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国学会通讯 第5期 中华美国学会秘书处编 1990年6月 -------------------------------------------------------------------------------- 目录 ·会员单位介绍· 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 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 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暨美国研究室 对外经贸部外贸研究所美大室 ·学术信息· 斯卡拉宾诺作美日关系讲演 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 美国经济学会研讨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与深圳特区经济 亚大地区美国学国际讨论会在日本召开 美国历史学会年末召开第六届年会 社科院美国所注重美国最惠国问题的研究 关于召开20世纪美国与亚大地区国际讨论会的通知 -------------------------------------------------------------------------------- ·会员单位介绍· 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 198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根据有关领导的指示,邀集全国各地部分专业工作者和出版部门的同志,在北京举行了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写工作座谈会,成立了丛书编委会。几年来,编委会成员有所变动,现在主编是丁名楠同志。编委有:乔明顺、邓蜀生、罗荣渠、张振鵾、资中筠、陶文刽。秘书是高士华。丛书编委会自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组织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 1985年11月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7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1988年7月与南京大学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类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在中美文化中心举行了又一次中美关系史讨论会,会议规模与前一次相当。 二、出版中美关系史丛书 迄今己出版的有论文集两种,专著两种,译著两种,它们是: 《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一辑,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二辑,重庆出版社, 1988年版;资中药:《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一1950)》,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项立岭:《转折的一年——赫尔利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伯纳德·科尔著、高志凯译、邓蜀生校:《炮舰与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在中国(1925一1928)》,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赫伯特·菲斯著、林海、曾学白译:《中国的纠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 负责人:主任韩振荣 副教授 副主任严维明 副教授 秘书长王 琳 副教授 建立年月: 1985年2月 研究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在国外攻读美国经济、美国政治、美国社会和美国外交等博士学位的7人。 发起人:胡斐佩,教授,副院长 宗旨及研究范围: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联合我院美国问题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者,实事求是地对美国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联系,展开学术交流,推动我院美国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我军的现代化服务。 机构活动: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服务,已为英语本科生开设《当代美国》和《美国研究》课程多年。1987年开始招收美国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美国历史、美国社会文化、美国地理、美国外交、美国军事等课程。 中心成立以来,已为英语本科生编写了《现代美国概况》(Understanding Modern America)(英文),已由国家教委推荐为高校教材,并于1989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我院编写的《美国》(The United States)(中文)长期作为《美国研究》的教材。 各位委员还先后撰写了《论美国的政教分离》、《新左派反主流文化》、《从‘水门事件’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性》、《国家利益和道德原则对制订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基辛格与七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现代美国总统的困境》、《略论战后美国利益集团的发展》、《星球大战》等论文。 中心还曾在洛阳市内作过美国问题系列讲座。 有关美国问题的图书资料集中在院图书馆及英语系、国际关系教研室的资料室,共有数千册。 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暨美国研究室 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旨在结合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开展对外国首都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外国中国学的研究。美国研究室是外国问题研究所下面的一个室。 美国室的研究方向:美国政治、中美关系、美国社会文化。 美国室研究人员6名:研究员:名,副研究员、名,助理研究员3名,实研:名。此外,尚有特约研究人员若干名。 主要研究成果有《美国总统选举面面观》、《美国风情》、《美国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入中美之间早期的文化交流,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的论文。 近几年来,美国室中有两入曾去美国高等院校进修,还有两入学习并结业子设在南京的中美文化中心。 外国问题研究所1989年3月成立了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下设美国研究中心,联络部分在京的学术单位、大专院校中从事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组织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外国所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合办的主要刊物是《外国问题研究》、《国外信息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建立于1948年,其前身为中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和对外贸易部行情研究所。 国际贸易研究所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直属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金融货币和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现有职工近三百人。设有十个研究室以及信息、咨询、出版等部门。 国际贸易研究所与国内外著名的科研机构有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并举办各种讲座、研讨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从建所起,国际贸易研究所就重视对美国经济的研究,拥有一些建国前从美国归来的经济专家和学者,如杨西孟、王烈望、吴家槛教授等,在他们的参加和指导下,国际贸易研究所在美国经济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经验、札实基础和丰硕成果。 北美和大洋洲研究室现负责美国经济的研究,包括美国经济、贸易趋势,美国内外经济政策、中美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等。现有研究人员八人,其中研究员二人,副研究员一人,助理研究员五人。人员中大都有长驻美国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国际贸易研究所在驻美使馆和各领馆都有派驻人员,并在纽约设有信息中心,为构通信息,加强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求信息· 美国学者斯卡拉宾诺作美日关系的讲演 应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和中华美国学会邀请,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著名美国东亚问题专家罗伯特·斯卡拉宾诺(Robert Scalapino)于1990年2月20日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发表了关于新的国际形势下的美日关系的讲演(讲演稿将节选登载于《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4期)。 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第一一位到美国研究所发表讲演的美国学者。与斯卡拉宾诺一同到会的有加州伯克利分狡政治学系教授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s)和美中国际关系研究交流委员会执行秘书约翰·瓦特(John Watt).他们同主讲者一起回答了听众的问题。 听众的提问超出了美日关系的范围,涉及苏联的形势、美苏关系、美中日关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与会者有美国所研究人员,在京的中华美国学会的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共有十几个单位的40多人。 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 1990年3月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会客厅里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由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和中华美国学会组织的中美学者座谈会正在进行,他们就当前国际格局的新趋向及在新趋向下的美国对外关系展开了有益的讨论。 美国方面一行9人均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访华团成员。其中包括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雷蒙德·沙尔夫、会长米切尔·兰普顿、副会长白莉娟、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前陆军参谋长小约翰·威克汉姆、密歇根大学教授奥克森伯格、威尔逊国际学术研究中心玛莉·布罗克博士、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亨利·哈定、华盛顿大学教授尼克拉斯·扛迪等。中方参加讨论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西欧研究所、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事局及中华美国学会的理事单位南开大学经济所、历史所、北京外交学院、《人民日报》国际部等单位的近30名学者。其中包括资中筠、王世荣、吴展、张静怡、茅于轼、李森、陈宝森、陈乐民、徐葵、史敏、林地、罗肇洪、熊性美、张友伦、梅仁毅、潘绍中等国内著名的美国学学者和国际问题研究人员。 讨论会分两段进行,先是以问答的方式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然后以茶话的形式由学者们自由进行交流。讨论涉及当今变化中的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关系、德国统一的前景,美国战后外交政策的得失以及如何维护未来世界的安全等当前的热点问题。在谈到当今变化中的国际关系格局时,美方学者认为:冷战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世界力量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世界将变得更为复杂。同本经济强国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以及德国的统一,将成为影响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两国学者都认为德国的统一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存在某些未知因素,如德国统一后国内政治形势的性质是什么,统一后的德国对战后边界的态度,奥地利与统一后的德国的关系,德国以什么形式加入北约以及东欧国家对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的反应等。关于如何维护未来世界的安全,大家认为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防止核扩散、完善联合国组织并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等。这次讨论会的详细内容,、将在近期的《美国研究参考资料》上发表。 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研讨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和特区经济 1990年3月19日至3月23日,全国美国经济学会联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深圳市世界经济学会、《特区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在深圳举办了题为《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与深圳特区经济》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长春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与深圳市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研究进一步发展深圳特区的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和创汇基地作用等问题。学会会长郭吴新、副会长陈宝森、洪文达。秘书长郑伟民、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张培基、中华美国学会理事孔几昌、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姚廷纲、薛敬孝和蔡述理等也出席了这次会议,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与会者比较一致地认为,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增长速度可能超过八十年代。从短期看,美国虽不致发生经济危机,但经济增长率将低于1989年。同时,除英国外,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随着1992年成立的“统一大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快于美国。在今后十年中,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比欧洲和美国快,继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深圳特区要利用当前世界经济贸易继续增长的形势和国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有利条件,积极扩大出口,重点发展与亚大地区特别是与邻近的东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冲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制裁”。 在会议期间,学会负责人与有关理事还就今年11月中旬在上海召开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四届年会的有关事项进行了磋商,j确定年会的主题为《九十年代美国经济与中美经济关系》。 亚大地区美国学国际讨论会在日本召开 日本美国学会、日本美国学基金会和日本国际文化会馆联合于3月29日至4月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亚大地区美国学国际讨论会·及日本美国学会第24届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资中筠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题有二:(1)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及日美关系对亚洲的影响;(2)美国学在当代的意义。与会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甫朝鲜、马来西亚、印尼及台湾等国家与地区。资中药介绍了中国的美国研究的发展状况,引起了与会者们很大兴趣,均表示愿意与中国的美国研究界进行进一步沟通,以促进亚洲美国研究的深入开展。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京津地区理事、顾问会议商讨召开第六届年会 1990年1月13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京津地区顾问、理事及部分会员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研究、讨论了学会工作以及第六届年会等问题。会议由理事长张友伦主持,参加者有顾问黄绍湘、邓蜀生,副理事长兼秘书李世洞,理事、副秘书长黄安年,理事黄柯可、祝立明、彭光谦,会员毕中杰、方生、张宏毅、杨立文、谭圣安、杨王圣等。世界史所科研处领导冯鸿志、郝贵远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回顾了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大家认为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才能把握住方向,同时应按“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原则,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同志们还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的精神对几年来美国史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关于第六届年会的主题和指导思想,大家认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繁荣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年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学术讨论:1、美国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2、正确认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3美国史研究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年会讨论的主要问题还应有主报告。 会议认为,年会召开的时问是1990年10月下旬或11月初,地点仍在开封或郑州。 美国所注重对美国最惠国问题的研究 美国法律规定,美国目前给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每年7月必须延长一次。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有不少个人和组织纷纷表示反对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许多国会议员还提出议案。要求完全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对中国进行制裁。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布什总统也多次放出风声,说他一人单枪匹马,很难抵挡要求进一步制裁中国的呼声。中国能否继续得到最惠国待遇至今仍然没有把握。 最惠国待遇事关重大,如果取消将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外贸带来灾难怪的后果。因此,今年初以来,美国所把对最惠国待遇的研究作为科研重点之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研究,了解情况 美国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涉及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国内以前很少有人研究。美国所注意发挥本所对美国基本政治体制有专人研究的优势,组织人详细研究了美国批准和延长最惠国待遇的法律程序及其历史演变情况,并将结果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和新华社《参考资料》上。 由于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中国能否保留最惠国待遇,美国国会的态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去年“6·4”平暴以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中国政府的活动,包括通过谴责中国政府的决议和延长中国留学生滞留美国时间的法案。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真正反对延长并有可能阻止延长的也主要是国会中的一部分议员.美国所因此把美国国会去年“6·4”以来的活动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及时跟踪,并写出了专题报告。 为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最惠国待遇所涉及的各方面,美国所还组织了两次专题讨论会,一次是本所内部讨论会,主要从中美关系,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美国国内政治角度探讨了美国会否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可能性。另一次是与经贸部贸研所共同举办的,与会者还包括贸促会、人民银行、现代国关研究所以及一些大学的专家,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最惠国待遇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讨论会纪要也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 二、通过学术交流做美国人的工作 今年以来,美国所接待了不少美国客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代表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主编朱克曼、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家哈丁、斯卡拉皮诺,等等。在与他们的会见座谈中,我们都强调了最惠国待遇问题,表明我们坚决反对中止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因为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还特别指出,目前流亡在海外的一些中国人不能代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坚决反对外国制裁的。我们每次也都希望他们能把这种信息带回美国,传给美国领导人和普通老百姓。从布什最近建议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所发表的声明看,估计还是起了一定作用。 由于取消最惠国待遇对美国经济也会造成巨大损失,美国所还注意同一些美国商界人士接触,做他们的工作。美中贸易委员会驻京办事处主任和美国高特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都同美国所就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及时反映情况 在与美国客人的接触中,美国所还特别注重搜集来自美国、有关最惠国待遇的最新情况,以及他们本人的看法,并及时整理上报,供中央参考。今年4、5两个月,美国所一共整理接受了6份“要报”。 关于召开“20世纪美国与亚大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通知 经中华美国学会秘书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有关同志近一年来的研究与讨论,并多次征询了大多数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的意见,特别是在1989年12月的中华美国学会京津地区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会议上进行了专门讨论,今年4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及领导部门批准,我们拟以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所的名义于1991年5月在北京召开题为“二十世纪美国与亚大地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将是第一次由中国出面主办的亚太区域性美国研究的会议,会议拟邀请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美国学会代表及学者参加会议,会期2一3天,主要讨论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国与亚大地区国家的关系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方面。 会议的筹备协调工作由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和中华美国学会秘书处负责,中方代表的论义扯集工作将分成专题组,拟委托给以下凡个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 政治外交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对外关系研究室:陶文钊常务理事 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美国研究室: 刘绪贻常务理事 韩铁理事 经济组: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陈宝森常务理事郑伟民理事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熊性美常务理事 文化组: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文化室:施咸荣常务理事 南京大学一霍浦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王志刚常务理事 沈宗美理事 科技教育(包括宗教等)组:四川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顾学稼理事 美国研究中心:韩世隆常务理事 朱通伯理事 北京大学北大一燕京美国研究中心:齐文颖理事 通过中华美国学会秘书处与这些同志联络,他们都积极响应,同意承担专题组的筹备工作,负责组织、初步选定该专题组的论文,与学会秘书处保持经常的工作联系,协调会议筹备工作进程,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论文作者,在会议期间,将负责组织该专题组的讨论。 中华美国学会秘书处和美国研究所恳切希望各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对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提出积极建议,并提供或组织论文参加会议。来函请寄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 返回学会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