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国共和党赢得参众两院的背景与影响
作者:袁征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02-11-07
国共和党赢得参众两院的背景与影响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Nov/229365.htm 美国东部时间11月5日,国会中期选举投票在全美展开。经过紧张的点票,11月6日清晨,在密苏里州的选举结果出来后,共和党人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国会两院的控制权。共和党人不仅控制了参议院,而且在众议院中拉大了同民主党的差距。鉴于国会在美国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中期选举直接影响到美国的政治格局,尤其是对于总统后两年的施政产生明显的影响,因而受到有关人士的重视。 共和党“创造了历史”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国会每两年都要进行一次选举,在总统4年任期到一半时举行的选举,则是国会中期选举。今年由于两党竞争激烈,呈现胶着状态,所以投票前增加了一丝悬念。 参议院共有100名参议员,由全美50个州推选出来,每州两个席位。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今年有34名参议员席位重新改选。由于两党在参议院的席位数仅差一席(50对49席,民主党主导),所以仅仅一个席位的转换都可以使得参议院的主导权发生变化。尽管有34个席位有待争夺,但真正能够决定胜负的则集中在10个州的争夺上,这些州大多是集中在中西部和南部相对比较小的州。这其中,14名民主党人都将竞选连任,而现任共和党议员中有4位决定退休,这就使得民主党人有了可乘之机。不过,共和党人也不甘示弱,在所有开放席位的竞选中都推出了极富竞争力的候选人。不仅如此,竞争激烈的参议院席位都是在布什总统2000年大选中获胜的州,这就有利于共和党人胜出。其中,在密苏里、明尼苏达、南达科他、乔治亚等州,两党候选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 众议院总共435名议员,任期两年,今年全部改选。与参议院不同,众议院席位是按照人口来划分选区。107届国会中,共和、民主两党差距不大,民主党只要净增6个席位,就可以成为多数党。相对于共和党人来说,绝大多数民主党人都是寻求连任的议员,只有少数的开放席位有待维护。然而,在435席中,经过重新划分选区后,只有大约25个席位是真正竞争激烈的,其他的席位并没有太大的悬念。这就意味着,民主党人必须在这20多个席位中胜出75%才可以掌控众议院,而这并不容易。事实上,共和党人也不甘示弱,推出一些强有力的候选人。 此外,今年中期选举还进行了州长的改选。目前,共和党人在全美27个州担任州长,而民主党人掌控21个州,独立人士则掌控了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州长的职位。此次选民将选举36个州的州长,这其中有23个州是由共和党人掌控的,11个州是由民主党人掌控。在他们当中,6位民主党人、12位共和党人和2位独立人士今年都将退休,只有16位是竞选连任。 11月6日清晨,大选初步的结果显示,共和党人至少可以获得参议院51席,已经超过半数,从而夺回了去年因为杰福兹退出共和党而失去的多数党地位。在众议院选举方面,共和党人至少夺取了226个席位,比此前还增加3个席位,超过了118席的半数。而在州长选举中,两党大致平分秋色,互有胜负。这样,共和党就成为此次选举中的赢家。 尽管两党差距依旧很小,但共和党能够掌控国会两院,确实引人注目。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中期选举中,总统所属政党往往在中期选举中丢失席位。然而,此次一举扭转了这一“怪圈”。此次总统所属政党在中期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这是自193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执政以来的第一次。此外,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总统所属政党在中期选举中获取更多众议院的席位也只有三次(前两次分别是1934年和1998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白宫发言人弗莱舍毫不掩饰地对媒体表示,“我们创造了历史”。 激烈而不精彩的马拉松 这次选举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这次中期选举是在国际反恐和即将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非常时期进行的。反恐和对伊战争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从多次民意调查显示,民众所关心的议题是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袭击和不断下滑的美国经济。一般来说,国家安全的议题对于共和党有利,而社会保障、经济繁荣、教育等问题的讨论则对民主党较为有利。鉴于国防与安全是共和党的强项,而总统布什又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所以共和党人紧紧抓住反恐战争主题,竭力使得对自身竞选有利。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除了对其自身安全的考虑之外,还带有为共和党候选人推波助澜的意图。这一竞选策略收到了成效,不少选民出于对总统的支持而投了共和党的选票。在他们看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支持总统是责无旁贷。 其次,这次中期选举的争夺集中在南部、中西部和乡村地带的少数选区。由于大多数议员都能得以连任,而两党又势均力敌,所以少数选区的结果决定整个全局。两党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大量经费投入到关键的州或选区,因此使得争夺更为激烈。 其三,整个选举过程比较沉闷和枯燥。由于美国国内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反恐问题上,所以今年的中期选举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关注的程度不高。况且,两党都没有能够提出耳目一新的施政纲领来,因而更是显得枯燥乏味,老调长弹,没有任何新意。投票率很低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些。据有关专家统计,这次选举中选民的投票率比1998年高一到两个百分点。而1998年的投票率仅为35.3%,是自1942年以来国会中期选举中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第四,总统在选举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出于未来两年施政和2004竞选连任的考虑,布什总统全力以赴参加了竞选活动,帮助共和党人筹资、拉票,甚至亲自敲定部分选区的共和党候选人,而共和党也依托布什的声望展开了选战。所有这些,使得力量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助于共和党人夺取两院的控制权。 布什的胜利 美国政治是一种典型的政党政治。当国会是由本党掌控时,总统施政在国会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反之,就会比较艰难。对此,布什非常清楚,这次中期选举对于他未来两年施政的影响。在他之前,已经有前车之鉴。克林顿上台前两年,面对同为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施政比较顺利。然而,到了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结果和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因为财政预算问题而迫使一些政府部门关门。毫无疑问,共和党所主导的国会对于布什推行自己的施政方针相对有利。事实上,此前布什也一直在抱怨,由于民主党人的反对,他在提名联邦法官、减税和国土安全等方面的议案方面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为了较为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布什积极地参加了共和党的竞选工作。 自从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来,民众对布什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布什利用自己的声望,到处为共和党候选人站台助选,募集竞选资金高达1.4亿美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在投票前的最后5天,他闪电般地访问了15个州,进行拉票活动。而第一夫人劳拉、副总统切尼和其他内阁成员都纷纷参加助选活动。应当说,布什总统的声望,正是共和党人凭借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评论说,布什的全力助选实际上有点像一场政治赌博,等于将自己的声名同选举的结果相挂钩。但是,他的这种冒险最终获得了回报。在他特别站台助选、竞争激烈的24名共和党候选人中,至少有19名胜出。 共和党人掌控国会两院,对于未来布什政府推进自己的施政无疑是有利的。在推行减税政策、加强国防拨款、健康保险、宗教慈善和退休金改革等问题上,相对要顺利一些。在联邦法院法官的确认上,阻力也要小一点。在此之前,民主党控制的参议员只确认了130名提名中80名的联邦法院法官,而一些共和党人非常中意的法官却没有通过参议院的审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往往就一系列涉及价值理念的问题诸如堕胎、社会保障等问题做出裁决,因而人员组成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两党在国会中的力量相差不大,所以未来民主党人还是能够在参议院制造一些障碍,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议事程序而阻挠立法的通过。但是,民主党人通过拒绝举行听证或投票而阻碍布什提名的保守派人士的可能性则大为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布什政府将会进一步推进其典型的保守主义政策。 通过这次大选,布什还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共和党内的地位。布什最初是依靠最高法院的裁决才进入白宫的,政治资本相对不多。而此次布什的全力出击,使得共和党赢得国会两院的控制权,从而也提升了自身的份量。这对于他的2004年竞选连任自然是有好处的。 民主党人的无奈 反恐战争以来,布什总统威望大增,支持率居高不下,民主党人一直被压得抬不起头,身不由己地被共和党人的反恐战争论调拖着走,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选举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战争的调子下,民主党人正在失去原有的一点点优势。 面对这种状况,民主党人竭力扭转不利的被动局面,力图将社会保障、经济繁荣和教育等问题提到更高的位置,以便获取主动权。在国会以压倒多数的投票授权布什总统在必要的时候对伊拉克动武后,使得一些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大为不满。于是,民主党人竭力试图在最后的时间将讨论的主题转到拥有优势的问题上来。 事实上,由于美国经济步履踉跄,经济及其相关问题自然也成为人们的一个关注点,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关注。人们对于财政赤字的迅速增加、失业率的上升和社会保障的担忧都成为选举中的议题。本来这些都是民主党人的强项,但最终并没有从中受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主党人并没有一个协调一致的竞选策略,提不出鲜明的施政纲领。他们没有让选民确信目前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是因为布什经济政策不力造成的,而事实上许多选民则将原因归结于“9•11”恐怖袭击事件。由于不少民主党议员支持布什的减税计划,因而在经济问题上不能明确地抨击布什的经济政策,并提出鲜明而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张来。。此外,与共和党人相比,民主党人显得犹豫不决,不够团结。寻求连任的14名民主党人有一半是在布什2000年大选中胜出的州。他们不愿意在一些问题上同布什总统持不同的意见,担心这样会引起选民的反感。相反,他们都站在支持总统的立场上。面对布什的声望,他们只能长叹本党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了。 (袁征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 中国网 2002年11月7日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