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干预留下“后遗症” “成功经验”难推行 美重建他国总是失败
作者:袁征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4-03-03
海地局势日益恶化,反对派武装已将首都太子港重重包围,总攻一触即发。外国人纷纷逃离,联合国机构也撤员,太子港已陷入一片慌乱中。阿里斯蒂德政府现已失去了对海地大部分城市的控制权,目前只掌握着太子港及其周边的两个省和一些零星城镇。这个加勒比小国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   阿里斯蒂德总统的去留是海地持续动荡的问题所在。反政府武装和反对派联盟均要求阿里斯蒂德立即下台。2月27日,美国政府也转变态度,明确表示   阿里斯蒂德必须将权力交给他的宪法继承人,以避免该国局势进一步恶化。阿里斯蒂德28日则针锋相对,表示他“不可能”辞职。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聚在太子港总统府外,表示要誓死捍卫总统。他们威胁说,如果阿里斯蒂德被迫下台,他们将焚烧外国使馆并杀死在海地的所有美国人、法国人和加拿大人。   现任总统阿里斯蒂德于1990年12月当选,却在9个月后被推翻。1994年美国出兵海地,帮助流亡国外的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回国复职,恢复“海地民主”。如今反对派以暴力向政府发难,要求阿里斯蒂德总统下台,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由此,帮助海地恢复“民主”的美国并未表现出过分积极的态度或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在试图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美国已放弃对阿里斯蒂德的支持。   美国老想把其他国家从“暴政”下“解放”出来   海地危机表明了美国“重建他国”努力的彻底失败。回顾一下历史,美国出于战略需要,频频对外进行武力干预而更迭他国政权的次数是最多的。   美国向来视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自己的“后院”,多年来对这个地区的国家屡屡进行军事干预,并介入他国重建工作。1898年,美国通过战争将古巴从西班牙的“暴政”下“解放”出来。接下来的25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多次干预西半球的国家,试图让这些国家“选出好人”。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又先后武力介入了多米尼加(1965—1966年)、格林纳达(1983年)、巴拿马(1989年)和海地(1994年)等国。   二战后,美国为首的盟军对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进行了改造。冷战期间,为了所谓“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在东亚地区打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朝鲜战争和越战,甚至还在当地建立了某些傀儡政权,但最后都失败了。   冷战后,美国成了“一超独霸”。受国际政治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美国对外干预更趋活跃。据统计,从1945年到1991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平均每年2.8次。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已先后进行了40多次海外军事干预行动,平均每年4次左右。美国乐此不疲地在世界各地按照美国的“民主模式”重建他国,力图构筑国际新秩序。阿富汗、伊拉克都是在美国使用武力推翻原有政权之后,重建新的国家管理体系的。   美国自诩有改造日本和德国的“成功经验”   美国重建他国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建立代理人政府,或者叫做傀儡政府,它们完全依赖于美国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一旦美国撤离,这些代理人政府往往因为不能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而很快倒台。典型的案例则是当年美国扶植的南越政权。第二种就是美国直接占领式的托管,完全由美国来主宰,比如二战结束时的德国和日本、海地、多米尼加等等。第三种就是迅速将权力移交给合法选举出来的当地领导人,比如格林纳达、巴拿马、阿富汗等,伊拉克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在美国看来,美国在20世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使德国和日本建立了稳定的民主体制,德日是美国“改造成功”的国家案例。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更让不少美国人沾沾自喜。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一度公开声言,要以“日本模式”来改造伊拉克,使其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就历史环境来说,当时的德日两国都是被彻底打垮的法西斯国家,战争意志已被彻底摧毁。而且,美国在这两个国家派驻有大量的军队,保证了局势的相对稳定。美国对这两国的占领时间超出最初的设想。对德国的占领是从1944年到1949年,长达5年;对日本则是从1945年到1952年,长达7年之多。早在占领两国之前两年,美国就在筹划这两国的战后重建规划。相对而言,其准备比较充分。同时,由于德日两国都曾给美国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经贸关系上又对美国非常重要,再加上冷战的因素,强化了美国“改造”这两个国家的决心,也赢得了美国内的巨大支持。美国动员了超乎想象的资源来“改造”这两个国家,从而使得两国在战后重建方面迅速取得进展。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这样的战略重要性,因而美国的支持将是有限的,也难以持久地赢得美国内民众的支持。   不仅如此,德日两国的基本条件也使得美国的“重建”相对容易一些。两国的教育水平和工业水平较高,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中央政府能够进行有效统治,所以在美国大量投入的情况下,德日经济复苏也相对较快。   失败的个案比比皆是   人们不难发现,除了发达国家,美国重建他国的努力,绝大多数都没有成功。相反,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拉美,美国使用武力干预改变他国政权,其结果往往是推翻了旧的独裁体制,但也没有建立起新的民主制度。如当时的多米尼加、海地、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都是美国曾经直接军事干预的国家,甚至是被长期占领,但最终仍旧是“换汤不换药”。   看到目前海地国内的战乱,美国或许是最尴尬的。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多次干预海地。从1915年到1934年,美国曾以帮助恢复海地社会秩序为由,占领海地近20年,然而海地仍是独裁体制。1994年,2万名美军又进入海地,让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重掌大权。然而,新政府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贫穷状况没有任何改观,最终造成局面的失控,这才有了今天的内乱。   索马里也给美国人留下了苦涩的回忆。1993年,上任不久的克林顿总统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索马里重建的决议,这是美国在冷战后第一次武力介入他国重建的尝试。然而,仅仅6个月之后,克林顿转而宣布:“重建索马里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此前,仅仅提供食品援助,美国就花去了23亿美元,超过200名美国士兵受伤或者被杀。美国人吸取的教训就是,在没有重要战略利益的地   方,尽量不要介入,否则国内的支持十分有限,成功的几率更小。这也是布什政府去年在利比里亚问题上迟迟不愿武力介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未来   目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进入关键性阶段。在阿富汗,继组建了卡尔扎伊领导的过渡政府之后,去年12月又推出了新的宪法,并将于今年6月举行选举,从而正式组建新政府。应当说,新宪法的通过标志着阿富汗向民主自由选举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伊拉克重建更是美国改造中东战略的关键一步。   然而,对于两国的重建,人们并不乐观。就阿富汗而言,重建工作实际上要比先前预想的困难许多。阿战后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地方军阀和私人武装各行其是,而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势力伺机反扑,周边外来势力还在不断渗透。当基本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人们难以奢望会有稳定的民主政权出现。而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一时难以到位,也使得阿富汗重建工作遭受很大阻力。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原计划占领伊拉克两年,打造一个美国治下的“民主样板”。然而,美国这一战略步骤遇到了很大麻烦,伊局势日趋恶化完全出乎美国意料,迫使其不得不调整对伊政策。鉴于此,2003年10月,美国基于对形势的判断得出结论,即伊拉克安全形势有失控的危险,必须象征性地移交权力,以减少美军伤亡,并使美英联军对伊占领“合法化”。同年11月,美国与伊拉克临管会签署协定,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由推举而不是选举产生的伊拉克过渡政府,并在2005年底以前由伊拉克人根据一部新宪法,经选举产生正式的政府。然而,伊拉克的整个地缘政治环境也不理想,十分复杂。种族和宗教矛盾交错其中,随时可能出现动荡。如何协调伊拉克国内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三大派系的力量十分关键。在美国的要求下,联合国已经介入。   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的重建,美国国内对于进一步的援建并不热心。未来美国能否有耐心、投入相当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资源来参与这两个国家的重建,大家只能拭目以待。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