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朝鲜战争:中国的得与失
作者:袁征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3-08-03
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有关各方都通过不同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岁月匆匆,50年过去了,冷战也早已结束,但今天的朝鲜半岛依旧是双方对峙,剑拔弩张。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日子也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与反思。   朝鲜战争一直是海内外热烈讨论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苏联的“红档”解密之后,国内学术界对于朝鲜战争的讨论日趋增温。一些真相被渐渐剥离出来,变得更加清晰,人们的反思也趋于深入。然而,有人基于中国参战的得失评估,甚至否定了当年入朝作战的必要性,观点似乎过于偏颇。   必须承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是被拖入朝鲜战争的。出兵朝鲜,当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抉择。当年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这关系到新中国的安危。中国入朝作战既带有道义的色彩,更带有保家卫国的意图。   中方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这都是客观事实。经过这场战争,中美关系更趋僵冷,从而大大延迟了双方关系的改善,这也是事实。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湮没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收益,更不能成为否定入朝参战的理由。毕竟有得必有失,在涉及国家安危的问题上,不能瞻前顾后,既想得又怕失。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台湾问题早就解决了。其理由是,当时的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而杜鲁门政府内部已决定放弃台湾,所以解放军定可一鼓作气拿下台湾。对此,笔者并不想完全否认这种可能,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解放军还在搜剿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情况下,在新中国海军实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想跨过横在中间的台湾海峡,并非易事。事实上,1949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一部解放金门岛时就曾失利。而在美国方面,杜鲁门政府也仅仅是出于对蒋介石政府的极度失望,所以一度做出了弃蒋的内部决定。现在人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美国政府后来解密的外交档案,而在当时冷战氛围浓厚的情况下,外界是很难确切知晓美方的这一基调。况且,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美国认定共产主义“对外扩张”和国内反共气氛异常浓厚的情况下,一旦中国大陆要解放台湾,美国最终是否会真的放弃台湾,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从纯粹军事意义上来说,中美实际上是打成了平手,但从政治和战略上来讲,中国毫无疑问是获得了胜利。志愿军将猖狂北犯的美军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回到“三八线”一带,并迫使美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时至今日,美军司令克拉克“第一次不是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停战协定”的哀叹犹在耳边。   朝鲜战争的胜利,确保了我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安全,而将美军阻挡在“三八线”以南,使得我们有了一个缓冲地带,从而减少了敌对势力对我的直接渗透,减轻了安全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安全环境。   朝鲜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代的中国积弱无比,自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八年抗战之外,几乎逢战必败,割地赔款。而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是和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作战,并迫使实力最强的美国接受停战的结局。当时一些西方军事家惊叹: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流军事强国。   朝鲜战争的胜利,客观上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增强了国内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激发了广大人民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朝鲜战争沉重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有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美国在后来处理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反应。经过了朝鲜战场上的较量,中美双方都极力避免正面冲突,包括在台海问题上。这无疑对于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有着深远而微妙的影响。   对于历史的反思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必须冷静客观。在中国参战的得失问题上,固然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但也必须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够做出公允的评价。想到朝鲜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想到当年入朝作战的艰难困苦,我们今天更应当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缅怀那些将一腔热血洒在异国他乡的先烈们。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