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阿布拉莫夫游说丑闻
作者:袁征 来源:《美国政治腐败与反腐败》 时间:2009-04-01
(十一)阿布拉莫夫游说丑闻 2006年1月1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K街的风云人物阿布拉莫夫(Jack Abramoff)最终被迫承认自己犯下合谋欺诈、逃税和阴谋贿赂政府官员三项重罪。Susan Schmidt and James V.Grimaldi,“Abramoff Pleads Guilty to 3 Counts,”Washington Post January 4, 2006, p.A01.为换取从轻发落,阿布拉莫夫同意与执法人员合作,调查国会议员接受贿赂的黑幕。当年3月29日,阿布拉莫夫及其同伙迈克尔•斯坎伦(Michael Scanlon)被判入狱5年10个月。阿布拉莫夫游说丑闻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腐败事件,它直接牵涉到美国总统布什、20多名国会议员及其助手。无论从所涉及的金钱数量,还是从所涉及的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人数来说,阿布拉莫夫案都是自1980年以来最大的游说丑闻。 为了游说行政当局和国会,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许多利益集团都雇佣一些职业说客来游说美国政府。这样,一批专门从事游说活动的组织和说客就应运而生,他们聚集在华盛顿,扮演着掮客的角色,或者穿针引线,或者上门游说,为客户打通与政府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关系,以此来谋取好处。美国的说客多如牛毛,而阿布拉莫夫就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超级说客,人称“游说教父”、“游说大鳄”。 阿布拉莫夫1959年2月28日出生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他曾就读于布兰蒂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和乔治顿大学法学中心。1980年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在好莱坞闯荡10年,参加过拍摄电影《红蝎子》及其续集。 早在就读布兰蒂斯大学期间,阿布拉莫夫就涉足政治,曾经担当马萨诸塞大学共和党联盟的主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支持里根竞选总统。毕业后,他通过竞选,担任了“大学共和党全国委员会”(the College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的主席。在他的领导下,该委员会改变了方向,变得更为活跃,也更为保守。阿布拉莫夫和担任行政主管的格罗弗•诺奎斯特(Grover Norquist)以及拉尔夫•里德(Ralph Reed)(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基督教联盟的主席)形成了“三巨头政治”,他们联合起来驱逐了政治对手,并重新修订了该组织的规章,以巩固他们对该组织的控制。阿布拉莫夫曾经公开表示:“我们的工作不是寻求与左派和平共处,而是长期解除他们的权力。”Jonathan Chait, “Big on Money, Short on Memory (Commentary),”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8, 2005. 在阿布拉莫夫控制大学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期间,他和全美各地大学的共和党组织的领袖建立了政治联盟关系,而这些人后来在州和联邦两级政府与商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那时起,阿布拉莫夫逐渐编织起了自己的关系网,建立了同这些共和党人的密切关系。这些人发迹之后,便成为阿布拉莫夫游说的对象。这也是他能够在游说中如鱼得水、大显身手的重要原因。 1994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取得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当年12月,阿布拉莫夫改头换面,成为总部设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普雷斯顿•盖茨和埃利斯有限责任合股公司(Preston Gates & Ellis LLP)下属分公司的说客。该公司本来与民主党来往密切,它之所以青睐于阿布拉莫夫,是因为看中了他与共和党领导层特别是与纽特•金里奇和蒂克•阿米(Dick Armey)之间的关系。Postman, David and Bernton, Hal,“How scheming lobbyist operated in Seattle firm,”The Seattle Times, February 2,2006 See0207,http://community.seattletimes.nwsource.com/archive/?date=20060207&slug=prestongates07m.自1995年起,阿布拉莫夫开始代表印第安部落展开游说,目的是维护其赌博业的利益。他第一次游说行动的目的是挫败由共和党议员比尔•阿彻(Bill Archer)和厄恩斯特•伊斯托克(Ernest Istook)在国会提出的一项对印第安人赌博业征税的议案。在这次游说行动中,汤姆•迪莱(Tom DeLay)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他与阿布拉莫夫的关系更为密切。迪莱曾经将阿布拉莫夫称为“最亲密和可爱的朋友”。而迪莱的新闻秘书迈克尔•斯坎伦离开国会后,也成为阿布拉莫夫的同行和合作者。 正是凭借自己与共和党政要的密切往来,阿布拉莫夫成为华盛顿炙手可热的人物。除了游说国会之外,阿布拉莫夫及其游说小组还对白宫及行政部门展开了游说。作为游说大鳄,阿布拉莫夫曾经手过不少令人想都不敢想的业务,包括通过收取高价,安排一些国外元首如加蓬总统与布什总统在白宫的会面。 阿布拉莫夫最大的手笔是为印第安部落开办赌场进行游说。他通过这场游说获取了巨额暴利,但也正是这场游说最后让他身败名裂。1988年,出于对少数族裔的照顾,国会特许印第安部落免税经营赌场。为了继续享受免税的优惠措施、不让竞争对手在邻近地区开设新的赌场,这些部落花费大量金钱,在首都华盛顿雇佣说客,对政府进行游说。然而,印第安部落在路易斯安那州开设的一个赌场,虽然年营业额超过了3亿美元,却仍然负债累累,这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该赌场每年要支付给阿布拉莫夫和斯坎伦上千万美元作为游说费用。尽管阿布拉莫夫有自己的公司,但却将拉来的印第安部落客户推荐给斯坎伦,然后两人均分收益。仅仅从2001年3月到2003年5月,两人就从经营这个赌场的印第安部落手中收取了游说费用3000万美元,各得纯利润近1000万美元。根据美国政府的起诉文件,两人从所有印第安部落收取的游说费总额超过了8000万美元。 在2004年以前,杰克•阿布拉莫夫一直是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说客之一。凭借其同共和党领袖包括当时的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汤姆•迪莱的密切关系,阿布拉莫夫在游说活动中如鱼得水。为了达到游说目的,阿布拉莫夫与其合伙人迈克尔•斯坎伦曾骗取路易斯安那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萨斯州印第安部落的巨额政治献金。不仅如此,他还用豪华的旅行、丰盛的餐饮和热门的体育比赛门票来回报国会议员及其助手。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005年10月31日公布的数字,在2000—2005年期间,阿布拉莫夫的政治捐款和游说费用超过440万美元。 阿布拉莫夫凭借自己与政府高层的关系,排挤竞争对手,抢夺游说客户,引起了对手的强烈不满。2003年秋天,其他知情的游说者向媒体揭发了阿布拉莫夫的所作所为。2004年2月22日,《华盛顿邮报》对阿布拉莫夫主演的印第安部落赌场游说一事进行了深入报道。Susan Schmidt,“A Jackpot From Indian Gaming Tribes,”Washington Post,February 22, 2004, p.A01.2月23日,美联社的报道揭露了印第安人事务局的地方办公室官员用他们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来填写印第安人小部落的成员名单,借此把一个只有70名成员的印第安部落夸大成为一个有535名成员的部落,为的是能符合开办一个拥有2000台老虎机的赌场的政策条件,其收益每年可达约1.85亿美元。这两则报道引起了众议员弗兰克•R.沃尔夫(Frank R.Wolf)的注意。他致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John D.Ashcroft)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S.米勒(Robert S.Mueller III),要求对这两起涉及印第安人部落和赌场的腐败展开调查。Susan Schmidt,“Probe Is Sought on Potential Corruption,”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25, 2004, p.A23.他的要求也得到了参议院印第安事务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响应和支持,该委员会立即着手对阿布拉莫夫的活动进行调查。同时,政府执法部门对阿布拉莫夫及其商业伙伴斯坎伦也展开了长达7个月的大规模调查。 检察官的调查重点是阿布拉莫夫是否欺骗印第安人部落以及阿布拉莫夫和国会议员与政府官员之间的联系。一开始,阿布拉莫夫采取完全不合作的态度。2004年9月,阿布拉莫夫拒绝答复参议院印第安事务委员会关于他为印第安部族和赌场游说的质询。2005年8月,阿布拉莫夫对迈阿密联邦大陪审团判定其在2000年购买赌船过程中有诈骗行为拒不认罪。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形势对阿布拉莫夫越来越不利。2005年11月,阿布拉莫夫的合伙人斯坎伦,承认犯有共谋贿赂公共官员罪。12月15日,阿布拉莫夫的合伙人基丹与联邦检方达成认罪协议,承认在2000年购买赌船协议案中犯有诈骗罪。两人的作证都对阿布拉莫夫极为不利。 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2006年1月初,阿布拉莫夫最终与迈阿密司法部门达成认罪协议,供认他与亚当•基丹(Adam Kidan)合谋,在2000年收购佛罗里达州圣克鲁兹海上赌场时犯了诈骗罪。他和基丹共同伪造了一张数额2300万美元的假汇票,以证明他们确实投资购买了价值1.47亿美元的“圣克鲁兹”号赌船,从而骗取了一笔6000万美元的借款。阿布拉莫夫还同意同联邦调查人员合作,供认出曾用诈骗来的资金向一些议员提供高尔夫豪华游、体育比赛门票和在高档餐厅的用餐。 阿布拉莫夫游说丑闻的曝光在华盛顿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总共有20多名国会议员及助手牵涉其中,包括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汤姆•迪莱、众议院行政委员会主席奈伊等人。事发之后,美国政要竞相与他划清界限,唯恐引火烧身。国会议员们曾极力争取的政治捐款,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弃之犹恐不及。2005年12月13—22日,早在阿布拉莫夫认罪之前,就先后有包括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哈斯特尔特在内的六名国会议员退还了阿布拉莫夫及其伙伴的竞选捐款,或者将它们转捐给了慈善机构。 来自蒙大拿州的参议员、内部拨款小组委员会主席康拉德•伯恩斯(Conrad Burns)曾不顾内务部官员的反对,向印第安人事务局施加压力,要求它给予阿布拉莫夫的一个客户300万美元的资助。而在2005年12月17日,他也把过去5年中从阿布拉莫夫、其合伙人和印第安客户那里所获得的15万美元的捐助悉数退回。从2000—2005年事发,曾为伯恩斯工作的两名职员离职后,先后都跟随阿布拉莫夫从事游说活动。伯恩斯是1988年当选参议员的。在这些事情曝光后,他为自己辩解说,他的行为与他一贯支持印第安人部落的主张是相一致的。“Unraveling Abramoff,Key Player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Lobbyist Jack Abramoff,” Compiled by washingtonpost.com, Updated June 26, 2007,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custom/2005/12/23/CU2005122300939.html.   伯恩斯打了一个擦边球,由此得以全身而退。然而,与阿布拉莫夫关系密切的众议院共和党领袖迪莱就没有他这样幸运了。此前,迪莱本人已经是丑闻缠身。2005年9月28日,他被指控在得克萨斯州大选中涉嫌财政舞弊,随后又于10月3日被指控参加政治洗钱活动。迪莱被控在2002年把19万元的公司捐款给了7名得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候选人,而将公司的钱用于政治目的在得州属于违法。检察官指控迪莱使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先将政治献金纳入自己的竞选委员会账户,然后再转给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最后再转进共和党得州候选人的账户。此外,迪莱的两名政治助手也同时被起诉,他们是前得州政治行动委员会主任约翰•卡扬德罗(John Colyandro)和迪莱的全国政治委员会主任吉姆•艾利斯(Jim Ellis)。在遭到起诉后,迪莱被迫放弃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的职位。虽然迪莱曾试图恢复原职,但阿布拉莫夫的游说丑闻成为葬送其政治生涯的致命一击。2006年4月1日,莱迪的前副幕僚长托尼•鲁迪(Tony C.Rudy)承认其在迪莱的办公室工作期间卷入多项贪污腐败事件。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Former Lobbyist Tony Rudy Pleads Guilty To Corruption And Fraud Conspiracy,”March 31, 2006, http://www.usdoj.gov/opa/pr/2006/March/06_crm_197.html.关于鲁迪和迪莱之间的密切关系,可参见Juliet Eilperin and Jeffrey H.Birnbaum, “A Force Behind the Power,” Washington Post , April 1, 2006, p.A09.仅仅三天之后,迪莱就正式宣布辞去国会议员职务,并放弃竞选连任。虽然迪莱的两名前助手(另外一名是斯坎伦)认罪服法,并不意味着他本人也犯了罪,但这使得他竞选连任的前景更加渺茫。迪莱考虑再三之后选择了辞职,结束了自己近22年的议员生涯。Jonathan Weisman and Chris Cillizza,“DeLay to Resign From Congress,”Washington Post, April 4, 2006, p.A01. 另一位被拉下水的是来自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众议员罗伯特•奈伊(Robert Ney)。2006年5月,曾经在1995—2002年期间为奈伊工作的尼尔•G.沃尔兹(Neil G.Volz)就同谋贿赂的指控认罪,承认自己与阿布拉莫夫一起从事了贿赂和欺诈,并违反了联邦法律中在离开国会一年之内不得从事对国会游说的规定。9月15日,奈伊承认自己犯有共谋和作伪证罪。2007年1月19日,奈伊由于卷入阿布拉莫夫丑闻而被判刑30个月,从而成为阿布拉莫夫丑闻中第一个被判刑的国会议员。奈伊承认,他从阿布拉莫夫及其客户那里接受了金钱、礼物和其他好处,作为交换,他帮助他们从政府方面捞取了好处。自1995年以来,奈伊就一直是俄亥俄州第18选区选出的众议员。他在9月份认罪之前,已于2007年8月以家庭情况为由宣布将不再寻求连任。在认罪之后,奈伊并没有立即辞职。他的律师告诉法官,奈伊在2007年1月19日判刑之前不会辞职,因为新一届国会将在新年之初宣誓就职,那时他任期已满。 阿布拉莫夫丑闻也把一些政府官员卷了进来。2006年6月,一个联邦陪审团判定前白宫助手戴维•H.萨法维安(David H.Safavian)撒谎和妨碍司法公正,这样一来,他就成为阿布拉莫夫丑闻所波及的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当年10月28日,萨法维安被判18个月的监禁。2007年3月,内务部第二号官员J.史蒂文•格利勒斯(J.Steven Griles)承认自己在与阿布拉莫夫的关系上对参议院撒了谎,他曾为阿布拉莫夫的印第安部落客户出面进行干预。 事实上,阿布拉莫夫也与白宫来往甚密。2003年,阿布拉莫夫为布什竞选连任捐赠的款项超过10万美元。尽管白宫曾极力掩饰布什与阿布拉莫夫有交往,但2006年1月,《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同时刊登了一张布什与阿布拉莫夫的合影,这表明布什确定无疑与这位“超级说客”相识。白宫在无奈之下承认了这张照片的真实性,但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两人有私交。之后,美联社于2006年6月24日披露了阿布拉莫夫与共和党活动家、美国人民税制改革组织主席格罗弗•诺奎斯特诺奎斯特和前面提到的担任“大学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行政主管的诺奎斯特是同一人,他和阿布拉莫夫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之间的电子邮件往来。在这些邮件里,阿布拉莫夫曾多次要求他的客户向诺奎斯特所在的机构捐钱。作为回报,诺奎斯特邀请他们参加了各种活动,为他们创造与白宫官员会面的机会。在阿布拉莫夫因欺诈罪而向法院认罪之后,白宫急忙发表声明,竭力澄清布什政府同阿布拉莫夫之间的关系,并将阿布拉莫夫为布什竞选连任而捐赠的10万美元尽数捐给了慈善机构。 阿布拉莫夫丑闻的发生,极大地损坏了国会议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2006年5月5日,美联社和艾坡索斯(APIpsos)联合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满意国会的工作表现,75%以上的选民认为国会的表现十分糟糕,充满了令人无法容忍的腐败现象。即使是在美国的保守派中,也有65%的人对国会的工作表示不满。转引自李焰《廉政风暴难撼美国国会》,载《华盛顿观察》周刊2006年第17期。 尽管阿布拉莫夫的关系网横跨共和、民主两党,但他与共和党政客往来更为密切,因此其游说丑闻给共和党带来的伤害更大。民主党人也利用这一事件来攻击共和党人。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失去了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阿布拉莫夫游说丑闻不能说对此没有影响。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