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态度与政策
作者:何维保 来源:《南都学坛》 时间:2003-03-29
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态度与政策 何维保 摘 要:与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一贯支持的政策不同,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采取的是不支持政策。罗斯福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它担心支持欧洲统一运动会破坏美苏两国间的合作,并会妨碍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设想的实现;同时,成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设想与罗斯福战后处置德国的计划也相矛盾。另外,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富兰克林·D·罗斯福 欧洲统一 苏联 德国问题 战后迅速发展的欧洲统一运动,是现代世界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美国虽然不是一个欧洲国家,但欧洲统一运动与美国的国家利益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美国在战后的欧洲统一进程中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杜鲁门政府开始,历届美国政府都对欧洲统一运动持支持政策,美国的支持和推动是战后欧洲统一运动不断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美国对欧洲统一运动并不是向来都持支持态度的,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支持政策是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才确立的,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一向反应冷淡。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政时期,美国对欧洲统一运动仍持不支持政策。因此,美国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政策实际是经历了一个由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的。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战后美国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态度和政策一般都有所了解,但对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政策却基本没有进行过探讨。研究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态度与政策,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政策的发展演变有清晰的把握,从而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一 主张欧洲统一或联合的思想在欧洲可谓是源远流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防止欧洲再次爆发这样的战争灾难,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把目光投到了欧洲统一上,许多主张欧洲统一的组织纷纷建立并展开活动,同时各种欧洲统一的设想也纷纷出台,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发,对这一问题也较为关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欧洲统一问题一次比较重要的表态,就是它对白里安的欧洲联盟方案的态度。 曾经多次出任法国总理和外长的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是欧洲统一运动的热情支持者。1929年9月,时任法国外长的白里安在参加国际联盟的一次会议时,向会议提出在国际联盟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欧洲联盟,以保证欧洲各国的团结,实现欧洲经济繁荣和社会合作。白里安指出,“我认为那些从地理上讲集合起来的人民之间,比如在欧洲人民之间,应该有某种联邦式的联系。这些人民应该无论何时都能相互接触,讨论他们的利益,作出共同的决定,并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联系,这就使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对付那些可能出现的严重局面。我所努力要建立的正是这种联系。” 白里安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国际联盟许多国家的欢迎。于是国际联盟请白里安准备一个备忘录,向国际联盟提出具体的计划。1930年6月,白里安向国际联盟中的26个欧洲国家提交了关于建立欧洲联盟的备忘录。在这一备忘录中,白里安主张先从政治着手,先使欧洲成为一个有机的机构,然后再通过整合关税和经济政策,最终在欧洲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并建立起欧洲的集体安全体系。在组织机构方面,白里安建议欧洲联盟的常设机构应该包括一个欧洲议会,一个政治委员会和一个秘书处,等等。白里安向国际联盟提出的这一建立欧洲联盟的主张引起了很大反响,使欧洲统一问题开始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 美国既不是欧洲国家,也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但一个欧洲联盟的成立无疑也会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早期美国在欧洲统一跟自己本国利害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在参与二战之前,孤立主义思潮在美国占据着绝对主流地位,美国并不打算让自己卷入到欧洲的政治纷争中,因此在对欧关系上,经济考虑便成了它的首要考虑。美国最担心的是欧洲成立统一组织后可能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所以当1930年法国外长白里安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方案时,美国对此表示的立场是,只要这一欧洲联合不带来建立一个完全的关税同盟的做法,使美国的产品更加难以进入欧洲,这个联合就是一件好事。 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上任以后,美国政府一开始忙于应付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对欧洲统一等问题根本无暇顾及。1939年二战爆发以后,泛欧运动的领导人理查德·库登霍夫·卡勒吉伯爵(Count Coudenhove Kalergi)逃难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继续开展推动欧洲统一的活动,他的活动扩大了欧洲统一运动在美国的影响。卡勒吉伯爵于1894年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贵族家庭,是泛欧运动的创始人。1923年,卡勒吉出版了《泛欧》(Pan-Europa)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欧洲联合思想,并组织成立泛欧联盟,发起了泛欧运动。卡勒吉主张采用联邦主义的方式,模仿美国,在欧洲建立起一个欧洲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以解决欧洲的分裂问题,保障欧洲的和平与秩序。在卡勒吉等人的努力下,泛欧运动在欧洲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引起过巨大轰动。来到美国后,1942年卡勒吉在纽约大学创立了一个战后欧洲联邦研究所,开始研究筹划战后欧洲的联合问题。1943年,第五次泛欧大会在纽约召开,会议通过了泛欧主义的五条原则,主张泛欧运动在大西洋宪章的广泛范围内开展工作,战后成立的欧洲联盟将作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内的一个区域性集团而存在,等等。 泛欧运动的这些活动在美国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对欧洲统一问题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了。 而随着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开始提上日程,这一时期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政策也日渐明朗,那就是:不支持。在美国逃难期间,除了在美国普通民众中间传播欧洲统一思想外,卡勒吉还曾试图向罗斯福等美国领导人宣传自己的观点。但卡勒吉在白宫却遭到了冷遇,1940年和1942年他曾两次想会见罗斯福,但都遭到了拒绝,同时罗斯福也拒绝接受他的主张。虽然曾得以与国务卿赫尔等官员会谈,但卡勒吉的构想也同样没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除了卡勒吉外,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期间也曾向罗斯福提出过欧洲联合的设想。1943年初,邱吉尔向罗斯福提出建立一个包括斯堪迪纳维亚地区、多瑙河地区和巴尔干地区的欧洲联邦的计划。同年5月他又建议成立一个世界最高委员会(Supreme World Council),其成员包括美国、苏联、英国,如果可能再加上中国,在世界最高委员会下面再设几个地区委员会,包括欧洲委员会、西半球委员会和太平洋委员会。 邱吉尔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维护欧洲的和平并防止苏联势力侵入战后形成的欧洲政治真空。但他的这些建议也都被罗斯福拒绝了。 罗斯福政府并没有发表明确声明表示反对欧洲统一,但它在实际行动上却对各种欧洲统一的建议和设想采取了拒绝的态度。直到1944年1月,罗斯福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所使用的外交辞令也仅仅是表示支持欧洲进行“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二 罗斯福政府拒绝接受在欧洲建立联合组织,对欧洲统一运动不表示支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欧洲建立统一组织的计划与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有冲突。具体来说,罗斯福倾向于以美、苏、英这三个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合作为基础构建一个世界性的战后秩序框架,他并不支持地区性安排;同时,与苏联进行合作不仅是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需要,而且也是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基础,罗斯福担心支持欧洲统一运动会破坏美国与苏联的合作关系。另外,成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设想与罗斯福战后处置德国的设想也相矛盾。除了这些因素以外,经济方面的考虑对罗斯福政府的决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及其与苏联合作的打算 在二战正在进行的时候,同其它国家的许多政治家一样,罗斯福已经在考虑战后的世界秩序安排问题。从总体上看,罗斯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政治家,他的外交哲学不同于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威尔逊,而更接近于讲求权力政治的西奥多·罗斯福。 按照罗斯福的设想,战后世界必须要建立一个集体安全机制,战后世界和平与秩序的维持,将主要依靠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战时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成员在这一集体安全机制中的协作。美、英、苏等国在二战期间结成的同盟关系,在罗斯福看来是可以在战后继续维持的。而继续与苏联保持紧密合作,则是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一大基石。 为了建立战后集体安全机制,避免再次出现全球性战乱,美国在二战后期倡导并推动了联合国的创建。然而,按照罗斯福的政治哲学,他本人并不推崇颇具威尔逊理想主义色彩的民族自决和各国平等原则,罗斯福并不相信单凭建立联合国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就能保证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二战之前国际联盟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的软弱无力,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因此,在罗斯福认为,在即将建成的联合国的组织机构中,美、苏、英、中四国必须应该发挥核心作用,由这四个国家组成的安全理事会将负责对实质性问题做出决定,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其它小国家没有资格和能力与四国一起承担责任,而只能服从和接受安排。同时,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苏联应该在战后担当很大的责任,战后在重大问题上美苏间保持一致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42年在一次谈话中,罗斯福曾经明确指出,战后“苏联将应负起维护欧洲和平的责任。美国将应负起维护西半球和平的责任。而美国和中国将应负起维护远东和平的责任。” 罗斯福的这种言论,充分反映了他的根据实力原则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设想。 罗斯福相信战后能与苏联继续合作,除了与二战期间美苏两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密切合作这一事实有关外,与他个人对苏联的看法也有密切关系。罗斯福并不赞同共产主义,但他也不高估苏联共产主义的威胁,在他看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实际首先是一个俄罗斯民族主义者。 罗斯福认为,斯大林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要使世界共产主义化,而是要维护苏联自身的安全,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和敌意与十月革命后它曾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干涉和包围这种经历有关。因此苏联与西方国家间的这种相互敌对关系是可以通过与苏联进行合作,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来改变的。罗斯福时期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哈里曼也认为,罗斯福相信苏联的那种专制统治是不可能持久的,因此只要经过与苏联进行一定时期的合作,苏联本身的特性就能发生改变,从而使美苏两国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少。 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的第一周,罗斯福曾经对一名官员说,如果这次德苏开战不是仅仅为一场临时性冲突的话,它可能就意味着把欧洲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我不认为我们有必要担心苏联会统治欧洲。” 在与斯大林进行过一些往来后,罗斯福更认为斯大林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的成功合作对最终打败法西斯德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在二战末期,罗斯福政府还指望苏联能在打败德国后对日宣战,以降低美国击败日本的代价。这就要求罗斯福政府必须要与苏联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由于二战时期苏联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巨大的力量和影响,战后其对国际事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没有苏联的合作,美国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战后目标。所以在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想中,美苏合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维持美苏合作关系,实现自己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罗斯福在战争中的各个重大问题上也时常注意照顾苏联的利益需求,刻意避免破坏美苏关系的事件发生。因此在战争期间,罗斯福对来自英国(主要是邱吉尔)和国内的敌视苏联的政策建议经常保持着警惕。比如,随着在战争后期苏联与美英之间多次出现利益冲突,1943年,当时任美国驻苏大使的威廉·布利特(William Bullitt)给罗斯福写过多封信,陈述苏联的威胁。布利特认为,苏联的目标是支配整个欧洲,苏联的行动虽然不象老虎跳跃那样迅速,但却象一个行动迟缓的阿米巴变形虫,如果这只变形虫遇不到障碍,它就会四处游动。布利特指出欧洲不应该成为一个可以让苏联进入的军事真空,他建议罗斯福对斯大林施加个人影响,但最好的办法是美英军队联合首先进占东欧,以防止苏联力量的进入。布利特的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战后不久冷战开始后美国对苏联所采取的遏制政策的先声。但当时的罗斯福并不相信这种论调,相反却对布利特的这种建议保持了戒心。 1945年当苏军和盟军同时接近德国首都柏林时,邱吉尔又主张为了增强盟军对德国乃至整个战争胜利的政治影响,以及防止苏联势力过于深入欧洲,盟军应该抢在苏军之前攻占柏林。但这一建议再次遭到了美方的拒绝。这些事件说明,尽管罗斯福也曾认识到西方与苏联在欧洲安排等问题上可能会出现摩擦,但他并没有象后来在冷战中的出现那种情况那样,过于强调美苏间的意识形态差别,从而对苏联抱有很大敌意。罗斯福相信苏联是能够与美国进行合作的。 受美国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在二战末期,尽管罗斯福已经意识到美国今后必然需要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甚至要发挥一定的领导作用,但罗斯福并不打算让美国为欧洲承担义务,也不打算让美国在战后过多地卷入欧洲事务中。对于邱吉尔努力想使美国于战后在欧洲保持力量、防止欧洲出现政治真空而便于苏联势力侵入的做法,罗斯福也是持抵制态度的。比如1944年,在关于战后对德国分区管制的计划问题上,罗斯福曾拒绝接受让美国接管德南部占领区的计划,而坚持由美国接管德国北部。因为德国南部占领区与法国等国家接壤,而罗斯福不想让美国承担管辖法国等地的责任。罗斯福在1944年2月7日写给邱吉尔的一封信中告诉邱吉尔,美国绝对不愿意管辖(police)法国及或许可能的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要让美国在法国保持军事力量和管理是非常困难的,而英国才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 罗斯福主张,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该从欧洲撤出自己的军队,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将主要由苏联、英国等来领导维持。 在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抱上述一种构想的情况下,欧洲统一运动在他那里显然就难以受到欢迎了。因为成立欧洲统一组织不仅可能会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破坏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整体构想,而且也必定会影响美苏关系,从而会破坏美苏间的战后合作。因为苏联是反对成立这样的组织的。 对于欧洲统一运动,苏联一直是抱怀疑态度的。在以往出现的各种欧洲联合方案中,许多方案都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苏俄(苏联)排除在了外面,充分显示了方案设计者对苏俄(苏联)的敌意。如泛欧运动的创始人卡勒吉不仅在他的欧洲联合设想中把苏联排斥在了外面,而且甚至还把欧洲联合看作是其他欧洲国家合作对抗苏联布尔什维克威胁的手段,认为“欧洲所有的问题都集中于俄国问题,欧洲政策的主旨应该是阻止俄国的入侵,防止俄国入侵的唯一手段是——欧洲联合起来。” 而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列宁也反对成立欧洲统一组织,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个欧洲合众国等同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一项协议,资本主义国家达成这种临时性的协议是为了联合镇压欧洲的社会主义,并联合保护它们的殖民地财产不被后来兴起的日本和美国分割。同时,欧洲合众国可能还会被错误地解释成它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单一国家内取得胜利,并会误导国家间的关系。 十月革命后,西欧许多国家曾一起组成反苏联盟,并且还派兵直接入侵过苏俄。二战期间,希特勒在向苏联开战以后,为了早日打败苏联,他又打出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招牌,企图在共同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旗帜下把欧洲组织起来对抗苏联。 这些事实使得苏联对建立欧洲联合的各种方案更加怀有戒心。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便曾表示反对在欧洲成立大的框架组织,因为他担心这样的组织会被德国操纵。同时,英国首相邱吉尔本人对苏联向来持敌视态度,斯大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如果成立一个有英国参加的欧洲统一组织,在斯大林看来它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反苏集团。此外,在美、苏、英三大国合作之外再出现一个欧洲集团,至少也会削弱苏联的影响,苏联对此当然也是不能满意的。 对于苏联反对成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这种态度,罗斯福是非常重视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实现自己的战后世界秩序安排设想,罗斯福政府就必须要维持与苏联的合作,因此对欧洲统一运动它就只能采取不支持的政策。 2、德国问题与成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设想 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防止德国再次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是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重要内容。战后欧洲的主要问题,实际也正是德国问题。罗斯福主张,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战后应该严厉处置战败的德国。他主张把战败的德国分成几个小的国家,同时对鲁尔区、萨尔区等几个地区实行国际共管。罗斯福还认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统治已经消除了德国内部的各种不同之处,而思想、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化应该重新被鼓励,应最大限度地消除第三帝国的痕迹和影响。同时,罗斯福主张必须要把德国真正当作一个战败国来看待,让德国承担它应该担负的责任。1944年罗斯福曾经对他的一名部下指出,“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德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这次德国是一个战败国。当然,我并不希望他们被饿死,如果他们需要额外的食物来维持生存,就给他们一日三餐吃军队里的鸡汤……他们是一个战败国这一事实,不论是对他们集体还是对他们个人来讲,都应该足够深刻以致他们不会再发动新的战争……我们这里及英国有许多人认为,德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对发生的战争负责,只有一小部分纳粹领导人才应该对战争负责。很不幸这种说法并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德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必须要彻底明白,他们整个民族都卷入到了一场侵犯现代文明尊严的无法无天的阴谋中。” 这段话比较鲜明地表明了罗斯福本人对德国的看法。 1944年夏季,美国助理财政部长哈里·D·怀特与财政部长亨利·R·摩根索根据罗斯福的意向提出了一项处置德国的计划,即著名的摩根索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主张拆毁德国鲁尔区、萨尔区等地的一切重工业,把这些地方变成工业沙漠,从而把德国变成一个农业国,以防止德国制造新的战争威胁。1944年9月,在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和邱吉尔一起签署了这一计划。然而,摩根索计划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强烈的反对,美国国务卿赫尔及战争部部长史汀生等人都极力反对这一计划,这迫使罗斯福后来不得不把这一计划束之高阁。但罗斯福认为,即使不得不作出妥协,盟国对德国的处置政策仍须是强硬的。 鉴于德国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成立欧洲统一组织,达到维护欧洲和平的目的,就不可能不把德国包括在内。例如卡勒吉的欧洲联合方案就包含这样的内容。另外,1941年9月,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也曾建议战后在欧洲大陆组建一个联邦共同体以解决德国问题。1942年,他又指出德国应该被整合进一个统一的欧洲。 但这类设想与罗斯福打算分解和严厉处置德国的计划是相矛盾的。罗斯福主张通过削弱和严密控制德国来防止德国再次成为对和平的威胁,而反对通过把德国置于一个欧洲统一组织中来消除其威胁的做法。 此外,罗斯福所主张的对德国的这种严厉政策,与苏联的对德主张也是一致的。因此,如果美国对德国不采取强硬政策,势必也会破坏战后美苏两国的合作。在欧洲,最担心战后德国重新崛起并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事实上并不仅仅是德国的宿敌法国,苏联对德国的这一担心并不小于法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主要对手之一,苏联对德国的战争潜力和潜在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苏联也主张严厉处置德国。如果对德国不采取严厉政策,罗斯福担心这也会导致苏联怀疑美英与苏联合作的诚意。比如1944年8月在魁北克与邱吉尔举行会议期间,罗斯福曾收到哈里曼从莫斯科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声称苏联正越来越抵制与盟军进行的军事和政治合作。罗斯福认为,这是由苏联对美英在德国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怀疑导致的。财政部长摩根索认为,“苏联担心我们和英国打算与德国达成一个比较温和的和平,从而把德国培养成将来可以制衡苏联的国家。”罗斯福对此的回答是,“你说得对。” 为了消除苏联的这种担心,罗斯福政府也必须要坚持它对德国的强硬政策,从而就不可能支持任何欧洲统一的设想。 3、经济因素的影响 除罗斯福外,当时罗斯福政府内部有许多高级官员也反对组建欧洲的地区性组织。如国务卿赫尔就坚持反对成立欧洲共同体。除了认为成立欧洲共同体这样的地区性组织可能会破坏与苏联的合作从而危及战后和平,以及成立这样的组织可能会削弱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外,赫尔还认为,这样的地区性组织很可能会形成地区性经济集团,从而危害美国所极力追求的自由贸易政策。 经济考虑也是美国政府决定其对欧洲统一运动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从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和维护自由贸易成为美国的重要国策。在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纲领中,航海自由和消除贸易壁垒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中,各资本主义大国为了自保,在经济上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国际贸易体系遭到完全破坏,也给美国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在二战期间对战后世界的安排构想中,如何实现贸易自由,为美国大量的过剩产品寻找海外市场,便成为美国领导人的重要考虑。 对于如果在欧洲出现一个欧洲共同体,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哪些影响,罗斯福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官员曾经多次展开过研究。1942年9月14日,在美国国务院的要求下,由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助的一个研究项目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个报告的标题是《在贸易壁垒方面美国的利益与欧洲经济统一》。这个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一个自给自足的(欧洲)大陆经济的情况下,美国才会赞同欧洲经济统一。积极的美国政策应该是促进欧洲经济与世界其它地区经济的相互渗透,同时降低欧洲内部的经济壁垒。” 1943年秋季,美国国务院对如果在欧洲出现一个关税同盟将会对美国有何经济影响又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就像一个正在幼儿园成长的小姑娘一样,从我们的长远经济利益来看,一个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或许是非常非常好的,但也可能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这些研究的结论表明,从经济方面考虑,欧洲出现一个共同体的前景对美国来说并不一定是光明的,如果这个共同体建立了一个一致对外的高关税壁垒,那将会大大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尽管也有一部分美国官员认为出现一个欧洲共同体对美国经济有利,但罗斯福时期在国务卿赫尔等重要官员的坚持下,与此相反的观点占据着主导地位。赫尔等人极力建议罗斯福不要支持建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设想,这也是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采取不支持政策的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因素外,罗斯福对欧洲统一组织的成立也有其它方面的顾虑。比如这个组织因为不包括美国在内,所以很可能会使欧洲排斥美国的影响,这当然也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 总之,由于上述论及的几种原因,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和各种欧洲联合的设想采取了不支持的政策。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以及战后不久美苏冷战开始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罗斯福生前制订外交政策的许多前提条件都已经消失或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接任总统的杜鲁门从根本上调整了美国的对外战略,并开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从新的环境和新的对外战略目标出发,杜鲁门政府也改变了美国对欧洲统一运动的态度,转而对欧洲统一运动采取支持和推动的政策,从而奠定了战后历届美国政府支持欧洲统一运动政策的基调。 【法】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丁一凡 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p32-33。 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p36。 胡瑾 等:《欧洲早期一体化思想与实践研究:1945—1967》,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p24。 John Lamberton Harper, American visions of Europe:Franklin D·Roosevelt, Geoge F·Kennan, and Dean G·Acheson, New York: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p94. John Lamberton Harper, American visions of Europe:Franklin D·Roosevelt, Geoge F·Kennan, and Dean G·Acheson, p95. Pascaline Winand, Eisenhower, Kennedy,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3, p8. John Lamberton Harper, American visions of Europe:Franklin D·Roosevelt, Geoge F·Kennan, and Dean G·Acheson, p96. 罗斯福与格雷斯·托利(Grace Tully)、卡拉克·爱彻尔伯格(Clark Eichelberge)等人1942年11月13日的谈话记录。转引自John Lamberton Harper,American visions of Europe:Franklin D·Roosevelt, Geoge F·Kennan, and Dean G·Acheson,p95-96. 罗斯福政府内的部分高级官员如霍普金斯等也持类似看法,并且他们的看法对罗斯福也产生过影响。见John T. Flynn, The Roosevelt myth, (Book Three: Betrayal, Chapter Eight),下载自 http://www.hazlitt.org/e-texts/fdrmyth/hbzfrm.htm ,2002年9月16日 W. Averell Harriman, America and Russia in A Changing World: A Half Century of Personal Observation, New York: Boubleday & Company, Inc., 1971,pp31-32. William L.Neumann, After Victory: Churchill, Roosevelt, Stalin and the Making of the Peace, New York: Harper&Row Publishers,1967, p89. John Lamberton Harper, American visions of Europe:Franklin D·Roosevelt, Geoge F·Kennan, and Dean G·Acheson,p93—94 Warren F.Kimball edited, Churchill & Roosevelt: the Complete Correspondence, (vol.2),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p709. Richard Vaughan,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 paths to unity, New York: Barnes & Noble Books, 1979, p28. V.I.Lenin, collected works, Moscow, Foreign Languages Pub. House, 1970, Vol.21, pp341-42. 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p41;计秋枫、洪邮生、张志尧:《欧洲的梦想与现实:欧洲统一的历程与前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46。 Robert Dallek,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1—19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pp472—473. Ronald W·Pruessen, John Foster Dulles: The Road to Power, New York: Free Press, 1982, p309, p312. Robert Dallek,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1—1945,p474. Max Belof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y of Europe, Lond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63, p2. U.S. State Department, Division of Economic Studies, “How Would a European Full Customs Union Affect the Long-Run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17 September 1943, Record Group(GR) 59, The Records of Harley A.Notter, Box 84, National Archives. 转引自Pascaline Winand, Eisenhower, Kennedy,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p1.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