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森与美国对华政策
作 者: | 何兴强 | 关键词: | |
书 名: | 鲍尔森与美国对华政策 | 成果形式: | 其他 |
合著者: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南方》月刊 | 出版时间: | 2006-11-08 |
鲍尔森与美国对华政策 《南方》杂志第35期 2006-11-8 作者:■何兴强 鲍尔森出任美国财政部长已有些日子了。这位高盛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素有“中国通”美誉。他入阁布什政府,对美国对华政策究竟有什么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会由此发生什么变化呢? 新型的中国通 鲍尔森不是潜心研究中国的学者型中国通,也不是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负责人类型的专家型中国通,他是与改革开放而经济崛起的中国同步发展起来的、对中国现实情况有着广泛而深刻了解的新型中国通。可以这样说,美国制订对华政策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一位对中国现实情况相当熟悉,在中国有着深厚而广泛的人脉,而又在美国政界以及金融界有着重大影响力,且身居高位的中国通。 作为华尔街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的董事长,鲍尔森自1990年以来到访中国73次,与中国的银行家、投资人,与中国决策层打过多年交道,在中国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高盛和鲍尔森与中国政府、大型国企合作得很好,中移动、中石油等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大业务通常都交给了高盛,高盛成功帮助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向全球投资者发行股票,并经办了中国数家大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这些业绩让鲍尔森在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03年6月,“非典”疫情尚在肆虐,鲍尔森就应北京市长王山之邀对北京进行了一次公开访问,成为那时华尔街首位访华的知名首席执行官。他在一片逃离、唱衰中国的声浪中力挺中国,带来了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头条称赞他“患难之中见英雄”。作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他访问中国,同中国学者和学生进行交流;作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他徒步到过云南最偏僻的山村。可以说,同中国上中下层都有着广泛而深入接触的这位中国通,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外交家更为全面、真切和深刻,观察中美关系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态度更加务实。 被称为“华尔街国王”的鲍尔森在美国政治圈子里左右逢源的能力,是他被任命为财长的重要原因。而布什公布其任命时,除了表示鲍尔森将致力维护目前的共和党政府低税政策外,还强调他将会“确保我们的贸易伙伴遵守规则行事,尊重知识产权,并且保持弹性、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这三点均是美中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议题。与中国关系良好的鲍尔森被布什寄予了厚望,以应对中国作为经济强国崛起所带来的影响。 接掌美国对华政策 就任财政部长之后的一系列事件清楚地表明,鲍尔森已经接管了美国对华政策。 ——履新不久,他即向布什总统提出美中两国开展经济战略对话的建议。布什随即在8月21日打电话给胡锦涛,正式向中方提出这一倡议,并且让鲍尔森接替佐利克与中国进行这种战略对话,代表布什到中国就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上任不久,他9月13日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中国政策讲话,重申了佐利克“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并提出要以“世世代代”的长远战略角度去考虑美中关系,将中国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了“全球经济领袖之一”的新高度。这个纲领性、政策性很强的讲话表明,他在政府内部决策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巩固。 ——从他9月中旬的中国之行来看,一方面,他是作为总统的特别代表和财政部长双重身份 访华的,同行者还有布什的好朋友、总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伯德,这都表明了他的政策是得到布什积极支持的。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不仅会见了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还同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负责人以及一些地方官员和各界人士进行会谈。会见人物级别之高、范围之广,显示了鲍尔森作为布什政府中国政策制订者的核心地位。 ——历史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历来就不固定在国务院或是某个部门,而是掌握在强势人物手中的,诸如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主导了当时的对华政策,前副国务卿佐利克被誉为美国“对华政策沙皇”。 鲍尔森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中新的强势人物并非偶然。他出山时,当局就曾承诺将保证恢复财政部在经济政策制订中的影响力。从他开始,美国财政部将会成为对华政策的主要制订部门,由此也大大加强了财政部在美国内阁中的影响力,一改前任斯诺为国会和其他部门东奔西跑的“拉拉队长”形象。 鲍尔森的对华政策开了个好头。中国之行与中国副总理吴仪正式启动了中美高层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建设性的新开端,为今后处理美中双边问题确定了框架。这一机制的确定,反映了美国决策圈子接受了鲍尔森的对华政策,不再一味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而是鼓励中国全面开放市场,以实现美国的最大国家利益。按鲍尔森的话说,对话“将允许双方用长远战略眼光来处理两国关系”。在具体的对华经济政策方面,鲍尔森采取了和前任斯诺不同的手法。 鲍尔森的对华政策走的是“温和路线”。他更倾向于采取柔和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在中国谈到汇率问题时都尽量设身处地让中国听众感到他的这些要求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刻意避免教训的口吻,并表示不会就人民币问题为中国设定具体目标。温和路线显示出他对中国的了解比其他美国官员要高得多。他明白,以更加温和的态度对待中国才是最为现实主义的做法,因为美中相互依存,对抗对双方没有什么好处。 鲍尔森能成功吗 鲍尔森的对华政策能否持续下去?首先,这取决于他能否劝说中国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建立自由的金融市场。这很困难,因为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涉及面很广的复杂问题,中国肯定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自主决定,不会屈从于外来压力。但凭借他在华尔街多年的经验和对中国金融业的了解,以及在中国享有的信誉和信任,鲍尔森的这种做法是目前为止美国方面能够达到政策目标的最大希望。鲍尔森深深懂得:在有关主权的问题上,采取对抗程度较低的温和路线似乎会取得更好的成果。鲍尔森在结束同胡锦涛、温家宝的会面后说:“双方存在的本质分歧问题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很少,存在的分歧主要在时机上。”这表明他相信温和路线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其次,还取决于他能否说服美国国内给他支持。在这方面,访华的成果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表明他的说服工作颇有成效。从中国回到美国之后,9月26日鲍尔森与威胁要推动对中国商品征收27.5%惩罚性关税议案的舒默及格雷厄姆议员进行了会谈,向他们表明自己能直接和中国高层领导人进行沟通,说服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取得他想到得的成果。28日,布什总统亲自出面,要求两位议员给鲍尔森一些时间同中国进行谈判。在鲍尔森及总统劝说下,两位议员再次暂不提交那个可能会引起美中贸易战的提案,而将其推迟到2007年初。舒默放弃议案时表示对鲍尔森处理中国事务的能力有很大信心。此外,面对美国国内制造业发出的不满之声,鲍尔森亲自到制造业的最大代表——全美制造商协会总部进行说服工作,让他们放弃对国会惩罚中国议案的支持。该协会主席承认,鲍尔森的讲话征服了协会董事会的成员们,他们对他的观点表示信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留给鲍尔森的时间无多。性急的议员们以及制造业界并没有太多耐心等待鲍尔森温和劝说的做法。 在过去五年中,在汇率以及其他非经济问题上美中双方对对方的意图产生了太多的不信任, 而鲍尔森正试图将他个人在中美两国都享有的信任转化为两国之间的信任。就目前来看,他的工作卓有成效。中国之行让鲍尔森觉得,中国领导人很愿意接受他担任美国总统和美国政策的发言人。与胡锦涛、温家宝超出原定30分钟时间近一倍的两次“意外的”“充分的”会谈证明了这一点。而在美国国内,老“中国通”们难于比肩的高层背景和在美国政府内部的强大影响力使鲍尔森主管的对华政策得以持续。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可能走上一条现实的、合作的同时是有效的道路,实现中美两国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