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布什访欧,为美欧关系定调
作者:李晓岗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18期 时间:2005-03-07
布什访欧,为美欧关系定调 李晓岗 《中国新闻周刊》 2005年03月07日 总第218期   欧洲之行中,大力宣传欧美拥有的共同价值观;而布什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市对俄罗斯民主化问题的批评,却更多地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考虑的走过场   文/李晓岗(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外交来往中,领导人的语言、姿态等形式性的东西往往具有实质性的含义。   2月20日,布什起程访问欧洲。在五天的欧洲之旅中,布什展示的与其第一任期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有着重要的政策内涵。可以说,布什的访问为其第二任期美国的对欧政策定下了调子,是美欧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收敛单边作风,展示和解姿态   为修补美欧关系,布什早在去年大选刚一结束,就宣布了他的访欧打算。此后,在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中,布什也一再强调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另外,布什新任期的外交班底中由赖斯、佐利克等“欧洲通”担任主要职务,也反映出跨大西洋关系将是美国的外交重点。把上述情况与最近布什的欧洲之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预计,今后四年美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上将会收敛单边作风,表现出和解姿态。   在布什第一任期,其政府认为,美国拥有超强实力,欧洲则是一盘散沙,只要美国发挥领导作用,首先采取行动,欧洲国家就不得不追随。而美国有能力解决所有国际安全问题,欧洲国家即使不合作也无关紧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先是对欧洲国家热心倡导的“京都议定书”和“国际刑事法庭”不屑一顾,造成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9·11事件发生后,美欧双方又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美欧关系随之大大恶化。   布什访欧表明,美国将对法德的反美行为“既往不咎”法德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曾使美国恼羞成怒,拉姆斯菲尔德把追随美国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而把法德等不与美国合作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赖斯则扬言美国将“原谅俄罗斯,不追究德国,惩罚法国”。布什访欧期间,没有再对这些国家的反美行为批评指责,也没有再提及区分新老欧洲、组建“志愿者联盟”的言论。为避免厚此薄彼,布什没有在美国最亲密的盟国停留,而是到了布鲁塞尔,不仅访问北约总部,而且与欧盟开展对话,反映出美国希望与整个欧洲发展关系。而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共进晚餐、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单独会谈的举动,更是表明了美国与过去的“反美轴心”修好的强烈愿望。布什在欧洲之行中强调跨大西洋团结,至少在表面上改变了美国过去对欧洲的不满态度。布什通过宣传欧美拥有共同价值观,呼吁美国当前在全世界推进“自由”,需要欧洲的支持。他倡导大西洋两岸忘记过去的分歧,开辟双方团结的新时代。为防止欧洲国家的“单边行动”削弱美国霸权,布什政府上一任期曾对欧洲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努力怀有疑虑,并曾强烈反对法、德、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北约之外发展欧洲防务规划和行动能力的提议。而在这次访欧期间,布什表示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欧洲。   美国的妥协   美国做出和解姿态是出于现实目的。   对布什政府来说,大中东是战略重心,反恐反扩散是主要目标——伊拉克稳定是压倒性的问题,伊朗、朝鲜的核问题是使其头疼的两大难题。美国稳定伊拉克局势尚力不从心,“改造”中东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在这些问题上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不可或缺。就此而言,美国改善美欧关系的愿望可以说是真诚的,因为确实需要欧洲帮忙。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会通过跨大西洋对话,动员欧洲与美国分担责任,承担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减免伊债务,为伊重建出资,以早日在伊实现稳定。   解决伊朗核问题是美今后一段时间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对欧洲最迫切的需求。在这一问题上,美欧存在明显分歧。美国主张实行“大棒”政策,通过制裁、军事威胁等高压政策迫使伊朗放弃浓缩铀项目。而法德英等欧洲国家则倾向于“胡萝卜”手段,希望通过接触,为伊朗提供技术、资金和政治支持等方式换取其放弃核开发。   为避免美欧裂痕因伊朗问题再度扩大,美国将不得不对欧做出妥协,即支持欧洲国家通过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努力;同时,动员欧洲国家同意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支持美国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这样就可以把美国的“大棒”与欧洲的“胡萝卜”结合起来,通过软硬兼施,使伊朗认识到,如果不放弃核计划,将会面临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共同制裁和压力。   在欧洲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美国继续表明自己的反对立场,但不会对欧洲采取报复行动。在默认欧洲将取消禁运的同时,美国将会通过向欧洲提出需要继续禁运的武器清单,要求欧洲制定更严格的武器出口行为规范,以在事实上限制对华军售。同时,美国还会推动欧洲国家把解除禁运与中国签署联合国《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挂钩,重新把军售与人权问题联系在一起。过去四年中,美国对中东和平进程问题漠不关心,欧洲国家对此非常不满。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关系出现转机,美国顺势重新参与中东问题,增加了与欧洲的共识。   布什第二任期就职以来一直标榜打击“暴政”、推广“自由”,很多人因此以为美国会大力抨击俄罗斯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倒退,美俄关系将会恶化。   实际上,美国的反“暴政”说辞主要是为伊朗和朝鲜量身定做的,推广“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东穆斯林国家。美国在反恐、反扩散方面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布什对俄罗斯民主化问题的批评更多地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考虑,是走过场。   欧洲人在观望   布什访欧为跨大西洋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气氛,但过去四年乃至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美欧关系中产生的分歧,不可能通过一次访问就一笔勾销。   欧洲人对布什友好的言辞与和解姿态抱着一种“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美欧关系能否真正改善,取决于美国是否会拿出实际行动,真正理解、支持和重视欧洲人所关注的气候变化和非洲发展等问题。   在今年1月底的达沃斯会议上,连布什的坚定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也郑重向美国呼吁:“如果美国希望世界其他国家参与美国确定的议程,它就也必须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议程。”现实的情况是,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或者意愿站出来,像当年苏联那样反对和制衡美国,美国的单边主义还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同时,布什的世界观没有因为连任而改变,拉姆斯菲尔德、切尼等强硬保守派还在内阁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言之,在美欧关系上,美国难以做到“痛改前非”。   因此,在布什第二任期,美欧关系仍将是合作与分歧并存。美欧因为有着相互重叠的利益和价值观,双方关系将不会再进一步恶化,而是会有所改善。但由于在国际秩序、宗教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双方关系因此也不会回到克林顿时代的那种密切程度,美国和欧洲将在谋求主导地位和与追求平等关系之间摸索新的关系框架。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