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雏形初现的新型美俄伙伴关系
作 者: | 肖蓉 | 关键词: | 美国外交 |
书 名: | 2001年:雏形初现的新型美俄伙伴关系 | 成果形式: | |
合著者: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年 | 出版时间: |
2001年:雏形初现的新型美俄伙伴关系
2001年,美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紧张转向缓和,进而密切合作的变化,新型伙伴关系初
见端倪。
布什上台 对俄强硬
2001年开端,布什政府上台。在重新评估了克林顿时期的对俄政策后,布什总统和他的
助手批评克林顿政府 "理想化" 的对俄政策,提出要以"现实主义"来重新确立美俄双边
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针。美俄两国除了在许多旧有问题上,如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
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北约东扩问题以及车臣问题上依旧利益冲突和矛盾尖锐外,
布什政府又采取一些新的强硬举动,致使美俄关系明显下滑。
布什政府认为俄罗斯既不是伙伴也不是对手,决定降低对俄罗斯的关注程度,不再给予
俄罗斯特别对待。为此,决定将克林顿在国务院专门设立的负责俄罗斯事务的部门并入欧洲
局,并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专门处理前苏联事务的欧亚局取消,并入欧洲局。3月,布什政
府借间谍案之机,宣布驱逐50名俄罗斯外交官。而俄罗斯随后也报复性宣布驱逐同样人数的
美国外交官。3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下令有关部门重新审议美国帮助俄罗斯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的援助,并计划对其进行大幅度修改。在此之前,美国政府每年向俄罗斯提供约7.6
亿美元的援助,以帮助其销毁苏联时期的部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防止有关武器、原料
以及科学家落入"恐怖主义分子"的手中。布什政府多次指责俄罗斯向伊朗和朝鲜输出武器和
军事技术,批评克林顿政府对俄罗斯与伊朗的武器和军火关系未采取足够强硬的态度。对普
京政府的内外政策布什政府更是说三道四。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控制国内大量媒体的金融寡头
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等的违法活动进行打击,被美国指责为控制国内舆论和反对言论自
由。对于普京总统实行加强中央权力的政策,美国表示对其有可能走向集权和独裁的倾向非
常担忧。美国还批评普京总统坚决打击车臣叛乱分子的政策,公然会见俄车臣反政府武装领
导人。在对俄经济关系方面,布什政府扬言要停止已经承诺的贷款和经济援助,并在俄罗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重重设阻。
布什政府的种种言行使美俄关系一度下降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总统会晤 关系趋缓
5月1日,布什总统在国防大学作"美国新军事战略"演讲时,第一次公开宣称,因俄
罗斯已推进民主化进程,"俄罗斯已不是美国的敌人"。关于俄罗斯的这番讲话,表明布什
政府开始调整其上台之初的对俄强硬政策。
6月11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开始他上台后的首次欧洲之行。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
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兜售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弥和与欧洲盟国在此问题上的分歧;与俄罗斯
总统普京举行会晤,以改善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在
斯洛文尼亚举行了首次会晤。在会晤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布什强调会晤是双方
建立"建设性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一步",普京则认为会晤为双方发展合作和建立务实的关系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方表示要在更广泛的安全、双边经济合作等领域开展建设性对话。
首次首脑会晤虽未能消除两国在《反导条约》和北约东扩等问题上的分歧,但改善了过去几
个月内两国关系的冷淡和敌意的气氛。双方开始强调积极对话,进而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合
作关系。布什和普京两人在此次会晤中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
7月6日,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电话交谈后,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美俄之间
有着共同的利益,我期待着继续发展美俄之间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他还高度评价他与普
京之间保持的良好关系,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有利,而且也对世界有利,我
们可以一道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7月22日,在热那亚八国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谈。双
方达成了将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相挂钩的协议。该协议为后来两国
同意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奠定了基础。这是两国在安全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7月2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对俄罗斯进行两天访问,她表示美俄关系应
该进入新的阶段。美国希望与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建立全面正常和友好的合作
关系。8月11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赴莫斯科,与俄罗斯国防部长进行首次面对面的
会谈,讨论建立新的国际安全体系问题和以及导弹防御问题。
美俄两国高层频繁接触,以及较几个月前明显改变的关于美俄关系的论调,显示出美俄
关系趋于改善。
反恐斗争 密切合作
9月11日,美国遭到令人震惊的、前所未有的恐怖打击。俄罗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举措,
以及在随后美国的反恐斗争中所提供的积极全面支持,极大地推动已处于良好发展势头的美
俄关系朝着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9*11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是第一位给布什总统打电话的外国领导人,他对死
难者表示哀悼,对恐怖主义表示强烈谴责。第二天,俄罗斯全境政府与军队驻地降半旗致哀,
正午俄罗斯全国人民默哀表示哀悼。这些举措,无疑赢得了美国政府及人民的好感。此外,
当布什总统命令在世界各地的美军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时,普京总统却下令俄罗斯军队暂
停一切军事活动,以避免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与此回应,布什总统将普京列入他在阿富汗采
取军事行动之前予以通话的盟友名单上。在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及其"基
地"组织的军事行动中,普京在提供情报和后勤援助方面给予积极配合,说服和支持中亚独
联体国家向美军开放空中走廊,向美军提供本国军用设施,并表示俄罗斯愿意为美军作战提
供搜寻和救援行动。同时,俄罗斯向它长期支持的阿富汗"北方联盟"提供了大量新的武器
装备,使得"北方联盟"军事实力大增,在摧毁塔利班的地面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在阿富
汗反恐战场上,当美军攻势迟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俄罗斯派出一支数千人的多国部队,
强力支持"北方联盟"。此举为迅速扭转阿富汗战局,攻克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作出重要贡
献,从而大大加速了美国摧毁塔利班的进程。对于俄罗斯所提供的种种支持,美国政府欣然
接受。
美俄两国在反恐斗争上的密切合作,不仅为双边关系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而且赋予
双边关系以同盟伙伴的色彩。有不少美国媒体在对俄罗斯采取的全面支持美国的立场感到吃
惊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莫斯科向华盛顿提供了比美国任何传统盟友都要多的支持。
普京访美 新型关系
9*11事件为美俄两国在还未形成同盟关系之前就进行盟友般的密切合作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机会。此后,美俄关系的气氛更为改善。布什表示,将向国会提出让俄罗斯和其他前苏
联加盟国享有"正常贸易关系",承诺帮助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白宫还将考虑减免俄
罗斯债务问题。此外,美还决定向俄罗斯购买石油,以减少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的过分依赖,
同时也不失为帮助俄罗斯经济的一种手段,并达到加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目的。
10月,普京在来上海参加APEC会议并与布什会晤前夕,宣布俄将关闭设在古巴的洛克
德斯无线电监听站,并撤出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布什总统对此高度赞扬,称其是"冷
战已经结束的又一个迹象。"
11与13-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他应布什总统邀请去往布什总统
在得克萨斯州的私人牧场会晤,气氛热烈之中,透着两位总统之间私人关系的急剧升温。这
次会晤的一个主要成果是双方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方面取得进展,美国口头同意在10年之
内削减2/3的核弹头,这意味着美国的核弹头将从目前的7000多枚削减到1700至2200枚。
普京总统也善意回应,表示俄罗斯也将削减2/3的核弹头。双方还讨论了如何防止核武器、
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问题。会晤后,双方就两国新型关系、反恐、阿富汗战后重
建、双边经济合作等问题发表了六项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分享打击生物恐怖主义的情报和研
究成果,改善保护和统计核材料的方法,断绝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一切来源。
双方还在联合声明中这样形容美俄关系,"以尊重民主的价值、自由市场和法制为基础,美俄
两国解决了冷战后遗留的问题。双方也不把对方视作对手或威胁。"虽然这次访问在《反弹道
导弹条约》问题上,双方仍未能消除分歧,但却明确双方消除相互敌意,走出冷战阴影,表
示双方要进行广泛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
12月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俄进行正式访问。美国最终同意把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
的口头协议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考虑到美俄两国曾在7月达成将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与
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相挂钩的协议,而俄罗斯既不可能阻止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也无力
承担与美国进行发展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军备竞赛,该协议的达成可算是美国对俄罗斯的一个
妥协,也是对俄罗斯在反恐斗争中全力支持的一个回报。对此心知肚明的俄罗斯果然在《反
导条约》问题上桃李相报。
12月13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值得注意的是,布什将
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与俄罗斯和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联系起来。他说,"苏联已不
复存在,俄罗斯已成为美国的战略伙伴","我们将推进导弹防御构想。为此,有必要脱下《反
弹道导弹条约》这件旧衣服。"普京虽然对美国的单方面退出表示遗憾,但却是冷静地接受了。
美国终于如愿以偿地摆脱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对其发展导弹防御体系的制约,不但没有破
坏初见端倪的美俄新型伙伴关系,反而剔除了这一长期引起美俄纷争的问题,为今后美俄新
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扫除了重大障碍,可谓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问题不少 影响不一
到2001年底,美俄关系在年初出现的紧张对立已经消失,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初步建立。
但是两国之间仍然存在有利益冲突和分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展与解决,将对今后的美俄
关系产生影响。
北约东扩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坚决反对北约东扩,但却无力阻挡其东扩之势。
普京上台后,在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方面,更加强调俄罗斯融入北约,发展与北约的关系,
希望从内部改变北约的性质,从而化解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普京对北约与俄罗斯的所谓
"19+1"机制很不满意,力图改变俄罗斯在北约的某些安全问题上只有参议权而无表决权的
现状,希望取得第"20"的地位,在事关自身安全的问题上拥有和19个北约成员国同样的否
决权。普京在10月初飞往布鲁塞尔拜访欧盟领导人和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提出"如果北约加
强政治性,而且允许俄罗斯参加这一进程,俄罗斯准备重新考虑北约东扩问题。"
布什政府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态度很坚决,主张"北约必须向所有准备加入北约并履行北
约义务的民主国家敞开大门"。2002年,波罗地海三国预计将完成加入北约。但是11月普京
访美后,美国表示将与北约共同努力,建立俄罗斯与北约的新渠道,不过给予俄罗斯否决权
的可能性非常渺小。
北约与俄罗斯12月12日在北约总部举行外长会议后宣布,双方将在1997年签署的
基本文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机制,由新的俄罗斯-大西洋理事会取代现行的俄罗斯
-北约常设联合理事会,以建立"新型关系"。双方将在反恐怖、危机处理、防止武器扩散、
军控和导弹防御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根据计划,双方在今后几个月内将就新机制的"确切性
质和范围"展开"实质性工作",并于明年5月在冰岛北约外长会议期间使新机制正式开始运
转。虽然"新机制"的性质目前还未确定,但这的确是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一个重
要进展。该进展的取得,可以看作是美俄关系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一个成就。就目前发展趋势
看,北约问题不太会引起美俄两国关系发生大的倒退;相反,今后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密切
发展无疑将成为促进美俄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车臣问题。俄罗斯主张对车臣叛军的武装进攻是对"国际恐怖分子的战争",要求美国
承认其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合法性。美国却强调车臣问题的实质是"民族自决"与"人权"
问题。尽管目前美国降低了调子,要求车臣武装分子断绝也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接受和平
谈判,但显然未改变其立场。对于俄罗斯最终解决车臣问题,美国能接受到什么程度,目前
还不清楚。
对伊朗核出口问题。俄罗斯于1999年与伊朗签署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帮助伊
朗兴建一座核电站。由于美国一直反对,该工程迟迟未开工。2001年3月伊朗总统第一次访
问俄罗斯后,俄罗斯有意恢复该项目。11月,针对有关俄罗斯已向伊朗运送第一批核电站设
备之事,美国与俄罗斯紧急磋商。鲍威尔告诫俄罗斯不要因此破坏美俄关系。在该问题上俄
罗斯将如何应对,还是未知数。
然而,美俄在上述几个问题上的对立,不会给美俄关系带来根本性的破坏。
有可能从根本上决定美俄关系的因素是,普京总统奉行的亲美亲欧政策能否得到俄罗斯
国内的支持,国内反对该政策的力量是否会形成势力,阻止普京总统继续执行其一味向西方
妥协而俄罗斯所得回报甚少的政策。该因素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美俄新型关系
前景的不确定性。2002年应是美俄新型关系的关键性一年。
中亚地区 新的问题
2001年美俄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即美国借反恐斗争之机进入中亚地区。该因素
增加了美俄关系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传统上中亚地区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目前的中亚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
成立,美国很快就在1992年1月正式承认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2月份同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建交。随着在里海地区巨大石油储藏量的探明,美国对该地
区的兴趣显著增加,而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也明显与开发石油有关。1995年,克林顿政府成
立了一个跨部门小组,把铺设里海输油管道当作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问题来处理。从
1996年到1997年,美国高层官员的一系列讲话中,美国政府提出了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
四项总目标,其中包括加强政治和经济改革、缓和地区冲突、巩固能源保障和扩大美国公司
的商业机会。1998年,美国新设立负责里海盆地能源外的总统特别顾问一职,足以反映美国
政府致力于开展能源外交的决心。但是尽管美国政府做了不少努力,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势力
和影响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9*11恐怖事件后,美国迅速建立反恐国际联盟,进行反恐战争。中亚五国成为对阿富
汗进行军事打击的战略要地。俄罗斯在与中亚几个独联体国家协商后,9月25日宣布俄罗斯、
乌克兰以及中亚几国准备为美国"实施反恐怖行动"时运输人道物资的飞机提供"空中走廊",
而且中亚有关国家不排除自己的机场允许这类飞机起降的可能性。在俄罗斯如此大力支持下,
美国立即向中亚五国展开反恐外交。
10月2日晚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阿曼、埃及以及乌兹别克
斯坦等四国进行访问。与有关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就打击恐怖主义问题进行重要磋商。
拉姆斯菲尔德10月3日与塔吉克斯坦达成加强在反恐行动中的军事合作协议,塔吉克
斯坦向美国提供3个用来对阿实施轰炸的军用机场。
10月5日正当拉姆斯菲尔德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时,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
的1000名官兵飞赴乌兹别克斯坦这个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国家,驻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
梅兹军用机场。。这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向中亚地区阿富汗北面派遣的第一支地面部队。
拉姆斯菲尔德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了会谈,并且签署了有关合作的法律文件。
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美国希望与乌兹别克斯
坦密切合作,联合打击恐怖分子。同时,他还表示,美军不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长期滞留。乌
兹别克斯坦和美国政府12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将建立"长期致力于巩固安全和地区
稳定事业"的新型关系。乌方同意提供领空及一个军用机场,首先用于人道主义目的。乌不
允许从本国境内向阿富汗发动空袭或地面战争。
11月29-30日以副总理阿齐莫夫为首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代表团访问华盛顿,双方发表的一
项联合声明,表示"将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消除极端主义的社会、经济和金融来源以及保
持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共同目标基础之上努力建立两国间新型和长期的关系"。美方表示
将致力于扩大与乌方的广泛合作关系,援助和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加快实施其经济和社会改革
计划。为此将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价值1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
12月月7日至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先后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短暂工作访
问。原定中间访问吉尔吉斯斯坦的计划由于大雪浓雾而被取消。鲍威尔首次中亚之行的主要
议题是,阿富汗过渡政府的组成和战后安排,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进行合作以及双边关系问
题。鲍威尔此次访问的直接收获之一是乌同意开放位于乌阿边境地区阿姆河上的"友谊桥",
以扩大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过境能力。哈方表示愿提供领空支持和军事基地,并积极参与阿
富汗战后重建。12月6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决定,向美国在阿富汗参加反恐怖行动的军用
飞机提供比什凯克马纳斯民用机场。美国对该机场的使用期暂定为一年。鲍威尔虽然临时取
消了访问计划,但其访问目的已经达到。各国对美国的反恐斗争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到2001年底,已有3000多名美国兵和军事技术装备部署在吉尔吉斯斯坦改建成军事基
地的马纳斯机场。五角大楼的发言人说,将来这个机场可以成为美国在中亚前苏联加盟共和
国长期军事存在的基地。美国还撤消了向塔吉克斯坦供应武器的禁令,美国将提供贷款,用
北约标准重新武装塔吉克斯坦军队。
对于美国与中亚各国在反恐斗争的密切合作,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大力支持。而美国在进入中
亚时也谨慎地表示美国将不在中亚长期滞留。11月19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弗什
博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不谋求在阿富汗和中亚国家的长期军事存在。美
国不太可能在中亚国家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对此,俄罗斯的回应显得非常善解人意。12
月5日在谈到美国不打算在中亚长期驻军的声明时,普京说"如果俄罗斯与西方以及美国在
安全问题上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那么俄罗斯就不会对中亚各国全面发展与西方以及美国的
关系有任何担忧"。 12月14日俄罗斯副外长萨福诺夫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表示
俄不反对在吉领土上部署美国军用飞机时,他强调,美国进入中亚没有针对俄罗斯的目的。
他表示相信,美国的军事力量不会长期留在中亚国家。
看来,俄罗斯对与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的支持,是以美国并不长期滞留中亚为前提的。而
如果美国想长期留在中亚国家而不遭到俄罗斯的反对,它与俄罗斯形成实质性的战略伙伴关
系则是必要条件之一。
美国是否将长期滞留中亚,俄罗斯是否将与之进行势力争夺,从而如何影响美俄关系的发展,
目前还是未知数。就美俄对中亚政策而言,2002年也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