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本所概况>历任领导>资中筠(女) > 研究成果
资中筠(女)- 研究成果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作者:资中筠 来源:三联书店2001年4月第2版 时间:2001-04-01
前言 最初起意写这样一部书是得到汪道涵先生的启发。两年 前,资中筠与陈乐民访问上海时,与冯绍雷一道应邀见到汪老。 老先生爱读书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以他的高龄和高位,读书兴趣 还那么浓,涉猎那么广,令人敬佩。那次话题也很广,总的还是 围绕着世界大局的发展和走向。其间,江老提到,叨世纪行将结 束,发生了这么多重大事件和变化,真该好好总结一下。这只是 一句感慨的话,并非是向我们提建议,要我们去做这件事。但是 这也正是我们几个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与汪老谈话后,这个题 目逐渐在我们的思想中突显出来。我们三人各有所专:美国、欧 洲、俄罗斯,在长期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宏观的、全局性的心得,这 三大块确实对20世纪的走向起了重大的影响,我们何不真的来 总结二下呢?此事的发起者是陈乐民,很快得到资、冯二人的同 意。酝酿一段时期后逐渐有了大致的想法,除了上述几大地区 外,还需要对总的国际政治以及全球化问题有所论述。刚好与 陈乐民在同一研究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的青年学者刘靖华表示 对这个课题也感兴趣,愿意加人,这样,老、中、青三代四人在各 自原来研究领域的基础上,纯属自愿地结合在一起,决心对20 世纪做一番回顾。此书正在初步规划阶段,偶然遇到三联的董 秀玉总编辑,听到我们这一计划后十分感兴趣,当场拍板,列人 出版计划,经验丰富的倪乐女士自愿担任责任编辑。在这样的 鼓励和鞭策下,我们成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了。 这个课题很大,与反对“宏大叙事”的后现代潮流有点不合 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我们只能就各自所熟悉的领域选 择某个切人点,由果求因,希望能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中找出 一些规律来,不求面面俱到。关系到一个世纪的重大问题当然 不可能穷尽。我们既不能摆脱历史和国际关系,又希望尽量避 免写成单纯的历史或国际关系。但是设想是一回事,下笔又是 另一回事。几个作者在开始议论时似乎有许多共同的想法,呼 之欲出,及至落在纸上,却发现这个题目覆盖面极为宽广,头绪 纷繁,与原来各自的思路有相当的距离,难度极大。两年多来, 几易其稿,一延再延,现在总算勉强草成,仍难尽如人意。作者 各自的经历、学养、写作习惯、知识面和文风都不相同,难求一 致。选材和详略也难免有畸轻畸重之弊。但是总的说来,本书确 实表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这个复杂纷坛的世纪的反思,也是 在自己领域中长期研究的心得,体现了个性,至少不是浮光掠 影,也决不求四平八稳。如能使读者感到一丝新意,受到某些启 发,这两个寒暑的辛劳就得到了补偿。书中有些看法肯定会引 起异议,来自各方的批评、商榷都是欢迎的。 如书题标明,本书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没有专门讨论中国 问题,也许可以以“近乡情更怯”来描述我们的心清。但是作为 中国人,实际上在讨论外国时自然心中时刻装着中国,(后记》中 多少道出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想法。 开头提到,本书最初创意是受到汪老的启发,这是事实。提 出这点是不敢自专,并非据以自重。事实上,整个规划和写作过 程中并未向汪老汇报或请教过,现在这部书的内容,也不一定是 汪老所设想的那种总结,这是必须说明的。 本书写作过程中陈乐民因病,部分初稿系口授,由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毕业生李靖 笔录并电脑打印,对节约 作者的精力提供了可贵的帮助,特此致谢。 资中筠 一九九九年八月 目录 上卷 第一部 20世纪——美国世纪? 第一章 概论 一 19世纪留给美国的问题 — 悠长而丰富的精神遗产 三 持续渐进的改良 四 言论自由和批列精神 五 最大的人才优势和创新机制 六 美国与世界 第二章 在自由竞争与追求平等的悖论中摆动 — 简短的历史回顾 二 20世纪两大思想体系的相互制衡 第三章 自下而上的社会批判 一 “进步主义”运动 二 60年代的“新左派”和“反文化”(counter-culture) 三 60代运动与“进步主义 四 “后60年代” 五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主义 第四章 美国良心的负担——黑人问题 — 以种族主义起家 二 20世纪的民权斗争 三 变化与问题 四 几点思考 第五章 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 一 小罗斯福新政 二 从老罗斯描列威尔逊 三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从以后 四 福利制度的困境 第六章 基金会——独特的中介力量 一 教育、文化、科学 二 社会改良和社会科学 三 种族问题 四 国际关系 五 基金会的作用利所体现的思想 第七章 移民、教育与人口索质 一 移民国家的特殊条件 二 高度发达的教育 三 人尽其才的环境相机制 第八章 福兮?祸兮? 一 发展和平等 二 移民的优势与种族难题 三 自由主义的极限 四 从市场竞争到市场“专政” 五 对内立民主 对外行霸道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