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美关系:柳暗花明的一年
作者:袁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时间:2002-10-01
中美关系:柳暗花明的一年 2001年是布什政府上台执政的第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经历了 由对华强硬到寻求中方合作的调整。经过共同努力,中美关系在经历波折震荡之后,终于开 始步入正轨。从这个意义上,2001年可谓是中美关系柳暗花明的一年。 一 布什上台之后,承袭共和党政府的一贯传统,推崇实力原则,漠视国际合作义务,单 边主义色彩浓厚。在对华关系上,上台伊始的布什政府推行了有别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强硬 政策。 在人权问题上,布什政府继续对华施加压力。3月,为了显示对华强硬姿态,美国政 府再次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议案。尽管布什政府知道反华提案难以通过,但 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还是做出了这一姿态。如同往年一样,这项议案最终被搁置。 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不再提及克林顿政府做出的"三不"承诺,力图改变"战略 模糊"政策,而将其明晰化,公开扬言将协防台湾。布什本人就曾向媒体明确表示:"如果 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将竭尽所能 ,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保卫台湾"。此外,还不顾中方的 反对,允许李登辉再次访美,并提升台湾领导人陈水扁过境的礼遇。 4月24日,在年度审议对台武器出售后,布什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向台湾出售 大批先进武器。其中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12架P-3C反潜水艇飞机和保证协助台湾购买 8艘柴油动力潜水艇。这次军售是自1992年美国政府决定对台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以来 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台出售武器。尽管布什政府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反应,而没有向台湾出售"宙 斯盾"级导弹驱逐舰,但还是严重违背了中美"八*一七公报"的精神。对此,中方表示了 强烈的抗议。 布什政府上台后的言行,使得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鉴于历来美国政府更替都会 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同程度震荡的历史经验,所以中方从两国关系的大局着想,采取了克制的 态度。但是,中美军机相撞事件使得气氛骤紧,几乎将中美关系推到了对抗的边缘。4月1 日,美国一架EP-3侦察机在中国南海上空对中方进行侦察活动时同中国战机相撞。中国 战机毁人亡,美国侦察机则在未经中方允许的情况下降落在中国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由于 布什政府采取了蛮横不讲理、进退失据的强硬立场,一度使得这一问题陷入了僵局。为此, 中美双方就美方人员探访、遣返和飞机归还以及费用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 量。双方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都有所抬头,也对两国政府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牵制。中方 认为,美国政府一直未放弃对华的监测和防范,而布什政府则认定中国对于美国构成了潜在 的威胁,因而更有必要加强对华防范。可以说,这次撞击事件加深了中美双方的不信任,恶 化了中美关系的整个氛围。 二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交锋,中美最终就军机相撞事件达成了协议。在获取中方同意后, 美方7月份将侦察机拆解通过大型货运飞机从海南岛陵水机场运回,从而使得中美军机相撞 事件告一段落。 从2001年6月开始,中美关系开始趋向缓和。而在美国国内,一些主张发展对华关 系的人士也对于布什的对华政策表示担忧。6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公开指责布 什政府对华政策不应由对华强硬派来主导,认为中国并不对美国构成威胁。鉴于对华政策的 重要性,布什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来修补中美关系。 尽管美国国会在2000年春天曾经通过议案,同意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予中 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由于中国未能在2001年上半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美国 国会还要依据以往的程序继续审议对华贸易问题。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布什致函国会, 正式要求将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延长一年,并阐述了发展对华贸易关系的重要性。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布什政府表达了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的立场。 2001年6月9日,中美顺利达成中国入世协议,解决了在保险、农业补贴等领域的争议, 加快了中国入世的步伐。 7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莫斯科开会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布什政府最终 采取了模糊态度,表示美国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中国申办奥运会的中立立场。这是美国出于 多种考虑而做出的决定。最为重要的是美国意识到此次申奥形势已经和1993年有了很大的 不同,北京获胜的几率很大。即使美国阻拦,也未必能够成功。一旦中国在美国反对的情况 下胜出,美国就有可能失去许多重要的商业机会,得不偿失。况且,中国压倒多伦多而胜出, 则有利于美国申办下一届奥运会。尽管美国主要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但其采取的中立立场 有利于中美关系氛围的改善。 在此前后,布什总统和江泽民主席首次通过电话,进行了沟通,相互表达了推进中美 关系发展的愿望。尽管中美关系出现了波折,但美方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布什将如期访华的愿 望。中方则本着"韬光养晦"的策略,表达了重视和发展中美关系的诚意,并为此采取了一 些具体的行动,诸如淡化间谍案问题和恢复允许美国军舰停靠香港等等。 2001年7月28日-29日,为了缓和中美关系和为布什访华做出准备,美国国务卿鲍 威尔到访北京。经过双方商谈,中美之间达成了四项协议:第一,中美两国于当年9月召开 第14次中美经济委员会会议,并在年内适当时候举行中美商业贸易联合委员会会议;第二, 双方原则上同意在当年8月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专门会议;第三,双方原则上同意恢 复自1999年中断的中美政府间人权对话。第四,中美双方原则上同意就核不扩散问题举行 专家磋商。中美高层的往来增进了相互的了解,缓和了紧张的中美关系,使其朝着积极的方 向发展。 9月初,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香港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主张从战略 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妥善处理分歧,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的 基础上,保持和发展一个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 这样,中美关系在经过了春季的震荡之后,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双边关系逐渐朝着 正常的轨道上回归。 三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震惊全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人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在震惊之余,布什政府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于美国的重大威胁,反恐成为美国的首要任务,而 这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合作。由此,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为中美关系的改 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不久,江泽民主席就和布什总统通了电话,表明了中国反对 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立场,美方则感谢中方的支持,表示布什将如期出席即将在中国上海举 行的APEC会议。此后,中美双方开始就分享有关反恐怖主义情报、切断恐怖主义的经费 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尽管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 为了赢得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反恐战争的支持,布什总统还是如期参加了这次会议。APEC会 议在中国的召开,为中美首脑会晤提供了契机。10月19日,布什总统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 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会晤,相互就反恐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重大 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方对于美国反恐斗争给予了原则上的支持,而美方对于中国的支持与合 作表示感谢。中美双方决定正式建立反恐双边磋商机制,加强反恐合作。尽管双方在一些问 题上仍然有分歧,但都表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在会晤中,布什首次 明确表示美国寻求同中国建立起"一种坦诚、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的关系"。这一新定位是布 什上台以来最为积极的表态。中美首脑的会晤,有助于增进相互的理解,为中美关系的稳定 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001年12月27日,布什总统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从而结束了多年来美国国会根据《杰克逊-瓦尼克法案》对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进行 年度审议的历史。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 场。而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 交时的32.8倍。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 加深中美两国经济依赖的程度。中美经贸关系合作的日益密切,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一 个重要基石。 四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中美关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对抗、 缓和和改善。由于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事件,相对前任克林顿上台初期,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 调整加快了步伐,对华政策的基本轮廓已经显现出来。 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可以从其中国定位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在2000年的总统 大选中,布什和他的竞选班子将中国称作"战略竞争者",指责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过于软 弱。这种定位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上台之初,布什政府表示不再寻求同中国建 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是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 认为中国是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挑 战;主张强化美国同亚洲地区盟国的关系,将日本作为其亚洲政策的基点。从这一思想出发, 布什政府在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立场。其后,布什班子开始出现了一些 松动,提法趋向缓和,表示:"一个作为战略伙伴的中国并不存在,但中国也不是我们不可 避免和不可饶恕的敌人";中国在一些问题上是一个伙伴,而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则是一个竞 争者;"中国是一个竞争者和潜在的地区对手,但也是一个愿意在像朝鲜问题这样的我们的 战略利益相同的问题上予以合作的贸易伙伴。"到了当年的7月份,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 全顾问赖斯等都在不同场合不再使用"战略竞争者"这种描述,而是认为中美关系是非常复 杂的,既有竞争的层面,也有许多共同利益;况且还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不是简单的 一个术语所能够涵括的。鲍威尔在访华期间,首次提出要同中方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 到了10月份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布什总统也公开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一种 建设性关系"。 纵观整个2001年,尽管中美关系出现了较大的波折,但总体来看,布什上台后的对 华政策有着相当的连贯性。由于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布什政府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对华接 触政策,只是政策的两面性更加明显。相对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布什政府秉承了共 和党的风格,更加侧重现实主义原则,强调实力求和平,在安全问题上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在与中国接触的同时,对华防范的一面正在加强。美国力图牵制中国的发展,压缩中 国的战略空间,提高控制亚太局势的能力,防止中国"出轨",以免危及美国的霸主地位。 不仅如此,从一年的发展来看,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正在朝着一种多层面性的方向发 展,即在能够合作的问题上寻求合作,而在存在分歧的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其中的 一个方面,就是鉴于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状,力图将安全和贸易问题分开。布什政府 希望通过这种接触将中国融入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 五 由于反恐任务的艰巨性,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打击恐怖主义将是美国维护自身 安全的首要目标。反恐为中美关系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合作领域,这将会缓解美国对于中国的 挤压,从而使得中美关系有可能得到相对平稳发展的时间。事实上,与布什上台之初相比,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的"中国威胁论"的噪音有所减弱,对华舆论环 境有所变化。应当说,打击恐怖主义是中美关系在下半年得到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充分肯定反恐给中美关系改善带来契机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反恐合作还不足以 使得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目前中美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还远不能同冷战时期共同对付苏联问题上的需要 相提并论,双方的合作基础并不稳固。中国对于美国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而阿富汗战争出 乎意料的顺利,更使得美国决策层认定中国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倾向更趋明显。 况且,中美在恐怖主义的界定、反恐的目的及方式等问题上都有明显的分歧。中方对于美国 反恐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反对美国无限度地扩大反恐战争,特别是借反恐之名来 剪除异己、谋求霸权的做法;而布什政府则坚持不认同中方关于新疆分裂分子是恐怖主义势 力的立场。中国试图通过反恐来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而美国则是期望通过暂时缓和中美关 系来赢得中国对于其反恐的支持。不难看出,双方的着眼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错位。归结起 来,那就是,反恐并不能像冷战时期苏联因素那样成为支配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美国对华的两面性不仅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而且对华防范的一面还在加强。 尽管目前美国需要中国在反恐斗争中的合作,但这并未改变美国对于中国长期以来的不信 任。这一点可以从2001年9月底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一度的"防务评估报告"中看出来。 在该报告中,关于东亚地区安全局势,认为"一个有着令人畏惧的资源基础的军事竞争对手 在这个地区(东亚和东亚沿海地区)出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这份报告发布在911恐 怖袭击事件之后,措词也尽量模糊,但人们还是一眼看出美方对于中国崛起的疑惧和防范之 心。在具体步骤上,针对新的国际形势,美国加快了战略部署的调整,已经着手将战略重心 从欧洲转向亚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不仅如此,布什政府力图组建亚太安全体系, 有意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美国所主导的同盟体系,将美日、美澳和美韩三边的安保条约联系起 来。尽管美国一再表示不针对任何具体国家,但这个体系潜在的目标就是应对中国的崛起。 第三,中美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分歧依旧存在,甚至根本就无法得到解决。布什政府上 台之后,继续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台湾、人权、宗教和不扩散等问题上向中方施加压力。 即使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尽管美国寻求中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但布什政府并没有 放弃利用这些问题来对中国施加压力,干预中国内政。包括布什本人在内的美国政府领导人 在多种场合强调美国不会因为反恐合作而放松对于人权问题的关注。这些表明,美国并没有 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在台湾问题上,美高层人士多次表态,中美合作打击恐怖 主义决不会牺牲台湾的利益。美国执意要向履行向台湾出售柴油潜艇的计划,并支持台湾加 入世界卫生组织。所有这些,必然会继续干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四,在决策层面上,一些对华不太友好的保守派人士占据了重要的职位,主张对华 采取强硬的政策。布什政府内部诸如国务院、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机构中一些身居要 职的人物,冷战思维浓厚,力求维护美国独霸地位。其中,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国防部 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负责军控和国际安全的国务卿博尔顿以及出任副总 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安全顾问的莱比等都对华抱有成见,主张不必顾及中国的反对,大 力推进导弹防御体系的部署,并将日本作为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基石,力图贬低中国的战略重 要性。他们还将中国描绘成对美国的潜在威胁,要求强化对中国的防范,更为严格地限制对 华技术出口。不仅如此,在他们当中,不乏主张对华强硬、加强对台湾支持的人物。这些人 的思想必然会对于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事实上,在反恐战争展开后, 布什政府内部"鹰派"的影响力有所上升。他们的存在,必然会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增 加阻力。 放眼未来,考虑到中美双边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未来中美关系的基本模式还是在斗 争中求合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美关系仍将处于在波折中求发展的状态。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