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规避美国保护主义
作者:刘辉 来源:《国企》 时间:2009-04-20
中国企业家应更具国际政治视野(《规避美国保护主义》) 发表于《国企》2009年4月刊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雷倒”世界的最大事件,莫过于“购买美国货”条款被写入新政府经济拯救计划。在G7会议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遭到 强烈反对下,铁杆盟友英国首相布朗还专门跑到美国国会谆谆告诫:贸易保护主义最终谁也保护不了!尽管千夫所指,众议院还是在最终加入了限制条件(凡享受联邦政府资助项目,所需物料需购买美国产品)后通过了正式文本。当美国人开始购买美国货,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不幸失去理智,甘冒损人不利己的风险“只”购买美国货以后,中国的企业应该怎么办?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引发贸易战,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人而不利己,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绝不实行保护主义。针对购买美国货的保护主义行径,正确的应对之策是,中国要利用危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克服外贸旺盛时期只求出口数量不求技术含量的弊病,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财政投入,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出口拉动为内需拉动。 但是,在实现发展思路的过渡期内,企业的生存一刻也不能停止保有甚至扩大市场的努力。美国人已经开始购买美国货,中国政府4万亿人民币内需拉动从投入到发挥效用亦需要时间。此时,为拓展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家不仅应是优秀的企业经营者,更应具备宽广的国际政治视野,才能从容应对危机。 首先,企业家的国际政治视野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深刻理解基础上。必须明白,“购买美国货”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影响远远超出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范围。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时,美国与欧盟即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预设了随时可以使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陷阱。虽然“购买美国货”条款加入了“不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下美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限制条件,在目前仅仅影响到钢铁业,而且没有全面实施。但不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下美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更多地是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承担的“义务”,对于中国意义不大。因此,当2008年中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70%,对美进出口占中国对外进出口12.8%时,“购买美国货”的紧箍咒一旦勒紧,而短期内内需拉动与提升产业层次暂时无法弥补对外出口的损失时,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在此条件下,未雨绸缪从来都是成熟者立于不败的法宝。当含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经济刺激计划被通过,除政府部门出面明确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外,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在新年伊始即密集出访欧洲、非洲,以期为中国应对危机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特别是2月底中国赴欧采购团的巨额采购对于抵消美国对华可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预防意义。这时,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政府经济外交成果,紧紧追随政府经济外交的脚步,充分利用已有的谈判成果,才有可能在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力保美国市场的同时,把可能部分失去的美国市场在欧洲弥补回来,最低限度也要维持现状不致恶化。 其次,具有国际政治视野的企业家应该看到,对外贸易活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整体活动,而不是与美国的完全的“相互依赖”。因此,紧紧追随配合政府的经济外交远远不够,企业不仅要售出商品,还要在尽最大可能主动利用政府搭建的框架与平台将资源与生产有机地连接起来。从政治条件看,除美欧市场外,非洲尽管仍有若干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但毕竟进入了二战以后最安定的历史时期,具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政治条件。非洲的市场、资源对于中国发展不可或缺,从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处于美欧消费国、非洲资源国之间的生产国地位,政府频繁的经济外交活动,无疑为中国企业连接消费国与资源国的经营活动建立了的平台和活动框架,而企业在国家对外经济战略框架内,如果能够做到了连接资源与生产,在卖出商品的同时,将与资源有关的产业引进资源国,在提高资源国生产水平和城市化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就会在任何危机中立于不败并不断壮大,例如,2008年,非洲的上网人口为270万,而未来5年这一数字可能增加到现有的三倍。而这些潜在上网的人口恰恰生活在与主要西方国家关系恶劣或疏远的的地区或国家。当企业更具国际政治视野,不仅仅将眼光盯在美欧市场,而注重全球的整体布局时,我们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美国保护主义的损害,而且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赢得时间。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