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未来中美关系何处去?
作者:袁征 来源:《华夏WATCH》2001年第5期 时间:2001-05-01
未来中美关系何处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袁 征 博士 近期,中美关系似乎风云突变,跌宕起伏,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美在人权、导弹防御系统、台湾(对台军售、允许李登辉访美和陈水扁过境)、西藏等问题上都发生了冲突和分歧。中美军机相撞事件更是一度使得中美关系处在危机的边缘。所有这些事件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对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构成了负面的影响,似乎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布什新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原因 当前中美关系发生逆转同美国政府的更迭有很大的关系。自上台以来,布什新政府在对华立场上颇为强硬。那么,其原因何在? 首先是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内政治,布什力图树立自己强有力的领导形象。 众所周知,小布什是在一片争议中入主白宫的,各方对于他的执政能力以及在民众中的声望都有所保留,所以布什上台后竭力表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力图塑造自身坚定、务实和维护美国利益的形象,以提高公众对于自己的支持。从军事打击伊拉克、强化对朝鲜的立场,到大规模驱逐俄国外交官,都有这方面的考虑。上台伊始,外交政策在其日程上的位置已经让人有些出乎意料,但其出发点却是着眼于国内政治考虑。 其次,小布什力图讨好国内的保守强硬派。 美国国内的右翼保守势力是小布什的重要选民基础,而这些人曾经大肆指责克林顿对华政策过于软弱,所以布什试图表现自己在对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以便迎合这些保守派。事实上,小布什上台后,除了对华政策外,新政府的国内政策保守主义倾向也极为明显,在俄罗斯和朝鲜以及伊拉克问题上措辞也非常强硬,还中止了美国对于国际计划生育机构的资助,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迎合右翼保守派人士。 第三,新政府中,保守强硬分子出任了重要职位。 小布什上台后,组建了一个保守色彩浓厚的政府,以致于有人说布什班底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保守的一届政府。为取悦于右翼保守势力,小布什提名了一批鹰派人物进入外交班子。这些人中,大多具有国防或者军方背景。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曾在军方担任要职。 具体到对华政策方面,一些主张对华强硬人物出任了关键的职位。他们反对对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要求加强对台湾的支持,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强化同盟友日本的关系。一些人还认为中国对美构成潜在威胁,要求更为严格地限制对华技术出口。还有人曾主张调整美国的对华政策,公开鼓吹推行“一中一台”。 出任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安全顾问的莱比,曾任“考克斯委员会”的首席法律顾问。当年的《考克斯报告》渲染“中国威胁论”,至今还叫人记忆犹新。莱比和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沃尔福威茨与扎克汉姆、出任副国务卿的阿米塔基与博尔顿都是台湾的坚定支持者。1999年,包括莱比、沃尔福威茨、阿米塔基和博尔顿在内的总共23名亲台保守分子一道联名建议,美国应当明确宣告它会在台湾遭到攻击或封锁时协防台湾。 第四,在美国国内,对华关系氛围不佳。 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居多,再加上反华势力的渲染,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不佳,不少美国人对华误解很深,“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正在蔓延。中美军机相撞事件出现后,美国国内民族主义抬头,美国民众中认为中国不友好的人数迅速增加。不仅如此,华裔人士也受到牵连,美国人对华裔的歧视和偏见越来越严重,不太信任华裔美国人的忠诚。4月25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对华裔持否定的态度,2/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终将威胁美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布什对华采取强硬的立场。 第五,布什班子还处在磨合期,对于中美关系重要性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当前,布什政府内某些人认为中国政府无意同美国对抗,因为中国在美国对台出售武器、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甚至申办奥运会等问题上都有求于美国。正是这种心态助长了新政府高官的蛮横气焰。 美国增强对华防范 布什政府对华强硬的另一根源是美国国内对华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并正在根据这种变化进行调整,对华防范的层面在增强。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推行对华“接触政策”。美方希望通过对华“接触政策”把中国纳入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体系,使用各种规则来“规范”中国的行为,力图影响中国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得不断崛起的中国不会对美国的利益构成重大冲击。这是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华政策的主导面。 不过,即使是主张对华推行“接触政策”的主流派人士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向也有一种不确定感,他们不能保证未来中国不会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而对华“接触政策”反对派的声音也并没有偃旗息鼓,一直在鼓噪着。为此,美国国内就对华政策还进行了大辩论。出于现实而谨慎的需要,美国对华政策中还有防范的一面,这在1995——1996年台海危机后就更为明显。反映在政策层面上,就是一方面增进同中国的交往,另一方面强化美日同盟关系。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后,中国国内反应强烈,这使得美国精英阶层开始重新检讨对华政策,美国国内主张对华强硬派的影响有所上升。 布什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而不再寻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应该说对华政策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传统上,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政策的侧重点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民主党人理想主义色彩相对浓厚一些,强调所谓民主与人权;而共和党则侧重现实主义,强调地缘政治,主张增强军事实力,反共亲台倾向比较明显。尽管布什政府一再强调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华政策中的两手会更加明显。在对华接触的同时,防范和遏制的成分会有所上升。美国将会巩固同日、韩等盟国的关系,加强同中国周边国家的来往,以牵制中国。推行实力原则,加强美国国防力量,大力推进导弹防御体系。在双边关系上,更加强调现实利益,主张将贸易和安全问题分开。一方面希望发展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在涉及到安全层面的问题时,将中国视作潜在的“竞争对手”,采取强硬的立场。 大选中,布什曾许诺将改变美国以往在台海问题上采取的“战略模糊” 政策,而力图将其明晰化。美国的台海政策实际上是尽量维持两岸目前的均势,既反对台湾贸然宣布独立,也反对中国在没有遭到挑衅的情况下对台使用武力改变现状。4月26日,布什公然表示“美国将用一切必要手段协防台湾”。在国内外一片哗然的情况下,布什政府对此加以辩解,表示无意改变台海政策。虽然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尽力维持两岸均势,反对诉诸武力改变现状,但在具体做法上有所调整。其原因在于,美国已注意到台海两岸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即在台独势力不断抬头、而中国大陆不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况下,未来台海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大。而一旦真的爆发战争,美国将面临着极为困难的选择。如果选择介入,美国就会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正面对抗,这对于美国来说代价太大。但如果坐视不管,美国则会丧失信誉,在其盟国中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这会使得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而美国至少在东亚地区内的影响力受到冲击。这同样是美国所不愿见到的。正是在这种逻辑判断下,美国认为维持台海相对稳定的态势,是最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况且,维持两岸分裂的局面,还可以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好处。 近期一直传言美国国防部将调整军事战略,准备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到亚太。这些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它表明美国正在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其全球战略。不少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不断增加,而这一地区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在增多;中国的不断崛起,将会改变东亚地区的力量格局,而朝鲜半岛、台海地区和南海都是有可能出现军事冲突的热点地区。在此态势下,美国应做好准备,相应地进行战略调整。前不久,美国把B-2隐形战略轰炸机、AGM-86型空射巡航导弹往西推进部署在关岛,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有分析家认为,这里面具有防范中国的因素。 中美将继续在斗争和碰撞中求合作 当然,虽然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防范层面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急转直下。由于美国认为中国短期内不能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所以一段时期内不会贸然将中国公开视作“敌人”,未来两国关系还将会继续在斗争中求合作。 经过建交以来20多年的发展,中美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已经成为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石。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美国在安全、军控、环保、毒品走私和偷渡等许多问题上都需要中国的合作。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都希望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致力于经济建设,更需要一个和平的稳定环境。 美国新总统上台,在对华问题上经常会落入一个“怪圈”:上台初期,总是摆出很强硬的姿态,但经过一段波折后,他最终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对华政策大体上又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在抨击老布什总统的对华政策声中进入白宫的,上台伊始就将中国最惠国待遇地位同人权问题相挂钩,但经过一段摸索后,他的对华政策实际上又回归到老布什的路子上去。目前小布什上台还不到三个月,尚没有摆脱 大选的包袱。实际上,布什在中国问题上的表态还没有超越他在竞选期间的言论。 尽管中美关系近来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造成的消极影响还是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没有对整个中美关系的根基产生重大冲击。布什政府一再表示无意改变“一个中国”的政策,也暂缓出售中方尤为反对的“宙斯盾”驱逐舰给台湾,避免挑战中方的底线。布什还称中国是“伟大新兴国家”,支持发展双边贸易,并表示将不改变秋季访华的行程。 目前,中美之间还处在相互摸底阶段。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仍在重新评估之中,这中间还具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一时期,我们更需要冷静观察,韬光养晦。未来一段时间,布什政府在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在导弹防御系统、东亚安全等多方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将会进一步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导向标。一般估计,在今年秋天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会趋于明朗化。不过,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尽管波折不断,但未来中美两国在斗争和碰撞中求合作的基本模式不会改变,毕竟中美关系的发展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