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下卷(1972-2000)之第三章:《八·一七公报》产生前后
作 者: | 陶文钊 | 关键词: | |
书 名: | 《中美关系史》下卷(1972-2000)之第三章:《八·一七公报》产生前后 | 成果形式: | 专著 |
合著者: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 出版时间: | 1999-11-08 |
《中美关系史》下卷(1972-2000)
陶文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新版
第三章 《八·一七公报》产生前后
第一节 大选年的风波
1980年是美国大选年。每逢大选年,美国党派斗争就更形激烈。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对华政策曾是两党政策斗争的一个焦点。共和党攻击民主党杜鲁门政府对中国共产党人“手软”,猖獗一时的麦卡锡主义就曾拿对华政策大做文章。在中美正式建交,而美国又与台湾保持着非官方关系的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情形。美国对华政策又将要一次一次地经受大选政治的考验。
《与台湾关系法》并不能使一些保守的亲台议员满足。他们警惕地注视着,行政当局会不会再牺牲台湾的利益来对中国表示友好。1979年8月蒙戴尔副总统访华时,他在广州讲到,美国政府可能终止5个与台湾的商业协定,而代之以非官方的安排。国会立即做出反应,批评行政当局背弃以前所说的在美台断交后除了《共同防御条约》以外其余所有的美台之间的条约、协定将继续有效的承诺。为了回应国会的批评,行政当局担保说,政府“没有一项改变或结束现在与台湾所有的条约和协定的政策”,政府将“根据情况的要求……并以个案处理的原则”,处理每一项协定,并保证“就此事与国会保持密切的合作。”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在1980年6月11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作证时又保证说,行政当局“没有一项改变或终止美台之间所有的条约和协定的政策。每一项协定将斟酌利弊,并以个案处理的方式来加以考虑。”1
卡特政府遵照在建交谈判中的承诺,在1979年没有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但1979年7月,国防部告诉国会,正有价值2. 4亿美元的武器,主要是飞机和导弹,在向台湾交付。1979年美国对台交付的武器(包括通过政府渠道和商业渠道的)共达近8亿美元。2 但1980年一开始,新的军售也就开始了。1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美国政府将向台湾出售2.8亿美元的武器,包括一些型号的防空导弹、反坦克弹以及电子识别和控制系统。当然,台湾所要求的比这些多得多,包括了高性能的F X系列战斗机 等。3 卡特政府提前了一天将这一消息通知国会,这又引起议员们的不满。有些亲台议员则认为,政府藐视了《与台湾关系法》所给予国会的权利,即由行政当局和国会共同决定该向台湾出售什么武器。行政当局认为《与台湾关系法》没有这样要求政府,政府的做法符合一切出售武器的法律依据。行政当局和国会几乎争论了半年,6月上旬,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七位成员致函卡特总统,要求政府同意美国公司开始与台湾商谈向台湾出售FX系列战斗机的问题。几天后,政府同意了这一要求。4
台湾问题由于选举政治而变得更加复杂。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多年来一直是共和党保守派的领袖,他和高华德一起是台湾在美国政界的最热情的支持者。在1976年他争取共和党候选人提名时就以反对美中关系正常化作为他的政纲之一。他很少出国旅行,但他在1978年4月准备竞选时却把台湾之行当作一次重要的访问。他在台湾会见了当局领导人,包括蒋经国。他在台北的一次午餐会上说:“我很难相信,任何信仰个人自由和自决的敏感的美国人会对他的政府放弃一个盟友无动于衷”。他对美国切断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极为不满,认为美国领导人,尤其是民主党人,忽视和放弃了太多的美国盟友,而他们乃是美国安全之所系。在1980年竞选初期,里根比任何候选人更使劲攻击卡特的对华政策,并称:“如果当选,我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更想发出的一个信息是,不会再有台湾,不会再有越南,美国政府不会再出卖朋友和盟友了。”他在几次讲话中都提到,如果他当选,他将支持重建与台湾的“官方关系”,他继续称台湾为“中华民国”。5 到5月,里根稍微改变了一点调子,他说,如果他当选,就会把“非官方的”美国在台湾协会改为“官方性质的联络处”,他将使美台之间的关系回到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6 此外,里根也不同意卡特所宣布的向台湾出售经过选择的有限的防御性武器的立场,他认为美国应该能够向台湾出售台湾所需要的所有武器。7
中国政府表示了反对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的严正立场。1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这一行动是在终止美台官方一切关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已于1980年1月1日废除的情况下采取的”,“ 中国政府反对美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国政府尤其反对 一些国会议员提出的向台湾出售FX系列战斗机,因为这些战斗机将加强台湾的进攻性能力,可以有效覆盖大陆的沿海地区。中国政府警告说,此事果真发生,中国政府将做出反应,将两国关系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8
中国政府密切注视着美国大选中出现的种种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倒退的言论和行动。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倒车开不得》的社论,对上述里根的讲话提出严厉批评。指出:“如果按照里根声称的政策,美国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这就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基础被彻底破坏,中美关系将倒退到两国人民都不愿看到的状态。至于那种主张恢复在美国驻军、恢复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荒谬言论,那更是对中国内政明目张胆的干涉。”9
美国国会中的有识之士同样反对在中美关系上走回头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伯德6月1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改变美中实现正常化的方针“将是我们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7月8日,伯德在访华期间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经过三届总统确定下来的加强美中友好合作关系的进程不可改变,要使时钟倒转是办不到的。10 当记者问到美国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的问题时,伯德说,美国还没有做出向台湾出售这种战斗机的决定。事实上,连将来是否制造这种战斗机,还没有做出决定。即使有朝一日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国会不仅有责任研究这一建议,而且有权否决任何这样的交易。伯德表示,他要把中国方面对此事的关注转达给总统和国会。他在回国后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访华报告中也说:“此刻采取任何倒退的步骤都是大错特错。”11
1980年5、6月间,美国参众两院举行《与台湾关系法》在立法后第一年中的执行情况听证会。6月11日,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在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作证。他说,《与台湾关系法》这样的立法在美国外交中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基础”。根据国家审计署官员的独立观察,美台之间的“非官方系统运转非常之好”,“美国在台湾协会在过去一年中被证明是有效率的”,甚至台湾当局也认为,在美台断交之后“美国与台湾人民之间的实质性关系没有受到损害”,而且“台湾海峡的紧张程度是三十年来最低的”。12
里根的对外政策首席顾问理查德·艾伦 一再为里根的对华政策言论辩解。他在6月20日说,里根认为美中存在着共同利益,不想采取将会损害美中关系的行动。但他想研究一下使同台湾的关系具有一种官方性质的可能性。这与重建关系不同,与两个中国的政策也有些不同。7月10日和15日,他又两次辩解说,如果里根当选,他不会改变目前的美中关系和美台关系,将加深同中国的关系,但同时也将关心台湾的安全。13 在里根的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确定以后,艾伦更感到,如果里根要想在大选中获胜,必须向共和党的主流靠拢,而不能再走极端了。因为里根发表的言论已经被认为离开了从尼克松到卡特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8月初,艾伦建议里根要与他最初发表的关于对华政策的极端的竞选言论拉开距离,并派布什访华,向中国领导人进行解释。由于布什曾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与中国领导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他相信布什之行将能消除里根那些言论的负面影响。里根要布什向北京转达他的强硬的信息:他不会为了得到新朋友而丢弃老朋友,他可以放弃与台湾重建外交关系的主张,但他将显示美国对台湾的友谊。14
就在布什启程前往中国之前,8月16日在洛杉矶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到,共和党是否还倾向于与台湾建立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布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让里根回答。里根说,他将与北京保持完全的外交关系,同时,将把与台湾的“非官方的”美国在台湾协会变为美国政府的运作,他将在台湾建立官方的联络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外交承认。布什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布什立即要曾在驻华联络处工作过的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李洁明给华盛顿中国大使馆打电话,希望中国政府不要批评里根的这番言论,他希望中国政府睁一眼,闭一眼,否则就会给他的中国之行蒙上阴影。
但对里根的这种言论中国政府是不能置若罔闻的。就在布什到达北京的前一天,8月19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不要错打算盘》的评论员文章,指出,里根在5、6月间 发表了关于美台关系的许多言论,后来,他的外交政策顾问公开声明,里根没有提出过“要开倒车或承认台湾之类的建议”,还说,如里根当选总统,“我们与中国目前的关系状况不会有任何变化”。但里根在8月16日的讲话中“力图使人们相信,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是可以与‘继续保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关系’并行不悖的。这完全是欺人之谈……在中美建交后的今天,如果美国同台湾恢复所谓‘官方关系’,实际上就是使早已破产的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复活,这就根本破坏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则基础,必然要影响到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是显而易见的。”文章批评里根“不识时务”,“干涉中国内政”,“而且也将损害美国本身利益”。文章最后警告说:“历史已经证明,搞‘两个中国’是决计不能得逞的,今天谁要想使时针倒转,都将证明是错打了算盘。”15
8月 20日至23 日,布什和里根的两位对外政策顾问艾伦和李洁明访问中国。21日,黄华会见了布什一行。黄华指出,“任何从中美关系现状倒退的言行,都将损害建立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损害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布什说,“我们同现政府一样,怀有强烈愿望加强并继续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里根既不打算重建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也不想承认两个中国政府。22日,邓小平会见了布什一行。布什向邓小平保证,里根将继续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他没有想在台湾问题上倒转时针。他又解释说,里根对台湾的老朋友怀有强烈的感情。艾伦觉得布什说得还不够清楚,又插话说,中国政府要习惯于美国在其朋友圈子中给台湾一个较高的地位。邓小平对里根在竞选中的言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说,
我们对里根先生在最近一个时期发表的一些政见和共和党的执政纲领感到不安。不管你们哪个党执政,都涉及到中美关系是停滞、前进还是后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历来阐述的观点是,中美关系是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其他问题不能代替。
他请布什向里根转达中国政府的四点正式立场:
(一)中国政府希望中美关系发展,不应该停滞,更不应该后退。任何从中美建交公报后退的言论和行动,中国政府都坚决反对。(二)不管美国1980年大选后哪一个党执政,中国政府评价和判断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对外政策都将把对中国的政策视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战略的问题,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三)如果共和党竞选纲领中对中国政策部分(其中包括对台湾的政策)和里根先生最近发表的有关言论 ,真的付诸实施的话,这只能导致中美关系的后退,连停滞都不可能。(四)如果以为中国有求于美国,以致一旦美国共和党竞选纲领中的对华政策和里根先生发表的有关言论成为美国政府政策付诸实行,中国也只好吞下,别无选择,那完全是妄想。这不只是对共和党执政而言,即使民主党这样搞,也一样。因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我把话说清楚,把这几点写成文字交给你,请转告里根先生。16
邓小平的这番话把中国政府的立场表达得十分清楚,既表明了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又表明中国绝对不会拿原则作交换,美国方面是不应该有任何误解的。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把主张写下来交给布什)也表明了他对事件的极端重视。有的美国学者把这次会见称做是“一次紧张得令人眩晕、冷若冰霜的会见”。17
在布什一行回国途中,艾伦和李洁明为里根起草了一项声明,其中表示,他不打算颠覆或与中国重新谈判美国承认中国的条件。他们希望台湾问题不要成为秋季选举中的关键问题。但里根拒绝做出这样的声明。布什私下劝说里根,艾伦也与里根进行单独交谈,警告他,在大选中要让台湾问题消失。于是里根自己起草了一项声明。
8月25日,里根和布什在洛杉矶举行记者招待会,里根宣读了一项对华关系五项原则的声明。他一方面表示,“美中关系无论对中国的利益还是对美国的利益来说,都是重要的”,美国“将同该地区的所有国家合作和磋商,共同坚决对付威胁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侵略和谋求霸权的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示,美台关系将依照《与台湾关系法》得到发展,“不允许任何外国在我们保护美国利益和执行我国法律时进行干涉”。他还说:
虽然我觉得[中美关系]正常化本身是一个合理的政策选择,但正常化的一个条件应当是保留在台湾的联络处,其地位等同于我们早先在北京建立的联络处。我不想像卡特那样假装,我们现在与台湾的关系是非官方的……不允许我们的代表以公平和有尊严的方式会见台湾的官员是荒谬的,也不是《与台湾关系法》所要求的。 18
在布什访问之后里根又一次做出这样的表态,这不能不令中国政府愤概。中国立即对里根的这个新的讲话做出反应。8月2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标题就点了里根的大名:《里根想把中美关系引向哪里》。文章指出,《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立法,不能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法律基础;而里根的主张,“已经比《与台湾关系法》走得更远。里根坚持要恢复美国同台湾的‘官方关系’。允许台湾‘官员’可以在美国政府机构内同美国当局进行官方接触。这决不是什么‘语义学’的问题,而是公开鼓吹搞‘两个中国’。里根的错误主张如果付诸实施,必然导致中美关系的大倒退。” 同日李先念副总理在北京发表谈话指出,里根最近发表的关于美台关系的言论违背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鼓吹搞“两个中国”或“一个半中国”,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他还指出,中国同美国发展关系,不仅仅是从中国的利益出发,而且是从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的。他强调,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以中美建交公报为依据,而不应该以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为依据。他希望中美关系不要停滞,更不要倒退,而应该继续发展。19
里根在对华政策上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也引起卡特政府的不安。8月25日当天,蒙戴尔发表讲话,反对在对华政策上倒拨时针。驻华大使伍德科克则一直忧心忡忡地注视着里根在对华政策上的言论。8月26日,他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是三届政府,包括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这种关系现在在顺利发展,并且是互利的。损害这种精心缔造的关系是在一个危险的时刻严重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20 8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美国同台湾之间的关系是“非官方的、非政府的”关系。他指责里根的建议将使目前已存在的关系复杂化。21 面对国内和中国的一片反对声浪,里根尽管打心眼里对台湾情有独钟,也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
但卡特政府在大选年中也在台湾问题上向保守势力作了让步,除了上述售台武器之外,台湾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人员享受外交豁免权问题又是一例。10月2日,美国在台湾协会与台湾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规定,双方派驻对方的机构和人员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本来这两个机构是非官方机构,授予外交豁免权是政府行为,这两个机构是没有权力签订这样的协议的。签订这样的协议本身就已经超越了它们各自的权限。再则,这两个机构和人员是处理商务、文化等非官方事务的,他们不是外交人员,当然也就不享受外交豁免权。在《与台湾关系法》的制订过程中,关于双方人员享受的特权问题在国会中曾引起辩论。起先国务院提出的《台湾授权法案》没有明确规定双方机构和人员享有何种豁免权的问题。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辩论过程中,议员们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意见。22 最后在《与台湾关系法》中也只是含混地规定:“在台湾给予协会及其有关人员类似的特权与豁免时,兹授权总统对台湾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给予为有效执行其职务所必须的特权与豁免。”23 现在这个协定的签订实际上使这两个机构的人员享受了外交人员所享受的待遇,使这两个机构带有了某种官方色彩。难怪台湾当局欣喜地宣传说,这项协议规定双方人员享受的特权,“相当于一般外交人员所享受的范围”,在非官方机构之间做出这样的安排,“在国际上也绝无仅有”。 当新华社记者询问此事时,美国国务院官员回答说,美国政府“很清楚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协议”,它“对此没有表示反对”。24
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同台湾只有民间的商务和文化关系,而没有外交关系,这是中美建交时两国达成的共识,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对于这样一个得到美国政府认可的、破坏中美建交的基础的协定,中国政府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韩叙和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林兆南曾分别就此在北京和华盛顿向美方提出交涉。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却说,这是一件“小事”,并不违背中美建交公报精神,表示“拒绝”中国方面的“指责”。10月9日,《人民日报》以《不明智的行动》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谴责美国政府这种违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协议,指出,中国人民对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是重视的。但是,中国人民决不会牺牲原则,容忍美国任何方面搞“两个中国”的活动。目前美国政府支持使美台关系具有官方性质的这种做法,背弃了自己承诺的义务,违反了中美建交的基本原则。这种不明智的行动已经使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伤害,无疑将会给中美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5 10月15日,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约见美国大使伍德科克,就美国政府支持美国和台湾的两个非官方机构签订互给对方以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协议一事,向美方正式提交了抗议照会。
第二节 对台军售再起波澜
1980年11月,里根在大选中获胜。里根在竞选中曾发表了许多有损中美关系的言论,但中国领导人知道,在美国竞选中候选人所发表的言论,主要是处出于攻击对手,制造轰动效应,争取选票的目的。及至当政,他们必须面对现实,竞选中的言论不一定就是他们实际的政策。11月15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有影响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总编辑厄尔·费尔时指出:
中美关系是共和党执政时尼克松先生开始恢复接触的,又是共和党福特总统发展的,后来民主党卡特总统又发展了这些关系。多次听到,发展中美关系是美国两党的政策。希望里根执政后不要使这种关系停滞,更不要倒退,需要继续发展两国的关系,这是全球战略所要求的……中国虽仍然是个穷国,但从战略上来讲,还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国家。
他还说:“我们对台湾关系法是不满意的。真正造成中美关系危机的是对台湾关系法。一句话,我们希望中美关系要发展,不要停滞,倒退。”对里根进行好言规劝。26
11月下旬,里根的亚洲政策顾问、前中央情报局台北站站长克莱因到亚洲访问。26日,克莱因在新加坡发表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批评卡特政府对中国施压不够,要求中国宣布“对台湾不使用武力的政策”,要求中国“恢复文明的行为准则”。29日至30日,克莱因到台湾访问,会见了蒋经国及“行政院长”孙运璇等高级官员,并向记者发表谈话称,“里根政府已保证充分地、公正地实施”《与台湾关系法》,而在保持同北京的关系方面将是“谨慎的”。27
克莱因的谈话引起中国方面的关切。29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堂堂美国战略家竟弄不清谁干涉了谁的内政》的记者述评,对克莱因的言论予以逐条驳斥。12月1日, 里根过渡班子的发言人布雷迪发表谈话说,克莱因对亚洲的访问只是“一次私人访问”,他的讲话不代表里根本人,不代表里根的过渡班子。28
里根在竞选期间发表的对华政策的言论以及他的顾问们的意见使中国领导人感到,刚刚正常化的中美关系正面临着考验。中国决策者十分重视中美关系,但也决不会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台湾问题上做出无原则的让步。1月4日,邓小平乘接见美国参议院共和党副领袖史蒂文斯和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陈香梅的机会,就中美关系发表了重要谈话。他以他特有的坦率,批评了有些美国人持有的四种错误观点:第一,认为中国很弱很穷,装备落后,所以中国是无足轻重的;第二,中国有求于美国,而美国无求于中国;第三,如果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像台湾这样的问题,中国可以吞下去;第四,中国信奉的意识形态旨在摧毁美国这样的国家。他特别强调了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指出,
由于台湾问题迫使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不会吞下去。中国肯定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说中美关系停滞不好,倒退更不好,但是一旦发生某种事情迫使我们的关系倒退的话,我们也只能正视现实。至于倒退到什么程度,那要看导致倒退的来势如何。这种话说多了并不好,但要明确一点,即在台湾问题上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不会像美国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中国出于反对苏联的战略会把台湾问题吞下去,这不可能。
最后,邓小平又真诚地希望, “中美关系不但不要停滞,而且要发展。我们对竞选期间和总统就任以前的言论是注意的,但我们可以对这些言论做某种理解。我们重视的是美国新政府上任后采取的行动。” 29
在这次会见之后,史蒂文斯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美国愿意在《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的基础上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他预料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什么基本的变化,希望不要发生使中美关系复杂化的任何事情,“希望两国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改善”。30 为了使邓小平会见史蒂文斯的谈话的精神广为人知,《半月谈》杂志在第三期以《驳美国某些人士的几种谬论》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把邓小平的很多原话都透露出来,这也是非同寻常的。
里根入主白宫后,从1981年到1982年年中,美国对华政策是共和党保守派与温和派、白宫与国务院、最后是里根本人与国务卿黑格的主要争议。
里根把对抗苏联作为他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他选择了黑格作为国务卿。黑格是军人出身,曾任北约盟军司令,属于主张对苏联实行强硬路线的鹰派。在尼克松政府任内,他是基辛格手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要官员,参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前,黑格曾率领先遣队来华,事先把整个的访问演练了一遍。
黑格认为,60年代以来,苏联“加速了他们力量投放能力的发展和对我们的全球性挑战的能力”,而美国的“外交、国防和经济政策的凝聚力却分裂了”,“当着我们在国内辩论军事实力是否有用的时候,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苏联充满活力的军事现代化计划的实施,而不采取任何补偿性措施。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的竞争,任随军事平衡向有利于苏联的一边倾斜。”“美国对自己的信心动摇了,美国领导人踌躇不前。在我们的战略利益遭到威胁时,美国似乎不能或不愿意采取行动”。31 国防部长温伯格认为,由于美国军事力量的削弱,“西方盟友和世界各地对美国的信心降低了。对于美国不能有效和迅速地做出反应这种看法鼓励了苏联人及受苏联人教唆的对世界各地的动荡的充分地利用。”32 这种对美苏力量对比的看法和对抗苏联的战略目标是里根政府的一个共识。里根政府对形势的反应是:大量增加防务预算,极力开发新的武器系统,以便使美国在战略和常规力量方面重新取得对苏联的优势。
但在遏制苏联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也有分歧。黑格认为,里根的崛起表示美国开始摆脱越南综合症的阴影和美国人自信的恢复。 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苏联支持下古巴对非洲的干涉,苏联支持下越南对柬埔寨的占领,这些新的事态发展使美国的政治气候清醒了,美国总统已经有可能在地缘政治方面采取新的强有力的行动。而要这样做,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他急切地希望把卡特时期建立起来的美中两国的战略关系发展成一种“战略联系”。33 他并非不了解台湾。早在50年代,他就对台湾的军事状况作过调查,对台湾军队的装备之差、士气之低落留有深刻印象,他认为蒋介石早已输定。他和基辛格一样,认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在大陆,而不在台湾。有的美国记者写道,里根没有立即意识到,他所挑选的这位国务卿比别人都更强烈地相信,“中国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的关键,与中国的某种形式的结盟是战略的必须”。而里根则把他个人对台湾的感情和美国的战略利益混淆起来,在中美关系方面常常发出不合时宜的言论。里根政府中的一些成员,如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艾伦,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等与里根本人的看法大致相同。艾伦赞成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战斗机,对美台关系给予更多的外交重视。财政部长里甘 、总统法律顾问米斯也都持亲台观点。34 因此,在此后的数年中,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乃是不可避免的。35
除了战略观点上的差异,以黑格为首的国务院与白宫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竞争的关系。在里根入主白宫之初,黑格曾建议,里根每周有一个时间与他单独讨论外交问题。但这一建议没有下文。其实,每当黑格到白宫去见里根,那间椭圆形办公室里便挤满了人,副总统布什、艾伦、米斯和白宫办公厅主任贝克和副主任迪弗个个都得在场,每人都惟恐自己那部分官僚机构的利益受到损害。36
1981年1月10日,黑格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审议他的任命而举行的听证会上一再强调中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他说:
我认为极为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战略问题。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动机是建立一种战略关系……我觉得从战略意义上说,在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有一种一致性和共同利益。我认为继续从尼克松时期开始、福特时期得到推进、卡特政府进一步推进了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他还认为中国“在本地区起着某种稳定作用”。当被问到《与台湾关系法》时,他意识到里根本人对台湾的态度,谨慎地回答说,他将与当选总统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才能就此发表意见。但他又说,“我们要把这个问题作为我的议程中的重要问题全盘地加以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对于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具有“长期的重要性”。37 几天之后,当选总统里根却又发表了与此不同的言论。在提前出版的 1月19日这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刊载了里根与该杂志记者的一篇谈话,里根一方面说,应保持和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又说,“不应该抛弃台湾—— 一个长期的朋友和盟友。”38
是否邀请台湾代表出席里根的就职仪式成为中国政府与里根政府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的第一次较量。里根应于198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此前有消息报道,台湾当局的高级领导人和民间人士,包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蒋彦士、台湾省“省长”林洋港,已经受到美国“官方” 出席就职典礼的邀请,且已于1月11日启程赴美。美国政府邀请台湾官方人士出席就职典礼,是违背中美建交公报、恢复美台“官方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政府向美方表示坚决反对。 在里根政府内,这一邀请得到艾伦的支持,而遭到黑格的反对。1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作为中国的大使,柴泽民阁下已经受到美国官方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新总统的就职典礼。除柴大使的夫人外,没有其他中国人受到官方的邀请出席典礼。”他还说,“任何来自台湾的人士出席典礼将只能作为个人参加,没有任何官方或代表的资格。”39 结果,林洋港“因有要事”取消了华盛顿之行,蒋彦士也“因患重感冒住院治疗”,而未出席里根的就职典礼。此后,黑格提醒艾伦和白宫的其他助手,行政当局在实行与台湾的契约方面必须准确,这是一个可能毁坏对华关系的问题。40 但艾伦和白宫的其他助手却对黑格的警告不以为然。事后,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专程到医院探望蒋彦士,祝他“早日康复”。 迪弗和艾伦分别在白宫会见了蒋彦士,表示里根政府已经推翻了卡特时期不准在白宫会见台湾官方人士的政策。黑格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特地起草了一些规则,禁止在白宫会见台湾官方人士。41
中国更关心的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1月中旬,荷兰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决定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中国政府决定将中荷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指出,“我们决不容忍任何国家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也决不容忍任何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人以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会拿原则作交易,那就大错特错了。”42 此后,中国官员经常提到及此事,美国官员认为这是对美国的警告。43
黑格一再向总统强调适当处理对华关系的重要性。他说,卡特政府冻结了美台关系,但现在台湾方面感到美台关系气氛友好了,他们想多见美国官员,这对他们是一种象征性的成果。但这是不能被允许的,“去掉美台非官方关系这一层掩饰可能严重地、甚至是无可挽回地恶化我们的对华关系。”邓小平对此表示关注,并且提到了中美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中国人是认真的,他们直言不讳,而不是虚声恫吓。他还对台湾要求购买F16战斗机等先进武器表示异议。他认为这些会成为爆炸性的问题。里根静静地听着,没有做声。但黑格深信,新政府必须承认对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必须继续做出努力,使脆弱的中美关系得到加强,沿着正常化的道路继续前进。44 为此,新政府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国务院发言人对美国对华政策作了两次表态。2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戴斯在每日新闻发布会上说:“1979年1月1日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取代了上海公报,它是我们与中国关系的基础。这一公报包括了美国的庄严责任,我们当然要遵守它。”45 其次,国务卿黑格于2月20日会见柴泽民大使,就世界局势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在建交公报的原则基础上促进两国关系的步骤。“谈话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谈话预定半个小时,结果却进行了一小时十分钟。46 第三,3月2日,里根总统致函赵紫阳总理,感谢对他就任总统的祝贺,并表示他将致力于在中美建交公报的基础上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以及两国人民传统的友好和互利的文化和经济关系。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前夕,里根于3月18日致函代表团,表示美国政府愿意“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道工作,为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发展的前景而努力,以便使美国人能够在那个重要的市场上进行竞争。”3月19日,里根总统在白宫会见柴泽民大使,表示要在两年前中美关系正常化公报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美国报刊形容此次会见是“亲切的友好的”。47 同时,里根又让即将去中国访问的前总统福特给邓小平带来口信,给赵紫阳带来一封信,进一步向中国领导人做出保证。第四,把美国对华政策说得更清楚的是黑格对记者的谈话。
3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黑格。在谈到美国对华政策时,黑格援引里根1980年8月25日的声明说:里根“设想我们将继续努力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现实,也是战略上的必须。这对保持国际局势的稳定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他还设想要遵守与北京签订的正常化协议有关的公报。他也设想基于遵守《与台湾关系法》保持与台湾人民的非官方关系。我们不认为这两者——建交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是互相排斥的。”这段话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里根1980年8月25日的声明是一个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很不象样的声明,曾经受到中国方面的严厉批评。作为国务卿,黑格当然不能否定或指责里根的声明,但他要用“各取所需”的办法来重新解读这个声明,那就是把他自己的观点装进总统声明的框架之中。第二,谈话强调了中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这是黑格的一贯观点,是黑格对华政策的基点。第三,作为国务卿,他当然也要维护《与台湾关系法》,但他强调的是与台湾人民之间的非官方关系。第四,当记者问到向台湾出售战斗机是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他是否说过要向台湾出售时,他连声说:“不,不。我没有说任何这类话。实际上,我非常用心地避免说任何这类话。”48 这篇采访刊登在3月1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上。在此之前,3月9日 的《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台湾当局希望从美国购买F- 16喷气战斗机。在当天的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戴斯说,美国政府没有从台湾收到这样的要求,也不期待收到这样的要求。
除了做出口头的承诺外,黑格认为要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来促进中美关系。黑格建议,把中国的贸易地位改为“友好的非盟国”一类,如南斯拉夫。这样就有可能向中国转让某些先进技术,包括军民两用技术,并允许中国通过商业途径向美国购买防御性武器。当然,中国购买武器的申请将由政府和国会一起根据个案处理的原则逐项审定,如同对待美国的其他友好国家一样。6月初,黑格的建议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并且很快被报界透露出来。在此以前,当国防部长温伯格4月初访问欧洲时已经透露,如果苏联干涉波兰,美国将可能向中国出售武器。表示里根政府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比卡特政府走得更远。49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别的部门以及国会还在发出与国务院不同的信息。4月28日,美国财政部长里甘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一个小组作证时竟公然违背中美建交公报基本原则,表示支持台湾“作为一个单独的国家”重新加入世界银行。5月12日,总统顾问米斯在外国记者中心宣称,美国将全面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的条款,包括在政府机构接待台湾在美机构的“官方来访者”和向台湾出售武器。5月19日,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就《与台湾关系法》的执行情况举行一系列听证会。该小组所邀请的证人一个比一个起劲地鼓吹美国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建立一个正式的、有连续性的机构”,把“台湾的军事安全保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上”。50 国务院还听到传闻,艾伦通过“后门”向台湾领导人表示,他可以保证台湾将得到新的战斗机,里根也赞成此事。艾伦还故意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向报界泄露一些消息,似乎台湾很有可能得到FX战斗机。51 中美关系又到了一个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还是继续前进的重要关头。
为了解决中美关系中出现的危机,两国政府商定,黑格于6月中旬访华。里根指示黑格告诉中国领导人:首先,美国将遵循一项全面的政策,以对抗苏联及其代理人的扩张,并强调美国在亚洲存在的永久性质;其次,将中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的决定强调了中美关系的新概念的基础,这种关系是以两国的战略联系和两国在亚洲和世界其他部分的共同目标为基础的。此外,黑格还受命在台湾问题上寻求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包括非官方关系和售台武器。6月4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后里根签署的指示还提到,关于美国向中国出售武器的新政策在今后数月中尚需保守秘密,而在预定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华清访美时,美国将把向中国出售防御性武器的政策公诸于众。52 也是在6月,里根还就向中国转让技术做出指示:为了“支持一个安全的、友好的、现代化的中国”,美国将向中国转让设备和技术,其技术含量两倍于苏联在入侵阿富汗之前所能得到的技术。53
黑格希望,一旦中国政府从美国购买武器,它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就较能容忍。实际上,中国政府并不急于向美国购买武器。在英、法急于向中国出售武器时,中国并没有采购多少它们的武器。一段时间来,中国政府警惕地注视着美国对台军售的情况。在1979年美国暂停向台湾出售武器一年之后,美国的武器装备又源源不断地流向台湾。1980财政年度,美国对外军事销售系统与台湾签订的新协议的销售额稍有下降,但随着商业销售的增加,美国售台武器的实际数量在增加。从里根就职以来中国政府更加担心,美国是在进一步搞双轨政策:向中国出售一些辅助性军事设备,同时把向台湾的军售升级。中国政府是决不能同意这样一种交易的。因此,在黑格访华前夕, 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再次重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立场。他说:“我们已多次声明,我们宁可不要美国的武器,也绝不同意美继续干涉我内政,售武器给台湾。如美竟然不顾我一再坚决反对,继续卖武器给台湾,我势必做出强烈反应。”54
6月14日至16日,黑格国务卿访问中国。这是里根入主白宫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高层会晤。访问期间,黑格和副总理兼外长黄华举行了会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耿彪、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分别会见了黑格,黑格向赵紫阳转交了里根的信件,并代表美国总统邀请他在他方便的时候访问美国。赵紫阳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同时代表中国政府邀请里根访华。邓小平会见了黑格,并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黄华在欢迎黑格的宴会上对里根总统多次表示要尊重两国建交公报的原则并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的言论表示赞赏。这是中国方面第一次做出这样的表示。他说,我们重视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尽管双方的政策和观点有不少分歧,但同时双方也有许多共同和相近的观点。只要双方都从战略全局着眼,确信加强彼此合作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同时又能审慎而恰当地处理分歧问题,困难是能够克服的。黑格在祝酒词中强调,四届美国总统都对发展和扩大同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予以最高的重视。美国总统已经承担了不断加强两国关系的义务。55
黄华在会谈中指出,中美建交时,中国声明反对美国继续向台湾提供武器,中国原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迄今为止,美国方面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步骤;中国同意美国在中美建交后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决不是一般商品交易,也不是民间往来,美国这样做,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不相容的。黄华还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与美国在南北战争时反对英国向南方出售武器相比拟。黑格表示他认识到中国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美国将非常谨慎和克制地对待这一问题,里根政府不急于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但他仍坚持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要向台湾提供一些经过仔细选择的、性能适度的防御性武器”。56
邓小平也着重与黑格谈了售台武器问题。他说,
摆在我们面前最敏感的问题还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现在台湾海峡形势很平静,有什么必要不断向台湾出售武器? 这样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最大的政策之一,就是要统一祖国,使台湾回归祖国。我们真心诚意地希望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但不要停止在现阶段的水平上,而且要发展,这对全球战略有益。
他表示,中国政府是有耐性的,但耐性是有限度的。如果美国走得太远,中美关系可能踏步不前,甚至可能倒退。57 同日,黑格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他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富有成果,很有意义,非常成功”。他说,美国和中国虽然不是盟国,但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美国政府将通过立法程序修改把中国同苏联归于一类的法律,还将修订外贸管制措施以扩大对华贸易。他还列举了这次访问在双边关系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以中国副总理薄一波和美国财政部长里甘为首的中美经济混合委员会将举行第二次会议;中美两国将成立商业贸易联合委员会,两国防务机构的交流将继续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华清将于今年8月率领代表团访美。58
黑格在访华的最后一天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记者一再追问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问题。黑格起初闪烁其词,但他的助手已经事先把这个消息泄露给了随行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黑格最后肯定了这种政策变化。消息不胫而走,日本人感到突然,台湾当局表示强烈反对。随行的李洁明(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艾伦的助手)和助理国防部长阿米蒂奇匆忙回到使馆,通过不会被国务院发觉的安全途径,分别向艾伦和温伯格报告了黑格违反总统的指示。艾伦和温伯格又向总统作了报告。59 于是就在16日这天,里根在记者招待会上一方面表示,美国一直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使中国得到某些技术和防御性武器就是“改善美中关系的进程中的一个正常步骤”;另一方面,他又说:“我对台湾的感情没有改变。我们有一项法案,一条法律,叫做《与台湾关系法》。它规定了向台湾出售防御性装备以及我们相互关系中的其他事项,我打算执行《与台湾关系法》。”60 黑格事先不知道总统会在这时反驳他,他对里根此时强调《与台湾关系法》表示困惑不解,“总统感到,我在执行他的指示方面在对华政策方面跑到他前面去了。”61
里根选择他的国务卿还在中国访问的时候发表这样的言论, 自然也引起中国方面的不满。中国政府认为 这是他有意强调《与台湾关系法》的特殊意义。中国立即对此做出反映。本来预定由黄华外长去为黑格送行,结果第二天改由章文晋副外长代替。6月19日,新华社记者发表述评说:“美国朝野至今还有一种议论,认为中国是讲大局的,为了战略全局的需要,为了发展中美关系,中国会吞下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苦丸。这显然是一种被颠倒了的逻辑。本来,美国方面如果认真地从战略大局出发,把发展中美关系当作一件大事,就应该把美台关系限于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范围以内,当机立断地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他们却把事情颠倒了过来。”评论希望,黑格访华时达成的一致和进展,能够经得住今后行动的检验。62
黑格回国以后即着手制订一项表明台湾不需要FX 战斗机的政策决定。黑格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一项各部门的联合分析,以便得出台湾不需要FX 战斗机的结论,同时继续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向台湾出售武器。他也希望美国政府能向中国政府提出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购买武器清单。63 6月28日,他在接见记者时对所谓苏联称美国向中国出售武器是“冒险的、十分危险的”行为时表示:他不认为“美国与10亿人民的关系要取决于苏联的否决”,“我们所做的实际上是把中国置于如同南斯拉夫那样的友好的非盟国的类型”。64
美国国会、政府和舆论界在对华政策上继续发出混乱的、自相矛盾的声音。
6月20日,以斯蒂芬·索拉兹为主席的众院外委会亚太小组委员会在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后致函里根总统,要求不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信中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向台湾出售FX或其他任何先进战斗机都是错误的”,这种行动将“损害旨在对抗苏联扩张主义的美中关系”,他希望“小组委员会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所做出的完全一致的两党结论,将在行政当局作最后决定时起重大作用”。65 但也是在6月下旬、7月上旬,美国国会的数十位亲台议员,如高华德、麦克卢尔、赫尔姆斯等曾致函里根总统,表示支持向台湾出售FX 战斗机。66 所有这些,都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美国行政当局也不只有一个声音。6月21日, “国务院一位资深官员”表示,“完全没有紧迫性”做出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的决定,但他同时说,台湾对美国政策具有战略的重要性,它“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线上的一艘相当坚不可摧的航空母舰。”67 7月6日,总统副新闻秘书斯皮克斯既表示美国不打算改变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的性质”,又说,“自从今年1月20日以来,(美国政府)同台湾政府、台湾代表有过许多非官方的接触。我们正在比上届政府频繁得多的基础上继续这种接触。如我所说,这种接触比上届政府期间更加频繁,也许更加融洽。”新华社对此的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是两个“政府”间的接触,怎么又是“非官方”的关系;难道“政府”不是“官方”,“政府”间的关系是“非官方”关系?68 而7月16日,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众院外委会作证时回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叙述了美国政府正在采取的放松对中国的贸易控制,包括军火出口控制和经济援助政策的措施,强调了这些措施的“政治意义”。然后他说:
我们不认为与中国的密切关系是针对第三国的利益的。相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去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友好的建设性的关系,这个国家将是在亚太地区和欧亚大陆占据战略地位的未来的世界大国。我们的长远目标是通过发展美中关系极大地增进该地区的稳定……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台湾。我们要继续发展与台湾人民的非官方关系的实质性内容。国务卿在此行中告诉中方,我们将如正常化以来所做的那样,继续在联合公报的基础上来处理这种关系。如同我们一直阐明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法律为这种关系继续奠定了基础。显然,我们(美中之间)在台湾问题上有些分歧,当然包括出售防御性武器问题。我们听取了中方的观点,也表达了我们自己的看法。我想,通过这些会晤使双方对台湾问题对对方的敏感性有了更大的了解。69
霍尔德里奇这番话是经过审慎措辞的,他甚至没有直接提到《与台湾关系法》。黑格的访华确实增进了双方对对方立场的了解,但问题并没有解决。7月22日,参议院举行关于任命恒安石为驻华大使的听证会,恒安石说,美国政府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改善两国关系是合乎逻辑的结果,如果他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他将尽最大努力来促进两国关系;大陆和台湾的统一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美国不应插手。70
中国方面继续利用一切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阐述台湾问题,尤其是武器售台问题对于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8月下旬,前总统卡特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尤其是邓小平在会见卡特时,强调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表示“真诚希望中美关系不要停滞,要继续发展下去。” 卡特在访问结束时说,中国领导人给了我一个清晰的信息,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他说:“他们提出这一问题的力度使我感到惊讶并得到深刻印象。我见到的所有中国领导人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我阐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这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坚定的声明,这一问题对中国人民具有深远的重要性。”71
8月2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题为《休想以美国之法管中国之事》的述评,指名道姓地抨击众院外委会主席扎布洛基在台湾发表的鼓吹“两个中国”的言论。8月20日至22日,扎布洛基率领众议院访问团抵台湾作了三天访问。他们与台湾当局讨论了售台武器、台湾防御能力以及《与台湾关系法》的执行情况等问题。扎布洛基一再把中国的领土台湾称为“中华民国”,把台湾当局的官员当作“国家首脑”,左一声“总统”,右一声“院长”,他还信口开河地公然向记者表示,美国政府愿意把先进武器卖给台湾,估计明年年初就将做出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的决定,对此,中国方面当然不能保持沉默。新华社的述评指出,扎布洛基的行为是“向台湾当局保证,美国要用武器来支持他们抗拒中国政府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统一国家的主权”。72
8月底,访华回国的参议院外委会成员格伦向报界表示,中国领导人向他指出,中美关系很可能因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而倒退。73
为了表示反对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尤其是先进战斗机,中国政府推迟了副总参谋长刘华清的访美。刘华清本应于8月访美,与美方具体讨论购买武器问题。在美国广泛认为,刘华清是否访美,何时访美,取决于美国关于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的决定。在此事明朗化之前,中方不会重新确定刘访美日期;美国果真做出向台湾出售这种战斗机的决定,中方可能会无限期地推迟这次访问。74 7月18日,邓小平在接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时表示,虽然中国希望与美国发展战略合作,但如果美国迫使中国按照美国的意愿办事,中国已经作好了让中美关系倒退的准备。这篇采访直到8月25日才发表,显然中国政府在等待事态的发展。75
中国政府在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同时,在和平解决台湾回归祖国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步骤。9月30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九条方针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力争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祖国大业的诚意, 在国际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一些美籍华人学者和实业家热情赞扬这个谈话,认为这是“历史性的重大行动”。美国参议员杰克逊称谈话是“良好的第一步”,将有助于稳定太平洋地区的局势, 并加强美中两国日益密切的关系。76 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缓和又一次剥夺了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的借口。
为了表示对里根政府的不满,中国政府在1981年的下半年邀请了众多的前政府官员访华:布热津斯基(7月)、前总统卡特(8月)、前助理国务卿、现莱曼兄弟库恩洛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霍尔布鲁克(5月、8月、11月)、前能源部长、现莱曼兄弟库恩洛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施莱辛格(8月)、前国防部长、现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国际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朗(10月)、前副总统蒙戴尔(11月)等。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希望,中美关系能克服困难,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些前政府官员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蒙戴尔在11月 22日离开中国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美两国“在战略上的观点是一致的。继续扩大我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双方、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他还说:“中国关于统一祖国的九点建议是非常积极的。美国不应该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战斗机等军事设备,以免影响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统一。”77
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引起的中美之间的争执使两国政府认识到,中美关系到了其“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上的又一个紧要关头”。如果售台武器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中美关系不但不能继续发展,还会停止,甚至倒退,从而使两国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受到损害。两国政府决定把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这一问题提上日程。黑格国务卿遂向里根建议,暂缓就售台新的武器做出决定。78
随着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美国国内也在此问题上展开了一场辩论。主张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的人认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时,美国有负于台湾,现在美国该做些事来进行补偿,出售FX战斗机正是支持台湾当局的士气的一种好办法;虽然台海地区现在局势缓和,但说不定哪一天又紧张起来,而且FX战斗机从出售到编入战斗序列也需要一段时间,大陆在飞机数量上占有优势,台湾只好在质量上占优势;由于中美两国关系在安全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即使美国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中国领导人未必会采取激烈措施使中美关系像中国现在宣称的那样倒退,中国也许只是抗议一阵罢了;如果不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那里根政府就会得罪它的许多支持者,尤其是国会中的支持者,付出国内政治方面的代价。79
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反对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台湾海峡地区的局势是1949年以来最缓和的;中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1981年的国防预算削减了20%,许多军工厂也改为生产军民两用产品,因此中国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台湾造成军事威胁;台湾现有的F-5E战斗机已经比大陆的飞机先进,大陆不大可能在近期内拥有比F-5E更先进的飞机;台湾当局购买FX战斗机主要不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是政治上的需要,即表示美国支持台湾,并企图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麻烦,美国不能上台湾这个当;美国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还可能对中国的内政产生影响,中国当前的领导人可能招致国内反对者的指责,他们可能批评中国现行的对美政策,对台湾比较和解的政策,甚至批评中国的国内政策,中国领导人可能对现行政策进行重新评估;中国政府已经清楚表示,如果美国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中国将被迫做出强硬的反应,“中国人说话是算话的”,在中苏关系和中国与荷兰的关系中已经验证了,中国的警告必须认真对待;里根政府向台湾出售或不出售FX战斗机都是要付出政治代价的 ,但前者的代价远比后者严重,因为现在在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广泛的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支持,不仅是一些重要的利益集团,如农场主、粮食和棉花出口商,一些主要的企业集团,而且公众也支持发展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倒退会使公众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公众会责备决策者不能预见和避免这种状况,甚至会被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挫折。布热津斯基发表讲话说,现在在台湾海峡并不存在任何冲突加剧的危险,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向台湾出售先进飞机。卡特政府时期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撰文说,如果存侥幸心理,以为北京的警告只是虚声恫吓,从而拿十年来的战略利益去赌博,向台湾出售它并不需要的飞机,那将是愚蠢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菲利浦斯写道,“几乎可以肯定”, 美中关系将倒退到1979年的状况,“这将不可避免地给贸易和重要的战略关系带来各种消极的影响”。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著名中国学家鲍大可指出,这种影响将不限于两国关系,“甚至其最初的冲击波将引起广泛的国际反应,特别是美国那些亲密的盟国会对美国处理复杂微妙的外交政策问题的能力提出疑问”。杰克逊参议员也警告说:美国政府所奉行的任何将导致改变同中国的战略关系的政策,都是在玩火,也是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80
第三节 《 八·一七公报》的产生
1981年10月21 日,在墨西哥坎昆出席合作与发展会议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晤美国总统里根,讨论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10月23日,在里根离开坎昆后,黄华外长与黑格进行会谈。黄华正式提出,中美两国立即开始就美国截止武器售台的具体日期进行谈判。如果美国拒绝,那中美关系只好降格,中国政府将从美国召回大使。黄华要求黑格在一星期内做出答复,因为他将在坎昆会议后访问美国,并向里根总统提出同样要求。坎昆会议后,黄华副总理兼外长于10月28日至30日访问美国,继续就这一问题与美方进行磋商。中方向美方指出,中国历来反对任何外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因为这干涉了中国内政;在叶剑英委员长上述9月30日的谈话之后,外国继续卖武器给台湾就更没有必要、更没有道理了,这只能增加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困难。中方要求美方明确承诺:第一,在规定的期限内,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方面不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第二,在规定的同样期限内,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将逐年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停止;第三,在中美双方就此进行谈判期间,美国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否则将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美方“将承担起后果”。但美方却表示:它并不坚持要无限期地向台湾出售武器,但不能接受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要求;在中国实现统一之前,美国将继续执行“谨慎、克制、有选择地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国预期此后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都不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对台湾飞机的更换也将如此处理。美方还表示愿意继续与中国政府进行会谈,在此期间美方将谨慎行事,但“它仍要做它必须做的事”。黑格还说,认为美国在搞“两个中国”是“一种误解”,“这肯定不是事实”。两国外长达成协议,由中国副外长章文晋和美国驻华大使在北京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进一步举行谈判。81
在国务院,中国处处长罗普向黑格指出,在卡特政府的最后一年售台武器数额特别巨大,达8.35亿元,现实地说,里根政府期间不会再超过这个水平。只要中国同意对台湾实行和平政策,逐步减少售台武器是可行的。他和副处长霍尔福德为总统起草了一份授权国务院与中国进行谈判的备忘录,并称,叶剑英的九条为进行这种谈判提供了很好的理由。黑格同意了这个备忘录,并于12月初送往白宫,建议总统签署。里根随即签署了这项命令。82
在美国政府内部,以黑格为首的国务院一直是对华政策的主导力量,但它也受到以艾伦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牵制。艾伦是坚决主张改善美台关系的,他力主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但他却无力在政府内部组织起赞成这样做的一个统一战线,到1981年底,国家安全委员会甚至不能收到驻华使馆的有线通信,黑格完全控制了对华政策。这不能不使艾伦大失所望。1981年11月,艾伦卷入了一个丑闻,这迫使他于11月19日请假离职,1982年初正式离开白宫,他的职务由克拉克接替。克拉克是里根的密友,但对外交政策却是门外汉,对美中关系尤其生疏。艾伦的离职减少了白宫对国务院的牵制,这是美国政府内部发生的有利于与中国达成新协议的变化。83
波兰的危机是促使里根政府与中国谈判第三个公报的另一原因。84 为了应付苏联在东欧的挑战,美国不能损害美中之间的战略关系。
12月4日起,恒安石大使先后与章文晋、韩叙副外长在北京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进行谈判。美方同意此后售台武器在性能上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以来的水平,但拒绝承诺到一定期限完全停止售台武器,只表示将逐步减少,最终解决这一困难问题。它仍坚持要把美国减少售台武器及最终解决这一问题与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中方反复强调,美国售台武器是中美之间的争端,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向美国提出的要求是一个主权国家最起码的要求,即在两国关系中切实遵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考虑到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只要美国表示出切实尊重中国主权的决心,中国可以再给美国一些时间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自己的内政,美国硬要把它作为解决售台武器问题的前提,实际上是一方面继续以向台湾出售武器来阻挠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以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为借口,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85
正当中美两国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进行紧张谈判之际,里根政府于12月11日非正式通知国会,打算向台湾出售一批武器零件。传媒披露了这一消息。12月16日,柴泽民大使在华盛顿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指出: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尽快结束分裂、实现祖国统一的九点建议后,台湾海峡出现了和缓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外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不仅是损害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的内政,而且是破坏我们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努力,从而可能使已经缓和的台湾海峡局势重新紧张起来,这必然会导致双方关系的倒退,这是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86 12月28日,国务院发言人费舍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说,美国可能从明年2、3月开始向台湾交付这些零件。他拒绝说明这些零件的用途和确切数目,只说,数额超过2500万美元。提前于1981年12月底出版的1982年1月4日的《新闻周刊》报道说,里根政府已经就售台武器做出了第一项决定,提交国会批准的这笔交易的数额为9700万美元。这一消息立即使刚刚开始的谈判陷入僵局。中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美国对此加以澄清。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义正词严地写道: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要求于美国的,是切实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中国的内政。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最起码的要求…… 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坚持侵犯中国的主权,阻挠中国 的和平统一,人民完全有理由质问: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究竟抱有什么样的意图?美国这样无视国际关系准则,这样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叫不叫霸权主义?
早在1981年11月中旬,国防部的分析报告指出,在台湾服役多年的F-104战斗机仍然是有效的战斗截击机,加上F-5E机,足够对付大陆针对台湾的空中袭击力量。在今后十年中,大陆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先进武器来提高它成功地进攻台湾的能力”,因此美国不必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12月,国防部已经建议,不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而继续与台湾共同生产F-5E战斗机。在中美谈判陷入僵局后,1月6日,黑格要求罗普迅速起草一项供总统使用的备忘录,就是否应该向台湾出售卡特拒绝向台湾出售的较先进的单引擎F-5G战斗机还是与台湾继续合作生产F-5E战斗机做出评估。次日,黑格将备忘录送进白宫,但里根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同时,黑格要求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立即准备去中国访问。
1月10日,星期日晚间,霍尔德里奇一行7人匆匆赶到北京。当霍尔德里奇对欢迎他的中国官员解释说,他现在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但明天他将向中国政府外交部官员说明一切时,中国官员不能不感到困惑不解。直到北京的星期一一早,黑格的指示才发到了使馆。指示说,里根决定不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而只是与台湾继续联合生产F-5E,里根同意与中国政府谈判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限制。87 在反复考虑了6个月之后,里根终于决定,不能因为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而使中美关系倒退,这个代价太大了,虽然他一心想帮助他的“老朋友”,他还是不能冒这个险,尤其是当着苏联的坦克在威胁波兰和整个东欧的时候更是如此。
1月11日,在华盛顿,国务院代理发言人龙伯格正式宣布了这一决定。由于北京与华盛顿的时差,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此之前已经向中国政府通知了这一决定,并告知中方,美国将继续与台湾合作生产F-5E战斗机。章文晋副外长对美台继续联合生产F-5E战斗机表示强烈不满, 说,黄华外长曾要求在中美两国商谈美国售台武器期间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如果宣布与台湾继续联合生产F-5E战斗机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破裂。这时已经是北京的午夜,快到龙伯格发布新闻的时候了。霍尔德里奇匆匆赶回恒安石大使的官邸,闯进他的卧室,要通了国务院的电话,告诉对方,龙伯格的新闻发布的重点是不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而不是继续联合生产F-5E,台湾的需要可以通过继续提供F-5 E来予以满足,但数量、时间及其他细节都还没有确定。龙伯格正是照这个调子发布了消息。88
次日,霍尔德里奇与章文晋继续会谈。章文晋提出了中美继续谈判的三个条件,即美国公开声明:一、美国在1981年12月恢复向台湾供应的飞机零件中不包括武器;二、向台湾供应的这批飞机零件在赵紫阳总理和里根总统在坎昆会晤之前就开始了;三、在中美双方讨论售台武器问题这几个月中,美国不再向台湾提供新的武器。美方同意做出这些表示,但要求由美方自己选择表态的时间和方式。89 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和霍尔德里奇的访问使谈判转危为安。
霍尔德里奇离华后,章文晋与恒安石继续谈判,但进展缓慢。美国要把售台武器问题与中国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联系起来,中国对此坚决反对,因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应由中国人自己决定。90 2月5日,当《纽约时报》记者问到中美关系的现状时,黑格说,
我们的首要原则是,承认我们高度重视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是我们的政策…… 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步骤来推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无须讳言,自本届政府以来,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同北京一直存在的分歧…… 我们正在与北京进行极其微妙的讨论……坦率地说,我不能预测会谈的结果。91
针对谈判的胶着状态和黑格的言论,为了再一次表明中国的严正立场,邓小平采取了异乎寻常的举措。2月中旬,他接受了《嘹望》周刊的采访,邓小平直率地表示,中国“没有回旋的余地”,“实在不行,关系就倒退吧!”“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看中华民族还是存在的。”他警告说:“现在我们等着瞧。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都已经作好了准备。”新华社评论员3月2日的文章进一步强调了邓小平的观点说:“如果真的出现中美关系的倒退,中国不仅能够照旧活下去、活得好,而且中国将继续奉行近几年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国对国际问题的观点,反对霸权主义的方针不会变,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也不会变。”
但里根政府在谈判中仍然受到国内反对派的严重掣肘。国会和社会上的保守派反对可能削弱台湾地位的与中国的一切妥协。有的报刊文章暗示,里根在这一问题上让自由派和官僚机构“挟持”,从他在竞选中的许诺后退了。共和党参议员瑟蒙德和其他25位参议员扬言要致函里根,敦促他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斗机。高华德撰文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我们不打算遵守我们(对台湾)的承诺, (他)对此感到极端不安”,他打算为此诉诸公众舆论。其实,里根本人在此问题上也犹豫不决。4月初,他打算致函邓小平,向中国领导人解释,美国不能放弃老朋友,如果中国愿意与美国在售台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很好,不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决定向台湾出售武器零配件,而不顾中国反应如何。黑格对他的这种态度深感不安。他向里根进言道:如果里根在中美关系方面踌躇不前,民主党将会抓住这一问题使之成为1982年中期选举中的重大争议。如果美国拒绝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妥协,其结果很可能成为1949年“丢失中国”以来最严重的外交灾难,共和党将为此付出重大的政治代价。黑格还暗示,如果中美关系发生倒退,他将辞职。92
4月13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国会,将向台湾出售价值6000万美元的与军事有关的零配件。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笔一揽子交易是一项长期供应安排的一部分,发端的日期可以追溯到去年夏天。其中不包含任何武器。”国防部发言人在公告中说,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是“台湾为维护其从美国购买的飞机所需要的零件”。在此之前,4月7日,龙伯格已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读了一项书面声明,其内容就是章文晋所提的要求。93 中国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零件的反应是取消预定的国防部长温伯格的访问。4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抗议美国向台湾出售与军事有关的零配件。4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
鉴于美方做出了这三点具有约束性的解释和保证,中国方面才从大局考虑,采取下不为例、以观后效的态度。当然,中国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所持的一贯立场决无改变。如果美方背弃对中方所作的三点保证,它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现在中美关系仍然处于严重关头,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中美
关系可能倒退的危机依然存在。
总之,整个春天,中美关系仍然处于剑拔弩张的极度紧张状态,稍一不慎,就有倒退的危险。3月间,霍尔德里奇甚至怀疑起来,两国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谈判。为此,他以个人身份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馆政务参赞冀朝铸。冀朝铸鼓励霍尔德里奇为达成协议继续努力。94
在黑格的极力敦促下,4月5日,里根致函邓小平和赵紫阳,建议布什在预定的大洋州和东亚之行中顺道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讨论武器售台问题。5月3日,当布什一行已经到新西兰时,收到了中方同意他访华的信息。同日,里根在给胡耀邦总书记的信中写道:
我们的政策将继续建立在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上。我们将不允许让美国人民与在台湾的中国人民之间的非官方关系削弱我们对这一原则的承诺 。95
5月5日,布什一行到达杭州。按照原定计划,布什与赵紫阳和黄华举行了会谈。但这次访问的重头戏是5月8日与邓小平的会见。会见开始时,邓小平对布什说:“你是比较了解中国的。你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我们衷心欢迎你。我们希望通过你这次到北京来,能够把两国之间存在的一些阴影、一些云雾一扫而光。”布什说,“我们感到美中两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在我离开贵国时,我们双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关系的根本性质。” 邓小平以其特有的坦率开门见山地说,
中美之间的中心问题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它是检验中美关系稳固性的准则。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两国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台湾关系法》是发展中美关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里根政府多次声称,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但这要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首先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表现出来,因为这不仅牵扯十亿人民的感情,而且是侵犯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的问题。美国领导人要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直到完全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至于承诺的方式,可以商量,公报的措词可以研究。但我们一定要达成谅解或协议,内部一定要肯定这一点…… 虽然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回归祖国,但我们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如果美国政府无限期地、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实际上是给台湾提供保护伞。96
布什访华时带来了一份新的公报稿,这是国务院官员起草、里根在克拉克的帮助下亲自修改的。在邓小平会见布什两小时后,中方立即提出了对案。美方认为,中美谈判取得突破的条件开始具备了。97 从此,谈判的气氛得到改善。
黑格认为必须抓住布什访华所造成的势头,把谈判推向前进。同时,由于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黑格与里根的关系也越来越不融洽。黑格知道,他已经没有多少资本了,他也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推进谈判。他向里根建议,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保持与中国的战略关系,维护美国的荣誉,并通过对台军售来保证台湾人民的福祉,军售的减少是与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立场相挂钩的。美国的一切政策都要从这些原则出发。总统要让中方了解,他不可能走得比这更远,不可能设定终止武器售台的日期。与中国达成的任何谅解都必须是公开的,秘密协议在国会和公众面前将不堪一击。98
黑格与里根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在辞职之前,6月29日,向总统表示,如果因为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导致中美关系的重大危机,那么他本人将带头公开批评里根的外交政策。99
尽管中美之间已经原则同意达成协议,拟订公报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时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中方要求美方确定对台军售的最后期限,美国坚持不答应;美方要求把减少对台军售与中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联系起来,中方不能同意。关于第一点,后来中方退而求其次,要求美国承诺“分阶段逐步终止”对台军售,这个建议也没有为美国所接受。美方谈判人员坚持认为,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任何暗示终止售台武器的语言。
美国与台湾合作生产F-5E战斗机的合同即将期满,白宫必须在8月20日前向国会通报其继续与台湾联合生产的意图,在此之前,中美两国必须就美国对台军售达成一项协议,否则,中美两国也就可能永远达不成一项协议,而且中国政府势必对美台联合生产战机做出强烈反应,霍尔德里奇担心将会出现中国的“爆炸”。100 7月13日,恒安石向邓小平递交了里根的一封信以及美方的公报草案。里根在信中表示,美国不谋求、也不会无限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预期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售台武器,以便导致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5天后,中国方面放弃了要求美国设定售台武器最后期限的条件,同意逐步减少售台武器作为条件。101
与此同时,各个方面都在继续向里根政府施加压力。国会内的亲台议员密切注视着谈判的进展情况,并经常抨击政府屈服于中国的压力。参议院外委会成员格伦当着霍尔德里奇的面指责政府没有遵守《与台湾关系法》的条文和精神,他还一再向新闻界发表讲话。7月28日,里根召开了一个秘密的短会,向亲台议员通报情况。他说,国务院已经给中国政府去信,表明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将不会在数量和性能上予以增加,他还表示“不抛弃我们在台湾的老朋友”。102 同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愿意继续发展由尼克松总统开始的对华关系,同时又称,“我们将不放弃在台湾的长时期的朋友和盟友。我将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的规定。”103
台湾方面对谈判自然格外关注,而且由于亲台议员的泄露,他们对谈判情况也颇为了解。7月14日,台湾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间接与霍尔德里奇接触,希望以下列六点作为继续保持美台关系的保证。这六点是:美国
1、 不同意设定终止对台军售的日期;
2、 不同意在对台军售前事先与中国政府商量;
3、 不充当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调停人;
4、 不同意修改《与台湾关系法》;
5、 不改变对台湾主权的立场;
6、不对台湾施加压力,促其与大陆进行谈判。104
霍尔德里奇及其部下进行研究后,建议同意台湾要求。白宫对此无异议。7月下旬,里根政府将此通知了国会。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于8月15日终于达成了协议,并定于17日发布公报。公报共九条。 在第五条中,美国重申了“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公报的核心的内容是第六条:
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 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在作这样的声明时,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105
在这里,美国政府做出了三项承诺:即“不超过”、“逐步减少”、“最后的解决”。虽然美国没有同意设定一个终止武器售台的最后期限,但这三项承诺毕竟也是重要的进展,也是对美台关系的一个约束。
在公报正式公布前,邓小平接见恒安石,就公报中的一些规定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他请恒安石向里根转达:
一 、中美《八· 一七公报》已达成正式协议,期待美方切实履行其承诺和保证;公报中说,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上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这一规定在原则上是很清楚的,中国不希望看到由于玩弄数字或借口生产上的原因而引起新的争执;公报中说,“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这个“一段时间”的含义很清楚,即是有限的,不应推到遥远的将来,至于“最后的解决”,其含义也只能是停止最终售台武器,而不应作任何别的解释。逐步减少当然不是一年减少一美元。
二 、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国在公报中重申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决不意味着中国向美国或任何人做出什么承诺,当然也不允许曲解为美国停止售台武器要以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为前提,希望双方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误解。
三、中方重视中美关系,愿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同美方一起努力。但无可讳言,在中美关系上始终存在着一片乌云,这就是美国单方面制订的、严重违背中美建交公报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这个法即便未被修改,美国总统在执行该法时也有很大的机动权限,希望美国能正视这个问题。106
8月17日,里根总统发表声明,称“公报中所阐明的政策同《与台湾关系法》是完全一致的,军售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得以继续,并且完全指望,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将继续是和平的”,并称,“我们对台湾问题的任何解决都是和平的有着持久的利益和关注”。107
8月17、18日,霍尔德里奇分别在参众两院外委会回答议员们的质疑,解释公报。如往常一样,国会中对公报有种种不同看法。格伦称,公报“损害了《与台湾关系法》的 内容”,因为两年前政府的代表对国会说,美国准备无限期地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公报的规定给售台武器加上了许多限制,这是“同《与台湾关系法》的精神和目标相抵触的”。这些正是在起草《与台湾关系法》时中国想要强加的条件,当时美国抵制了,而现在政府却答应了。他要求总统“原原本本地履行《与台湾关系法》。”普雷斯勒参议员说,美国有《与台湾关系法》就够了,不应在中国的威胁下做出这种“违反美国法律”的改变。早川参议员认为,“公报中有足够的摸棱两可之处,没有人应该感到被冒犯了 。”众议院外委会主席扎布洛基称,公报的谈判和起草就违反了《与台湾关系法》的精神,因为该法规定,只有总统和国会有权确定该向台湾出售什么武器,中国对此是没有否决权的,而这次谈判却“实际上是中国在支配我们”,公报是“美国外交的新偏离”。108
面对一些国会议员的质疑,霍尔德里奇回顾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说,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和经济关系得到发展的同时,美国与台湾的商业和文化关系得到了增强,美国也没有损害台湾的安全利益,实际上“台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安全和繁荣”。美国政府与中国进行关于公报的谈判仍然抱着这样一种希望:既要使中美关系继续得到发展,又不要牺牲了关于台湾安全的原则,这就是《与台湾关系法》中规定的为保持台湾足够的防御能力而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承诺。他向国会解释美国做出的承诺时说,美国在公报第六段中做出的承诺“是以公报第五段中中国关于寻求台湾问题解决的基本的和平政策的声明为基础的,这是一个新的形势,中国第一次这样阐明对台湾的和平政策”。109 可见,公报刚刚达成,中美双方对公报就有不同的解读。
里根本来是很不愿意达成这样一份公报的。公报发表后,他口授了一份备忘录,其中说,只要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力量的平衡能得以维持,美国就将限制其对台军售;如果中国将其军事力量升级,美国也将帮助台湾使之与这种改善相匹配。110 这样, 里根实际上就把刚刚达成的协议的实质性内容掏空了。这份备忘录被锁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保险柜里。以后,凡是产生对台军售方面的问题,人们就取出这份备忘录,看看里根当初是出于什么考虑与中国达成公报的。与此相应的是,美国政府一些人士不断发表曲解公报文字和精神的言论。10月6日,里根在回答部分共和党议员候选人关于美台关系的问题时,把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美国减少乃至最后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先决条件。他一方面表示美国将“诚恳地和真心实意地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来改善同大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同时又强调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没有改变”,“我们的台湾朋友将继续得到他们为自卫所需要的一切”。111
台湾当局反对公报是可以想见的。8月17日当天,台湾“外交部”发表声明,指称美国政府犯了“一项严重之错误”,并将美国向台湾做出的六项保证公诸于众。112
《 八· 一七公报》使中美双方在解决建交时遗留下来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果美国方面切实遵照这个公报执行,后来中美两国间的许多摩擦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后来的事实表明,美国并没有严格履行公报,甚至不时有严重违反公报的情况。中国方面为此不得不进行持续不断的交涉和严正的斗争。
即便公报没有解决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公报起码表明,中美双方都不愿意让这个问题破坏了整个中美关系,不愿意让这个问题阻碍了中美关系中其他方面关系和交往的发展,都希望把它放在整个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之中来加以解决,而随着中美关系中其他方面的发展,两国的纽带也就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固,从而又会给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1 Robert Sutt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Policy”, in Raymond H. Myers, ed., A Unique Relationship, pp.60-61;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77-1980, p.1012.
2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77-1980, p.1011.
3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Hearings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96th Congress, 2nd, Session, 1980, pp.4-5, 28-29.
4 Robert Sutter: ”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Policy”, Raymond H. Myers, ed.: A Unique Relationship, pp.62. 事后,一些国会议员的助手也说,国会议员们在要求行政当局与国会商讨售台武器问题上确实做得过分了。FX系列战斗机是指美国两种型号的先进战斗机: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的F-16战斗机和诺思罗普生产的F-5-G。台湾最想要的是F-16/79,这是F-16的新型号。当时台湾空军的主力是F-5-E (见本书第 页), 而F-5-G是F-5-E的改进型号。此事由一位亲台湾的参议员首先向报界做了透露,并在6月14日见诸《华盛顿邮报》。
5 About Face, p.115-116; A Great Wall, p.290.
6 Fragile Relationship, p.109.
7 见”Replies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Vance to Questions Asked at a Television Interview”, December 17, 197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77-1980, p.972. 采访傅立民。
8 A. Doak Barnett: The FX Decision”.Another Crucial Moment” in U.S.—China –- Taiwan Relations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81), p.1.
9 《新华月报》1980年6月号第173页。
10 《中美关系的轨迹》,第25-26页。
11 《人民日报》1980年7月9日; The FX Decision, p.13
12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77-1980, p.1012.
13《中美关系的轨迹》,第25-26页。
14 A Great Wall, pp.290-291.
15 The FX Decision, p.13; A Great Wall, pp.291;《新华月报》1980年8月号第168页。
16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 第166-167页。
17 A Great Wall, pp.292-293;About Face, p.117.
18 《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第193-197页;A Great Wall, pp.290-291;Alexander M. Haig, Jr,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4), p.199.
19 《人民日报》1980年8月29日.
20 《中美关系的轨迹》,第28-29页;A Great Wall, pp.290-291.
21 《中美关系的轨迹》,第29页。
22 见本书第 页.
23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77-1980, p.992;《中美关系的轨迹》,第548页。
24 《新华月报》1980年10月号第172-174页。
25 《人民日报》1980年10月9日。
26《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4日。
27《中美关系二百年》,第273-274页。
28 《中美关系二百年》,第273-274页。
29 《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75-378页。
30 《人民日报》1981年1月5日。
3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81, No. 2053 (September, 1981) , p.16; No. 2050 (June, 1981), p.5.
32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81, p.29.
33 strategic association,这是黑格发明的一个词,因为美国横竖是不可能与一个共产党国家结盟的。见A Great Wall, p.296.
34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 p.178.
35 黑格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担任国务卿的十八个月之中, 中国问题比任何别的事情都更使我相信,我和总统对世界的看法确实不同,我不能同时既为他服务,又忠于我自己的信念。”见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195.
36 A Great Wall, p.303.
37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 pp.947-948.
38 《人民日报》1981年1月17日。
39 《人民日报》1981年1月18、21日。
40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0.
41 A Great Wall, pp.305-306.
42 《人民日报》1981年1月20日。
43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 p.312.
44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0.
45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1984 ), pp.947-948.
46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3.
47 《人民日报》1981年3月21日;The FX Decision. p. 20. 但黑格事后承认,这次谈话并不象他预想得那样成功。他的本意是让柴泽民与里根进行一次轻松的很小范围的谈话,来寻找双方对世界事务的共同看法和在台湾问题上的共同立场,结果白宫参加的人太多,谈话成了一种官样文章。
4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 pp.948-949.
49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4-205;The FX Decision,pp. 20, 23.
50 《人民日报》1981年5月6、14、25日; The FX Decision,p.22.
51 A Great Wall, p.308.
52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5-206; John H. Holdridge, Crossing the Divide. An Inside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 New York: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 pp.203-206; A Great Wall, p.300;About Face, p.120.
53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3 (1985), p.1005.
54 《人民日报》1981年6月11日。
55 《人民日报》1981年6月15日。
56 《当代中国外交》,第236页;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16.
57 《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91-192页;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7。黑格的助手认为,邓小平说的“太远”是指向台湾出售FX战斗机 。A Great Wall, p.300.
58 《人民日报》1981年6月17日.
59 A Great Wall, p.301;About Face, p.121.
60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 p.956.
61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7-208。里根在谈到他与黑格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时说,“我认为台湾是忠诚的、民主的、长期的盟友,我们对它应当无条件地予以支持。黑格与国务院一些人则急于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他们迫使我从对台湾的保证后退。我感到我们对台湾人民有一个承诺,谁也不能阻止我们去实现这种承诺。”Ronald Reagan, A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p.361.
62 《人民日报》1981年6月19日
63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 p.183.
64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pp.957-958.
65 《人民日报》1981年6月22日。
66 《中美关系的轨迹》,第51、53页;《人民日报》1989年8月27日。
67 The FX Decision,p.30.
6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pp.958-959; 《人民日报》1981年7月9日。
69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1,pp.961-962. 7月16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众院外委会亚太事务小组听证会的消息时报道了这篇证词,用的标题是《美一些议员要求政府在发展美中关系方面少说多做》。
70 《人民日报》1981年7月24日。
71 《人民日报》1981年8月28日;The FX Decision, p.33.
72《人民日报》1981年8月27日。
73 The FX Decision,p.33
74 The FX Decision,p.34. 后来,刘华清的访问没有再提起。为了表明中国对对台军售的原则立场,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军需控制单上的军需物资由1981年的280万美元下降到1982年的15.1万美元。见Negotiating Cooperation, p.198.
75 Negotiation Cooperation, p.184.
76 《人民日报》1981年10月4、5日。
77 《人民日报》1981年11月23日。
78 The FX Decision, p.34;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08.
79 The FX Decision,pp.34-41.
80 The FX Decision,pp.34-41;《人民日报》1981年12月5、18日,1982年1月5、12日。
81 《当代中国外交》,第236页;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p.210-211;A Great Wall, p.315-316.
82 A Great Wall, pp. 6-318.
83 A Great Wall, p.318. 这个丑闻是,一家日本杂志采访了里根夫人,艾伦私自收取了该杂志的1000美元而没有报告。此事也许只是个由头,里根一家也想让艾伦离开白宫。
84 波兰团结工会在西方势力尤其是教会势力的支持下从事“要求民主化”的运动,引起国内局势动荡。1980年12月初,苏联封锁了民主德国与波兰的边界以及波苏边界部分地区。美英等国警告苏联不要干涉波兰内政。1981年3月,苏联驻波、捷、匈、民主德国部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对波兰局势施加压力。3、4月间,里根发表声明并致函勃烈日涅夫,警告苏联不要对波兰局势进行军事干涉。东西方关系骤然紧张。里根还宣布1982年1月30日为“声援波兰日”。
85 《当代中国外交》,第236-237页。
86《人民日报》1981年12月19日。
87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pp.186-187; A Great Wall, pp.320-321.
8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p.1025-1026;Negotiating Cooperation, pp.186-187; A Great Wall,p p.320-321;John H. Holdridge, Crossing the Divide. And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New York: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 pp.219-220.
89 Crossing the Divide, pp.213, 220-221.
90 Crossing the Divide, p.222.
91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1026.
92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p.213-214;A Great Wall, pp.322-323.
93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1030.
94 Crossing the Divide, p.222.
95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1028,1030.
96 《邓小平思想年谱》,第220-221页。据随行的霍尔德里奇回忆,在双方按照惯例互相寒暄后,邓小平建议与布什进行15分钟的个别交谈。于是,邓小平、布什、恒安石以及中方的一位译员走进了一个小会议室。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的个别交谈才结束。霍尔德里奇从未从布什或恒安石那里听说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但他推测,邓小平和布什之间取得了某种谅解。见 Crossing the Divide, p.226.
97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13.
98 Caveat. Realism, Reagan, and Foreign Policy, p.214.
99 A Great Wall, pp.325. 里根承认在一系列外交政策问题上与黑格存在分歧,如对中美洲和古巴的政策,对台湾的政策。但他对黑格辞职的解释是:“实际上,唯一的分歧在于,到底是由我决定政策,还是由国务卿决定政策。”这就是说,主要是权力之争。See An American Life, pp.361-362. 而龙伯格对两人的政见分歧的解释是: 是将美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建筑在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清醒估计之上,还是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里根对外交问题倾向于非白即黑的处理方式,而不是更微妙的外交手段。采访龙伯格。
100 Negotiating Cooperation, p.195-196;Crossing the Divide, 230-231.
101 A Great Wall, pp.325.
102 Crossing the Divide, p.233.
103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1038.
104 中美关系报告编辑小组:《中美关系报告:1981-1983》,(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国文化研究所,1984年7月版,第129页。关于“六项保证”,在文字和措辞上有不同版本,本版本是根据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发表的声明翻译的。霍尔德里奇对其中第五条的解释是:美国继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至于统一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国只认定用和平手段实现统一。See Crossing the Divide, pp.231-232.
105 《人民日报》1982年8月18日;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p.1038-1040.
106 《当代中国外交》,第238-239页; A Great Wall, p.326; 采访朱启桢。但美国政府则有自己的打算。美国对台军售1980年为5.98亿美元,美国政府认为,计算军售价格要把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1980年的5.98亿美元相当于1982年的8.35亿美元。依照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Lawrence Eagleburger )的设计,如果美国售台武器以8.35亿作为基数,每年减少2000万元,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对台军售可以维持40年甚至更多。见 A Great Wall, p.332.
107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 82, No. 2067, p21.
10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p.1042-1052.
109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 82, No. 2067, pp.19- 21;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1982,pp.1042-1051.
110 About Face, p.127.
111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Ronald Reagan. ( hereafter cited as Public Papers : Reagan ), 1982. Vol.I , p. 1274.
112 中美关系报告编辑小组主编:《中美关系报告:1981-1983》,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国文化研究所1984年版,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