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国学会通讯 第12期 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通讯 第5期 中华美国学会 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 秘书处 1997·3 -------------------------------------------------------------------------------- 目 录 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二十五周年讨论会在京举行 1996年度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审议通过的补贴书目 1997年度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即将受理审请 关于收耿会费的通知 -------------------------------------------------------------------------------- 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二十五周年讨论会在京举行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发表二十五周年。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于2月26日在京举行讨论会,纪念这一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美国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单位的代表及有关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 黄华同志因有出访任务未能与会,他寄来了贺词,预祝会议圆清成功。我们驻美国首任大使柴泽民同志到会并致词。他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赞颂了邓小平同志对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的英明决断和巨大贡献。1978年,在两国建交谈判中美方接受了我方“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但不肯承诺停止向向台湾出售武器,谈判因此一度陷入僵局。当时如果中国坚持不让步,就可能丧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机,使两国建交推迟若干年;如果中方作出让步,那就丧失了原则。最后小平同志决定,先建交,把售合武器问题挂起来稍后再谈。结果在1979年1月实现了正常化,三年半后又达成了“八一七”公报。他希望中华美国学会与美国研究所多做工作,既让中国人民正确认识美国,也让美国人民更多了解中国,团结更多的美国朋友,为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远持久的中美关系作出贡献。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滕藤在致词中指出,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证明,中美两国关系好使双方受益,两国关系不好双方受损。中国与美国是对亚大地区及世界和平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是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现在世界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关系到我们两个国家,而且关系到亚大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并在更大程度上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我们有种种理由使中美关系好起来。他希望学者们密切注视冷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加强研究,使我们的主观认识及时跟上变化了的形势,对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阐释,提出政策上的建议,以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中华美国学会会长李慎之作了题为《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的发言。她指出,只是到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才能看出《上海公报》不仅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中国国家目标的转变一一从世界革命转为现代化。中国人理所当然地把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的1979年视为“改革开放元年”。他还说,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正在世界上发挥相当重大的作用。但美国似乎也越来越趾高气扬,甚至公然以世界警察自居。尤其是近几年来,把自己的国内法当作国际法来推行,非要别的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是不得人心的。 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牛军在发言中指出,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中美关系,他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共领导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最终领导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他在作出与美国建交的决策时,除了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外,也是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为了配合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他在处理对美关系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与策略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他一贯坚持,要从“世界的全局出发、用长远的政治和战略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即使在中美关系最困难的时候,他仍然认为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他始终把国家主权、国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实事求是地认识美国特点、实事求是地认识中美关系,教导我们“朋友要交,但心里有数”。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资中筠就美国的中国学家推动中美关系解冻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他特别提到了1959年由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卡拉皮诺主持的康伦报告,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中一台”的方案;60年代的一批著作,尤其是以鲍大可的《共产党中国与亚洲》及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世界事务中的美国与中国》影响为最太;1966年的富布赖特听证会,鲍大可、费正清等提出了对中国“遏制而不孤立”的办法;1968年哈佛大学一批教授给尼克松的秘密备忘录,其中对于美国如何走出越战困境、如何打开中美关系不但有详细的政策建议,而且连操作程序都提得很具体。这些建议后来大多得到采纳: 中华美国学会秘书长、美国所副所长陶文钊与牛军在联合发言中指出,中美和解的经验主要有四点:1、要从战略高度和两国的长远利益来认识处理中美关系。当时,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都认为苏联对目身构成了主要威胁;2、求同存异。两国之间除了基本国情的不同外,当时的主要分歧表现在:意识形态的敌对;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对苏联是采取缓和还是强硬政策;中国打开中美关系是为了改变当时外交上所处的困境,美国是为了从越南脱身。上海公报本身就是求同存异的一个杰作:3、遵守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如果美国不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不可设想的;4、领导人异乎寻常的政治胆识、魄力与高超智慧。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丁幸豪回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指出7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国内形势分别对这一进程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有水门事件、对苏强硬派与缓和派之争;中国处于文化太革命的动乱之中,直到1977年邓小平复出,中国外交重又有了活力。台湾问题始终是正常化的根本障碍。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的第一年都未表现出进取的姿态,直到1978年,由于苏联在世界各地加紧扩张,卡特才决心调整全球战略,美国接受了中国“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中国不再提“解放”台湾的口号,代之以祖国“统一”;同意美台条约在1979年底自然“终止”;双方并保留了在售台武器问题上的分歧,才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黄仁伟回顾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他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二者构成互为促进的积极因素。双方市场的容量主要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由中国市场体制的成熟水平所决定的。即使在中美战略关系出现下降和倒退的时候,中美的市场关系却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双方的经贸关系越紧密,彼此的利益、市场和体制冲突也将越复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充分协商、协调和协作的市场互补与竞争并存的良性循环关系。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冯承柏回顾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情况。他认为,中美两国的文化既有相同或相对应的方面,它们又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这是文化合作的基础。自然,两者之间又有许多相异的方面。近年来在两国文化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件事是:1、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是不可行的,但中国科学家认为它将促使美国科技研究和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他们提出了863高科技计划;2、克林顿于1993年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促使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启动;3、克林顿在最近作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发展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之一是年满12岁的学生都会使用Internet.这将对中国及世界产生影响。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主任陈永祥回顾了中美中心11年来比较曲折的历程,指出,中美关系的好坏对中心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同时,中心所从事的文化与教育交流只会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有利于两国长远利益的发展,特别是在两国关系困难时期,这种民间交流有助于降低紧张程度,激发双方改善关系的愿望,中心在1990、1992年举行的两次美国历史学周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李明德回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中美两国科技交流的情况。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一个多月我国就接待了第一批美国科学家来华访问,成为中美两国文化科技交流的先声。中国科学家代表团首次出访美国前,周总理抱病在人大会堂接见代表团,作了长达三小时的谈话,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细节指示得十分详尽。小平同志对中美科技交流极其重视,曾经亲自三次接见美国高能物理代表团,使美国科学家深受感动。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萨本望回顾了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作了《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的发言,他对比了19世纪末美国的门户开放宣言与1996年5月克里斯多弗的演讲,认为两者表述了一以贯之的对华战略:希望看到一个安定的中国,这种安定是为了让中国最大限度地对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开放,也对美国的价值观开放。本世纪末中美两大社会的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说明双边关系的内在动力十分充足;同时中美矛盾又成为大国问一对突出的矛盾,交往的扩大来必能缓解矛盾,中国向来是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的。中国的所作所为将越来越有力地塑造中美关系的未来。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周世俭、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副主任倪世雄、沈丁立、研究员吴心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毅捷、南京大学教授时殷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蔡祖铭、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严维明、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金君晖、外交学院教授苏格、现代国关所研究员楚树龙、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也白、杨达洲、李道揆、周琪等。美国大使馆一秘贝学仁、宋安邦、美国教育中心主任卢永威、二秘方大为参加了讨论会,方大为还在会上作了发言。讨论会自始至终进行得非常热烈,发言争先恐后。美国驻华临时代办麦克海出席了晚上的招待会,并代表大使尚慕杰致词,祝贺讨论会的成功,表达了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的良好愿望。 新闻界对本次讨论会给予了相当注意。《人民日报》2月27日、3月1日,《光明日报》3月1日均作了报道。 1996年度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审议通过的补贴书目 1.作者:张友伦 单位:南开大学历史系 题目《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 2.作者:黄安年 单位:北师大历史系 题目《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3.作者:罗荣渠 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题目:.《美洲史论》 4.作者:王缉思、朱世达 单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 题目:《美国与东亚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5.作者:王旭、黄可柯 单位:东北师大历史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 题目:《城市社会的变迂——中美城市化及其比较》 6.作者:戴超武 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题目:《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演变》 1997年度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即将受理审请 1997年度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著作出版补贴基金”评议工作将于1997年10月进行。准备审请本年度资助的同志请将书稿在9月送到或寄到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高英东、陶文钊处。 关于收取会费的通知 学会《通讯》第1。期上刊出收取1996年、1997年学会会费通知后,不少中华美国学会团体会员寄来了1996年或者1996、1997年会费,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个人会员寄来个人会费。有些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因种种原因尚未寄来,请予补交。联系人:高英东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编:100007 银行信汇:中华美国学会(收款单位) 开户银行:北京市工商银行王府井分理处 帐号:144256一33 -------------------------------------------------------------------------------- 返回学会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