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民族主义又抬头
作者:袁征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1-05-11
中美撞机事件,撞出了美国政要的真面目。布什本人及其国家安全班子,还有美国参众两院的头面人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世人看了个一清二楚。说得好听点,个个都像护短的家长;说得准确点,是赤裸裸的美国式民族主义。美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明显抬头,对华敌视态度增强,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担忧。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得当,会从中受益,反之则可能受害不浅。 布什总统带头示范 布什上台100多天,所作所为让人瞠目结舌,在国际社会表现得尤其傲慢无礼,惟我独尊。布什政府拒不履行已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让欧洲人惊愕不已;不遗余力地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撕毁保持全球战略平衡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让俄罗斯十分担忧;美国在中美撞机事件和对台军售问题上的蛮横立场,更让中国人愤怒不已。然而,布什对这种“美国方式”深信不疑,并把美国当做正义的化身。把昔日的“星球大战”计划变成“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把用军备竞赛来拖垮苏联的策略用来对付正在崛起的中国,从昔日的冷战思维走进今日的冷战思维,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好处,对全球的和平发展更没有好处。可是美国这帮死抱冷战思维的人,愣是对此执迷不悟。 美国国内噪音不断 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国内民族主义高涨,民众情绪反应强烈。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又是要求增加对台军售,又是威胁要在中国申办奥运会、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发难。一些别有用心的议员更是借题发挥,他们甚至还发出警告,如果中国不立即交还美国飞机,今后国会审议任何涉及中国的法案以及布什政府在作出与中国有关的决定时,“都会让中国付出代价”。 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中认为中国不友好的人数迅速增加。不仅如此,华裔人士也受到牵连,美国人对华裔的歧视和偏见越来越严重。一些媒体甚至出现了针对美国华人的侮辱性言论,有的电台和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提出把所有的华人关入集中营,像二战时拘留日裔美国人一样;有的挑动校园内尚未懂事的孩子反对华裔学生;福克斯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提出开除美国国家实验室中所有的华裔科学家;伊利诺伊州一家电台主持人呼吁民众不要到中餐馆吃饭,并把所有的华人“送回他们的国家”。前不久,有人在报纸上登大幅广告,鼓吹抵制购买和使用价廉物美的中国货。还有人把一些破旧的中国制旅游鞋邮寄到中国驻美大使馆,声称要“退货”。4月25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对华裔持否定的态度,2/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终将威胁美国。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蛮横无理,进退失措。尽管如此,仍有高达61%的美国人支持布什的处理方式,布什的民众支持率从3月底的53%上升到59%。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美国一些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本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敌视、破坏和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声音占据了美国主流传媒和舆论的主导地位。美国媒体在对华报道方面过于偏颇,使得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不佳。这次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更是和政府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煽动受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少数人士客观的评论则被淹没在一片反华的浪潮之中。有观察家尖锐地指出,美国媒体已经丧失独立自主而沦为“政治帮凶”。其次,中国的不断崛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上升,再加上中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使得美国人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威胁”。不过,更深层次的因素当是美国人内心深处所特有的一种优越感。 当24名机组人员安全返回美国以后,更多的人把机组人员视为凯旋的“英雄”。美国最新一期《人物》杂志选出“全球50位最俊美人物”,在中美军机碰撞风波中驾驶美军EP—3侦察机的奥斯本竟然榜上有名。该杂志赞扬他“勇敢、沉着”,在海南岛降落时,冷静地操控侦察机,救了全机人的性命。这反映了美国式民族主义情绪在滋长。 美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 长期以来,很少有美国人承认存在着美国民族主义这种东西。用一位美国学者的话来说,“在美国,民族主义是不敢说出自己名号的。”而事实上,无论是民族主义的思维,还是民族主义的行为,在美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遇到外来威胁时更是如此。1812年的美英战争、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都强化了民族主义的情绪。1898年,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推动下,美国同西班牙开战,从此迈向世界大国之路。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民族主义情绪急剧高涨,一方面增强了美国的凝聚力,但另一方面民族主义膨胀,美国怀疑日裔美国人的忠诚,对他们进行集中强制管制。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亲美国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美国驻伊朗使馆人员被扣押,美国反应强烈,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除了中止对伊军售、冻结伊朗在美资产和停止同伊朗的石油贸易外,还禁止在华盛顿的伊朗学生举行示威,并宣布对在美国的伊朗学生进行特别移民审查,凡是不符合手续的一律驱逐出境。后来卡特连任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民认为他软弱无力。时至今日,美伊关系还没有正常化,其背后就有民族主义的影子在作怪。 近年来,全球化加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全球化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主义的抬头,美国也不例外,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有所抬头。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国内一些人处于不利地位,因而竭力反对这一进程,要求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严格限制移民,逃避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 更为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坚持美国利益永远第一,将国内法置于国际规则之上,动辄单方面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近期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就明显带有这样的色彩。布什以不利于美国经济为借口,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义务。新政府还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要搁置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执意构筑导弹防御系统,一意孤行追求美国的绝对安全。这些都是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单边主义做法。 “美利坚天下第一”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有比较成熟的移民文化。几百年前,在欧洲受迫害的清教徒来到这块“新大陆”。这些人来自许多国家,他们别无选择,只有下决心在这里扎根生存。毋庸讳言,北美洲大陆是新移民到来之后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新移民无形中有强烈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发展下去,渐渐变味了,成了优越感———“美利坚第一”。 美国号称“民族的大熔炉”,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移民来到美国,都可以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保留了原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但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却被广泛接受。时至今日,社会的主流群体依旧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种人。种族优越的观念深深扎根于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之中,种族等级观念早已成为美国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来到美国后深切感受到,一般的美国人都很爱国,甚至达到盲目的程度。美国理念宣扬“美国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它能令美国人对美国、对美国的成就感到自豪。它将美国通行的道德标准、数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特性和传统评价成“最为先进的”。这就令美国人心中萌生了“对美国生活方式的信仰”。他们为了捍卫这一信仰,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因此,美国年轻人参军还是比较踊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自不待言,就是非正义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人也为了他们的国家,“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在平时,一般平民百姓也很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为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而骄傲。美国人天生的自我优越感,滋长了美国人的某种情绪,以为美国天下第一,谁都有求于美国,谁敢对美国说“不”?于是美国好对别的国家发号施令。 美国的教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宗教派别较多,但无论哪个教会,在宣传“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方面都是一致的。这样的“选民”负有“神圣使命”,有责任和义务解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这无形中助长了美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种观念在许多有影响的美国人思想中也体现出来。前总统杰斐逊就确信,“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被赋予优越的智慧和力量”。此后,美国版图的不断扩张和实力的日益强大与繁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优越感。 过分的优越感则会表现出自命不凡,惟我独尊,认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享有一种特权。而在实际的行动中,经常是蛮横无理,指手画脚。即使美国公民在国外违反了当地的法律,也要极力加以维护。当年,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违反当地法规涂鸦,被鞭笞四下。此事竟然在美国国内引起哗然,以至于美国总统都要出面斡旋。 上述种种因素,在美国逐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主义,美国学者美其名曰“英雄主义文化”,口号是“美国在全球负有的特殊使命”,美国“保卫全球自由”。二战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民众中的民族主义更为膨胀。这使美国的决策者更容易推行其全球战略政策。而近年来,美国不断或政治干预或武力介入国际事务和地区争端。特别是在不久前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中,布什政府表现出的傲慢与偏见的态度,仍然能得到其国内社会主流意识和媒体的支持,也是美国式的民族主义在作祟。 国际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大小国家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些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国家如果还不改弦更张,最终不仅会给世界带来危害,也会给本民族带来灾难。事实上,越南战争已经提供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环球时报》 (2001年05月11日第三版)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