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中美之间能否建立互信
作者:袁征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5-03-06
  鲍威尔曾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对此,笔者也只能是一笑了之。美国人很可爱,也很实用,当有求于你的时候,话自然会说得很好听。   ——袁征   近期,对华军售解禁成为美欧之间一个新的争执问题。布什在其欧洲之行中数次公开反对欧洲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禁令。尽管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将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美国的干预,最终欧洲的对华军售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会大打折扣。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发难,及其多年来的所作所为,都给国人留下很多的思考空间,让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由于在反恐、防扩散、地区稳定(诸如朝鲜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等广泛的领域都需要中国的战略合作,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对华战略,不再公开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中美高层之间的沟通有所加强,双边关系的氛围得到了改善。鲍威尔曾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对此,笔者也只能是一笑了之。美国人很可爱,也很实用,当有求于你的时候,话自然会说得很好听。事实上,氛围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得到了根本解决。两国在台湾、人权、贸易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依旧,只是双方尽量淡化这些问题,寻求最大程度的合作而已。    时至今日,美国的对华政策呈现两面性,对华防范心态依旧明显。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是美方霸权主义心态下的地缘政治考虑。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不能容忍任何能够挑战其霸主地位的国家的出现。面对中国的不断崛起,美国实际上早已将中国作为其潜在的竞争对手。2000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15年的安全趋势》中明确指出,2015年东亚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崛起。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强化其同盟体系,部署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在中国周边地带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诸如关岛和日本一线加强军事力量的部署,强化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所有这些行动不言自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中国。而近期最引发美国人担忧的是台海问题。因此,美国除了将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逐步扩展到台海地区,同时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先进的军事技术,延缓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意识形态强化了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用在美国的对华认识上再恰当不过。中美两国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差异明显,意识形态分歧巨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苏东剧变的鼓舞,“民主和平论”开始在西方社会流行开来,并进入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层面,从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决策的重要指导思想。美国国务卿赖斯曾明确表示,意识形态是影响对华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暗示中国不是“文明国家”。无疑,在美国看来,“非民主”国家的崛起,势必会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因素,强化了美国对华的防范心理。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具体的防范措施也会日益增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于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严格限制对华技术出口、高度关注中俄军事合作、插手中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合作,再到现在竭力阻止欧洲对华军售解禁,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美国的所作所为,只能加深中方对于美方用意的怀疑甚至是愤怒。如果是那样,中美双方要在战略层面上建立互信,也可能只是限于口头的外交辞令罢了。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