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究成果
美国外交处在十字路口
作者:李晓岗 来源:《联合早报》 时间:2001-09-26
美国外交处在十字路口 ● 李晓岗   九一一恐怖袭击在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和严重的心理创伤的同时,也使其外交政策面临着是加强国际合作还是走孤立排外的十字路口。   首先,国际上,制约美国外交政策的因素增加。布什上台后,对外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为维护美国自身利益,而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应。推行导弹防御计划,退出京都议定书,停止要求国会批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扬言保卫台湾等就是这种政策的表现。应当说,由于在国际上没有对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站出来与美国的政策公开对抗,在恐怖袭击事件之前,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恐怖袭击表明,美国现在有了对手,恐怖主义成为美国的心腹之患。尽管双方在实力上是不对称的,但由于恐怖组织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恐怖分子来无踪去无影,手段残暴,美国今后在采取对外行动时会有所顾忌,它会尽量避免激起对美国的民族仇视。   同时,在国际上打击恐怖主义,美国需要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尤其需要大国的配合。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与各国领导人通电话、会谈,就是这种合作意识的反映。 单边主义作风会有所收敛   为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对付主要敌人,美国在其他国际问题上的态度相对会缓和一些,或让步,或减少压力。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后,布什宣布解除美国因这两个国家进行核试验而实施的制裁。因此,就美国总体的对外政策而言,随着国际制约因素增加,其单边主义外交作风会有所收敛。   其次,在美国国内,制约总统外交政策的因素减少。在美国历史上,总统的外交权力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当面临外部威胁特别是战争时期,由于举国一致的支持,总统权力会大大加强;而当危机减退或和平时期,国会就要试图从总统手中夺回“流失的”权力。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一度歌舞升平,国内因素对外交的影响大大上升。国会、党派政治、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新闻媒体都试图影响外交政策,以至于有人讽刺说外交政策被当成社会政策推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外交权威下降,国会在外交方面的权力明显增强。恐怖事件发生后,由于国难当头,美国万众一心,上至国会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坚决支持总统的反应,参议院98票对零票的表决结果授权总统动用一切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给予总统发动战争的全权,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内制约因素减少了,解决特定外交问题的国内动力增强了。正是由于国内支持,布什才会底气十足地宣布,在反恐斗争中,“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   第三,恐怖袭击事件也有可能造成排外情绪的抬头。美国人觉得冤枉,认为美国帮助解放科威特、拯救科索沃穆斯林难民、援助阿富汗难民、援助发展中国家,等等,到头来却遭到如此打击。对于许多国家的群众对恐怖袭击事件拍手称快,美国人更难以理解。美国人的这种情绪反映到对外政策上,可能表现为由反阿拉伯裔情绪进而上升为排外,限制移民、减少对外援助等。   面对国际制约因素的增加,为打击恐怖主义,美国需要放弃单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而国内制约因素的减少和排外情绪的上升又有可能促使政府一意孤行。美国外交正处在十字路口。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
返回列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