美国所面临的首要威胁是国际恐怖主义。美国在继续保持海外前沿军事力量存在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安全防卫。事实上,布什政府上台后,新班子奉行现实主义的指导原则,注重实力,讲究地缘政治,强调安全层面的问题。恐怖袭击事件更加强化了布什班子将安全摆在重中之重地位的倾向。不仅如此,恐怖袭击事件淡化了美国国内的分歧,加快了布什政府布置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步伐。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美国将更加重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在防扩散问题上会加大对相关国家的压力。 倪峰: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国防预算大幅提高。各种安全评估报告也纷纷出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凸现。这其中,非传统性的威胁更是受到了重视。当然,作为一届共和党政府,布什班子传统的安全观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在重视传统威胁的同时,也更加重视非传统的威胁,已经将两者的重要性并列。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国内在安全问题上有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到阿富汗战争的进行,美国国内各方是比较和谐的;但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卡尔扎伊政权上台之后,美国国内的政党政治显现出来,民主党发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而国会对于行政部门的牵制也开始加大。 战略重点的东移 袁征:在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问题上,有关各方早已出现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美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中,长期以来是欧亚并重的态势,这一格局到今天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而另外一派观点则认为,近年来美国战略重点正在东移,而反恐战争的进行则加快了这一调整的步调。我个人认为,在海外军事力量部署上,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东移,加速向亚洲地区倾斜。虽然欧洲地区依旧至关重要,但在美国看来,欧洲态势相对平稳,同时又有北约的存在,而美俄关系的改善,使得美国认为欧洲安全环境可控性增强。相反,亚太和中东地区并不稳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各种利益却与日俱增。具体到行动上,美国正在加强在亚洲地区军事力量的存在,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和现实的挑战与威胁。反恐战争的进行,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趋势。美军正在将更多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海湾地区。 倪峰:的确,在美国战略重点的问题上,各界存在较大分歧。不过,从布什政府班子核心成员的讲话和去年9月下旬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来看,美国正在重新进行军事力量的调配,对于亚洲的关注正在加大。阿富汗战争的进行、美国对于阿以冲突的介入、准备对伊拉克动武都促使美国将关注点转移到亚洲。而人们可以看到,被布什宣布为“邪恶轴心”的三个国家——伊拉克、伊朗和朝鲜都在亚洲地区。应当说,美国战略重点的东移还是比较明确的。 孤立主义与反恐 倪峰:这届布什班子带有明显保守的共和党政府的特点。上台伊始,布什政府就明确表示进行战略调整,认为克林顿政府对外介入过于广泛,强调有选择地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事务。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度表示要从波黑地区撤军,对于中东问题撒手不管。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使得布什政府出现了一些调整,明确保证不从波黑地区撤军,并一改原先的态度,重新大幅介入阿以冲突的调解工作。 袁征:20世纪以来,每每在重大转折关头,时常会出现美国对外政策中所谓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的争论。但需要指出的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孤立主义从来就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只是在某个特别时期有所抬头而已。美国要维持其对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不可能让孤立主义思潮占据上风。只是在美国对外扩张遭受重创、外部压力大幅减轻或者国内问题亟需解决之时,美国对外政策就会出现一定的调整,政策着眼点“内向”化,甚至出现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行为。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只是力图有重点的介入,还远谈不上存在孤立主义倾向的问题。 单边主义色彩的淡化? 袁征: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风格非常浓厚。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人们原以为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做法会有所收敛,但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尽管大国合作有所加强,但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愈加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提出了"非友即敌"的论调。随后又单方面国际恐怖组织的名单,并对相关国家施加压力,要求采取打击措施。今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定位为"邪恶轴心"国家。此后,布什政府又将利比亚、叙利亚、古巴和苏丹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强力推进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部署,谋求军事上的绝对安全。不仅如此,在"失败国家论"、"新帝国主义论"等各色论调纷纷出台的背景下,布什政府又抛出"先发制人"说,宣称将主动出击,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支持者。这等于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预发展中国家事务开山铺路。 倪峰:关于单边主义,应当说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一贯的风格。只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迫于反恐的需要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在对待多边国际机构的态度、大幅增加对外援助等问题上,美国有了一些积极的转变。布什班子对多边合作持怀疑的态度,突出地表现在对待联合国的问题上,但在911之后,美国政府立即向联合国交纳了一笔拖欠款。而近年来美国一直大幅削减的对外援助从去年年底有了大幅上升。不过,在反恐的许多问题上,布什政府单边主义色彩更加突出。如果确切地来说,布什政府对外政策风格调整只是策略上的,其单边主义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袁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具备了其他国家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这是其为所欲为的根本条件。其次,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悲情诉求,赢得了国际社会对其反恐的广泛支持。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单方面采取行动,依旧获得其他国家的合作,没有遇到明显的外部阻力。第三,阿富汗战争的胜利,增添了美国国内一些人的底气,更加为所欲为,自行其是。 大国关系的调整 倪峰:反恐战争的进行,引发了大国之间的互动,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首先是加速了俄美关系的改善。其实,俄美关系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改善的势头。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俄罗斯主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美国反恐的立场,甚至允许美国深入其后院——中亚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这是人们先前所没有预料到的。而布什政府则对于俄罗斯方面的善意行动进行了正面的回应,从而使得俄美、进而俄欧关系都出现了明显改善的态势。另外,得益于反恐所提供的动力,中美关系和美印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袁征:大国关系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恐战争的展开和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美俄关系走得如此之近,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罕见的“蜜月期”,多少令人有点意外。自普京总统上台之后,俄罗斯推行务实外交,注重同西方世界改善关系。而美国反恐战争的进行,为美俄改善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加速了美俄战略合作的进程。不过,美俄关系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俄罗斯的单方面退让为代价的。俄罗斯和西方社会还存在着一些根本的分歧。况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坚决维护其一超独霸的"领导地位",不能容忍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而俄罗斯的退让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而在策略上的以退为进,目的是获取一些现实利益,最终还是要复兴俄罗斯原有的地位,绝不会甘心充当"小伙伴"。一旦俄罗斯认为没有从西方获得应有的回报,双方的关系就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反复。 倪峰:在中美关系方面,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促进了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应当说,反恐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合作领域,从而使得中美关系获得相对平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近期中美关系得到一定改善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中美在恐怖主义的界定、反恐的目的及方式等问题上都有明显的分歧。况且,反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双边关系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不仅如此,现在从各方情况来看,美国也并没有因为反恐而放松对华防范。基于这些考虑,所以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不能过于乐观。 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倪峰:美国反恐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问题。从有关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邪恶轴心”中,最初只有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后来为了避开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对立的嫌疑,而将朝鲜加上去的。在美国看来,整个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着反美情绪,非常难以处理。美国加大力度,介入阿以冲突,调整与沙特的关系,准备对伊拉克动武,这些都涉及到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问题。应当说,美国非常担心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美国同伊斯兰世界对抗的局面。 袁征:近来,媒体报道很多的是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理由不够充分。也有人简单地认为这是布什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打着反恐的旗号而采取的新步骤。我倒觉得布什政府有其更深的用意,那就是全球战略的考虑。应当说,中东地区盛产石油,其战略价值对美国来说举足轻重。另一方面,这一地区都是伊斯兰国家,封闭、保守、腐败是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美国支持以色列而存在普遍的反美情绪。美国力图通过在伊拉克推倒萨达姆政权,而建立起一个民主政体,对伊拉克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造。一旦改造成功,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就会大为上升,而伊拉克则会在中东地区发挥辐射作用,影响周边国家,从而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于有效化解来自这一地区的威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机,是因为反恐态势为布什政府推翻萨达姆政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布什政府正在利用反恐,来构筑新的国际秩序。 倪峰:应当说,美国政府意识到其过去十年的中东政策已经失败。不仅巴以问题没有获得解决,而且一些阿拉伯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对于恐怖组织采取了纵容默认的政策。这使得美国对于许多伊斯兰国家都非常失望,所以出于对于过去十年中东政策的检讨,现在的布什政府认识到,既然已经无力收拾过去的棋盘,不如下决心在中东地区推倒重来,构筑一个全新的架构。 反恐以来的美国经济 袁征: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各方在这一点上没有太大的分歧。但是,在如何评估其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问题上,则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当时,一种观点认为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极为负面的冲击,使得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美国在去年年底就可能出现复苏。另一派则认为直接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对于美国经济的整体运行并没有太大的冲击,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其周期性衰退的影响。 倪峰:考虑这一问题时,除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负面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和安然等大公司丑闻的冲击因素。如果说恐怖袭击事件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恐怖袭击事件对航空、保险、旅游和金融业的冲击和人们对于安全的忧虑,使得民众对于经济前景的心理预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更为糟糕,投资信心大幅下降。其二是反恐战争的进行,美国国防安全开支陡增。而此前,布什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一方面是增加开支,另一方面是减税,这就有可能再次出现财政赤字,使得经济的基本面恶化。也正因为如此,有美国学者甚至说,今年秋季国会中期选举中,经济政策问题将取代反恐问题成为选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袁征:应当说,美国经济从根本上讲是由其周期决定的,但911恐怖袭击和安然等大公司接连不断的丑闻雪上加霜,冲击了人们的信心,影响了他们对于未来美国经济的心理预期。如果从过去的经验看,假设没有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经济可能已经开始复苏。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但第二节的增长还是比较疲弱。当然,有人认为战争可以刺激经济。不过,目前的战争规模似乎还难以带动整个美国经济的复苏。相反,美国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双谷底,也就是继去年第二三季度出现负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