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跟美国总统学智慧》之威尔逊
作者:张国庆 来源: 时间:2010-01-01
威尔逊:从校长到总统 执着的摩羯 兢兢业业 在登上总统宝座之前,威尔逊经过了漫长的积累,刻苦学习、严格律己。为了实现理想而忧心忡忡,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舒缓忧虑,是典型的工作狂和苦行僧。 有雄心又现实 以实践性、执行力以及远大抱负而著称。威尔逊的十四点,可谓他的“标志性建筑”。 固执己见 太过专注于个人的目标,不擅随机应变,很难和同事沟通,这都使他的工作困难备增。这一点,在他与国会的博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同一星座的名人:圣女贞德,顾拜旦,马丁•路德•金 关键词 ■ 教授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曾在一些大学任教,并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8年,写有不少著作。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赢 在威尔逊看来,“政治是一条弯曲的路,有许多行在这条路上的人不过是个傀儡,对面有政党、财团在操纵他”。而在他眼里,“有的立法议员是变相的妓女,都是为着利的诱惑在拉客;有的政治人物像是表演的戏子,不断改变他的政治论调;有的更厉害,像是个催眠大师,利用宣传媒体不断给选民催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赢” !这是低俗的政治,不是威尔逊要的,他要的是干净的胜利,是真正的荣耀,而不是赢。 ■ 和平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领导美国参战,他动员美国人力物力,为战争的胜利作了很大努力。战后,亲自出席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对德和约,是成立国际联盟的倡导人,并获得了 1919 年诺贝尔和平奖。 ■ 情书 威尔逊给妻子(当时叫阿克森小姐)的情书至今被津津乐道:“在我认识你以前,我没有恋爱过,因为我只懂得为自己活。但是,当我认识你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一生已经不再为自己活;这是我恋爱的起点。”而阿克森果然成为了他生死不渝的爱人。 55. 成为好政治家是一份自杀任务 威尔逊是一位为从政做过充分准备的人。从年轻时代起,威尔逊就在为提升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做着准备,他还特别写了一本《议会政治》,通过写作深入研究美国政治。在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写信给好友说他渴望获得一个政治职业,以施展他的才干。 威尔逊是一个对自己的使命有着强烈信念的人。还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期间,威尔逊就对教育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渴望。1902年,威尔逊当选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从此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在他的领导下,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大学导师制,请年轻或有活力的教师当学生的导师,鼓励学生的学习;还实施了科系的弹性化,针对学生的特殊需要,不同科系的老师可以互相调整。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威尔逊还成立了全校师生一起聚餐的俱乐部;他还定期接见教授,鼓励他们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努力,带动学校研究的风气,并请国际知名学者到校任教……这一系列改革,都使得普林斯顿大学焕然一新,也成为充满人性化的地方。 不过,威尔逊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普林斯顿大学有许多富家子弟就读,他们和背后的家族为了他们的“习惯”和脆弱的“尊严”而抵触威尔逊的改革。但威尔逊却毫不退却,他始终相信,大学行政决策应该在真正懂教育之人的手中,而不在有钱之人的手中,并顽强地推进着自己的改革。 在这方面,威尔逊倔强的性格起到了关键作用。多年后,威尔逊曾经很有感慨地写道:“当一个政治家接受一份工作,他是接受一种需要他去献身的生活。好的政治家,几乎是从事一种自杀性的任务。”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就是一个政治家。而行政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战争,只有那些执著的人才会笑到最后。 像林肯一样,威尔逊有一种宗教般的使命感,当他对某一个问题下定决心后,就会坚定不移,甚至有些固执。有一次,他与毕业班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位朋友为了息事宁人,很有礼貌地提醒他,“每一个问题都有两个方面”,结果威尔逊冷冷地说,“对,正确的和错误的”。在另一个场合,他表现出对那些与他意见不一致的人的遗憾,因为他知道,他们是错误的。 威尔逊的执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帮助他当选为新泽西州州长。他的改革精神也同样留在了普林斯顿校园,令他欣慰的是,他后面的几任校长,继续了他的改革思路。经过几代普林斯顿人的努力,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世界顶尖的学府。 56. 权力的获得不是得胜,是奉献 威尔逊锐意变革的精神也是对进步主义运动的承继。尽管不属于同一个党派,但威尔逊在进入白宫后的作为,还是颇令西奥多•罗斯福欣慰的。 早在老罗斯福上任伊始,威尔逊就曾有幸见到这位充满活力和改革雄心的年轻总统,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老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威尔逊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但就是这样一个其他人做起来可能平平静静的工作,在威尔逊手中却成了改革的试验田。在老罗斯福总统卸任后不久,威尔逊开始在新泽西州州长的位置上为入主白宫进行演练,其间通过了反托拉斯等多项改革议案。 威尔逊推动反托拉斯,遭受抗议的声浪最大。政敌攻击他是“自以为义的”的人,并高举“富有不是罪”的大旗。但威尔逊毫不退缩,反击道:“控制社会上多数财富,却不关心社会福祉,谁说这不是罪?掌握大多数市场,垄断大多数资本,又要政府给他们更多保障,信用虚浮扩张,打击并吞弱小对手,谁说这不是罪?” 在威尔逊看来,对这样一些问题,政府如果不去管,就是腐败!而最明显的腐败来自人的意志对罪行的屈服。他希望政府能够像一部不断更新的机器,不断为社会公义奋争。并且努力形成一种社会氛围,让那些有权力、有财富的人意识到,权力与财富的获得不过是一种“或然率”,因此有责任把这一切分散出去。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8年总统任期内,威尔逊的国内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不仅拓展了进步主义改革的空间,还部分地弥补了老罗斯福时期的一些不足。继承了西奥多•罗斯福的衣钵,威尔逊在反托拉斯问题上走得更远,不仅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进一步限制了大公司的垄断趋势,而且在这部法案中增加了对劳工有利的条款,可谓是历史性的进步。 不仅如此,威尔逊还通过《童工法》 、《亚当森法》 给予劳工更多保护。他积极推动“关税基本法案”,降低了民生用品税率,普惠大众,这项法案通过后,带动年平均物价下降11%之多。 鉴于1907年金融大恐慌的教训,威尔逊等许多有识之士相信,联邦政府应该在防范银行危机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也正是在威尔逊上任头一年(1913年),《联邦银行储备法》得以通过,美联储 也便应运而生。 应该说,威尔逊的国内改革,对美国日后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不仅政敌和利益集团与他暗战不断,而且他爱妻的去世也给他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也使得他对总统生涯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他宁可一个人受苦和受委屈,也要将对大众有利的改革进行下去。 1919年10月2日,身心交瘁的威尔逊中风倒下,但他的精神,却始终站在风中,告诉人们,为什么“成为一个好总统,是一份自杀任务”。 57. 为了大政治,需要牺牲小心情 威尔逊在外交上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一个国际组织,而它正是由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纲领”里最早提出建立的。不仅如此,威尔逊还是对华友好的一位美国总统。 威尔逊其实对中国并不十分熟悉,但是他担任总统的第一个决定是在1913年3月18日否决了对袁世凯的贷款案,他的理由是“不应该以国际经济,干预他国内政”。这种作法,与十九世纪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作风完全不同。同年5月2日,他还率先在国际上承认“中华民国”,随后还提出:“国际友谊需要用心培养,尊重他国的法律,而非随意武力征服”。 应该说,威尔逊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信念是根深蒂固的。他坚信,肩负起领导组织“热爱和平国家”以维护世界秩序是美国的职责,而且反对由胜利者来瓜分战利品,反对欺凌弱小的帝国主义行径。 但遗憾的是,尽管威尔逊发起了国联,美国最终却没有加入“国联”,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是威尔逊在妥协问题上没有“一视同仁”。 在巴黎,威尔逊为了国联大计,做出了一些妥协,但在国内,他却拒绝继续做出妥协,而忽视了国内政治的潜规则——为了各方的利益,需要适度做出妥协。 应该说,威尔逊也还是对他的对手做出了让步——尤其是对以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共和党人——但是,他始终没有能够赢得亨利•洛奇 这位在国会的权力体系中掌握实权的保守的共和党领导人的支持。 令洛奇极度不满的是,威尔逊只是带了党内的亲信去参加和平会议,却拒绝共和党的领袖同去,而固执地认为参加国联只是自己的建议,根本与共和党无关,所以拒绝他们参与。威尔逊对共和党领导人的这种有些蛮横的态度,使他的政治生涯、健康,甚至生命都受到了伤害,并最终导致美国未能参加国际联盟。 从关系上看,威尔逊与洛奇有着很深的私人嫌怨,见面几乎不打招呼,这也使得他决不愿“屈服”于洛奇,但问题是,为了大政治,有时必须牺牲小心情,感情用事往往是得不偿失。 在后人看来,如果威尔逊能够与洛奇等人进行一下妥协,而不是纠缠不清,他就不会错失原本要在1919年举行的全国巡回演讲,也完全可能在1920年的大选中将国联提案交付美国人民审议。 由于将主要精力用于海外游说,以及与党内对手较量,威尔逊错过了利用他的滔滔雄辩争取民众支持的机会。而当他真的想去巡回演讲时,却不幸中风了。 事实上,在中风发作之前,不佳的身体状况已经影响到威尔逊的思维和判断能力。8月19日,在与参院外委会的会谈中,威尔逊即将事实搞错多达几十次,而此前他在向国会解释国联条约时所发表的演讲也与往日不同,显得虚弱而无说服力,医生估计这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所造成的。 健康状况对威尔逊的判断力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当时有两千万美国人请愿要求妥协,但威尔逊却仍莫名其妙地坚信大多数美国人站在他这一边。 威尔逊的倒下,留下了恒久的遗憾,也使人们意识到他与老罗斯福的差距,不仅在政治手腕上,也在身体素质上…… 智慧分享 政治家,是视政治生涯为自杀任务的人,所以他能放开许多;而政客,则是视政治生涯为荣华富贵之道的人,所以他们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差别不在头脑,而在心。 政治,与正直,谐音相近,也应互为表里。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