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作 者: | 余万里 | 关键词: | 其他 |
书 名: | 2002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 成果形式: | |
合著者: | PDF版本文: | ||
出版社: | 《民主》 | 出版时间: | 2002-12-30 |
2002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200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人们在企望和平和繁荣的同时感受着焦虑和不安。2002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在复苏和衰退的边缘徘徊,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表现仍然是乏善可陈;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其它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也不多。受“9·11”事件的影响,2002年的国际政治是围绕反恐这个主题展开的,而在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反恐斗争的同时,恐怖主义的气焰和活动却出现了反弹。美国反恐战略的霸权色彩日益显现,大国关系继续进行着调整,。 世界经济在复苏和衰退的边缘徘徊 2002年全球经济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9·11”事件的阴影仍未消除,伊拉克局势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石油价格上涨,企业信心不足;信息产业发展不稳定,股市全面下挫;经济增长仍然低迷,金融动荡起伏。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研究报告,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7%。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增长缓慢,经合组织(OECD)估计全球跨国投资陷入停滞。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额比2000年下跌51%,仅为7350亿美元,该报告对2002年前景仍然看淡。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大幅度减少,据华盛顿国际金融研究所统计,2002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只有1230亿美元,创1992年来最低点。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滞缓,国际贸易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2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1%,较之去年的-0.1%,呈现出由降转升的态势,但增长迟缓。 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进入经济衰退,这是造成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停滞的主要原因。据经合组织估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为2.3%,欧盟区为0.8%(德国第三季度为0.3%),日本为-0.7%。2002年11月份,美国失业率为6%,欧盟为8.4%,其中德国失业人数突破400万人,失业率高达9.7%,日本的失业率为5.5%,已经出现了连续19个月失业人数不断增长的状况。 美国经济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股市对经济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出现过度繁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泡沫。近年来,股市大幅缩水。第二是投资过剩。投资者和消费者都认为经济增长能够持续下去,所以不断投资,不断消费,从而造成经济过热。第三是“9·11”事件以及安然、世通等大公司造假丑闻对经济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多次降低利率,联邦利率降到了40年以来的最低,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提出10年内减税1.6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企图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但这一政策的后果是导致联邦财政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今年元旦,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一项历史性的欧洲货币统一事业的胜利完成。一年来的进程表明,欧洲公众在经历了最初的怀疑以后,已经接受了这种新货币。而且欧元也逐渐走上了价值回归的道路,欧元兑换值在今年6月初上升到1美元兑换98欧分的历史最高点,大大改善了自己的形象。在临近岁末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上,欧盟15个成员国与10个候选国终于长达4年的入盟谈判。2004年5月1日,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5个成员国。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关于欧元币值的《稳定与增长公约》问题上,欧盟出现了怀疑和争论,直接影响到欧元未来的稳定。 日本的经济不景气已持续多年。日本经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内需不足,不良债权居高不下,股市持续暴跌,财政状况继续恶化。日本股市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持续下滑,目前已跌到19年来的最低水平。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小泉政府上台之后,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同时,不得不继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由于日本财政状况的急剧恶化,且日本国债余额对GDP之比已超过130%,进一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余地已经不大。许多日本经济学家指出,日本的经济问题已无法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解决,不经过痛苦的结构改革日本经济是无法恢复健康增长的。但是,日本政治家有无勇气推行结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由于三大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俄罗斯经济在连续三年的强劲增长之后,今年的增速有所减缓。据俄政府统计,2002年1至10月,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达到4%,外贸总额同比增长了3.9%。专家分析,俄罗斯经济的好转只是恢复性增长,其中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油价的上升。亚洲地区经济形势比预期的好,预计全年能达到5.6%左右的增长。东盟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尤其是中国的持续强劲增长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了区域内的巨大出口市场。但类似巴厘岛的恐怖袭击,可能对印尼和东南亚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拉美地区2002年经济将下降1.1%,这已经是该地区连续第5年出现负增长。受金融危机和政治动荡的冲击,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三国的GDP估计分别下降11%、10.5%和7%。非洲52个国家在今年7月9日成立了非洲联盟,并制定了消除贫困、摆脱落后、实现富强的宏伟蓝图,非洲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使命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2002年世界经济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美国可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及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6月中旬开始,由于担心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油价已经上升了20%,各国的石油储备也都增加了。在欧佩克产量增加后,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最近,随着美国战争部署的加快,油价再度出现波动。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必将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如原油价格每桶上涨5~10美元,将会造成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下滑0.2到0.8个百分点;如每桶涨幅达20美元,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将下滑1~2个百分点。 国际政治围绕反恐与霸权展开 2002年,反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国际社会也不断强化反恐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十分猖獗,并呈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使得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9·11”事件后,盘踞在阿富汗的本·拉丹“基地”组织受到了沉重打击。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恐怖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东南亚地区,恐怖活动出现上升和蔓延趋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巴厘岛惨案等一系列事件;在中东地区,恐怖分子在也门制造了法国油轮爆炸案;在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莫斯科人质事件和格罗兹尼爆炸事件。 面对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许多国家为维护安全,强化了反恐措施,加大了反恐力度。一些国家纷纷加强了反恐立法,建立和完善反恐机制。美国决定成立国土安全部,菲律宾制定10项具体反恐对策,印度尼西亚颁布反恐条例,俄罗斯下令大幅修改国家安全构想。各国还普遍加强预警,提高国家抵御恐怖袭击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均加强了情报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恐怖预警系统,及时对恐怖袭击发出预警信号。各国还通过国际合作加紧搜捕在逃和隐藏的恐怖分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目前,巴厘岛爆炸事件主要嫌疑犯已逮捕归案,一些在逃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也相继落网。莫斯科人质事件后,俄罗斯大力强化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清剿车臣非法武装残余。 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之间,今年在安全问题上达成了更广泛的共识,各国间的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反恐合作得到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签署了《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协定》,决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建立常设地区反恐怖机构,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亚太经合组织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领导人反恐声明》,并承诺打击恐怖主义的融资活动;欧盟和俄罗斯首脑会议表示将继续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东盟首脑会议将反恐列入重要议程,并决定在吉隆坡建立反恐中心。与此同时,各国还加强了反恐军事合作。今年以来,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频繁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俄罗斯与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也多次举行反恐军事演习,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在反恐的主题下,2002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国关系显著调整,协调与合作明显加强;传统安全威胁挥之不去,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彰显;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依然是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经历“9·11”之后的美国,重新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视恐怖主义为当前头号大敌。为了反恐,美国不得不寻求同其他大国合作,不得不寻求国际社会支持。反恐的共同需要和共识,成为大国之间新的利益汇合点,成为彼此增进协调与合作的动力。大国关系的重大调整,反映和适应了大国利益交汇增多和相互依存加深的客观现实与需要。 在这一年,中美进行了密切的高层往来和战略对话,两国间的建设性关系取得了重要发展。布什总统2月访华,胡锦涛副主席和江泽民主席分别于4月和10月访美,双方就推动政治、经贸、安全和其他各个领域中的合作进一步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同时把“东突”定为恐怖组织并截断其在美财源。两国在双向和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反恐合作,两国军方也恢复了接触与交流。 美俄关系调整和改善幅度之大引人注目。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新的《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条约》,承诺在10年内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至1700到2200枚,并签署《美俄战略新关系宣言》,宣布两国“彼此视为敌人或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两国已成为“伙伴和朋友”和全球反恐斗争中的“盟友”。紧接着,俄罗斯与北约签署《罗马宣言》,将双方“19+1”的合作机制升格为“20机制”,标志着双方“朝着建立互信平等合作关系迈出重要一步”;俄罗斯与欧盟领导人举行莫斯科首脑会晤,确定了加强俄欧关系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边互利合作不断加强,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更有成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两国得到积极落实。普京总统11月访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继承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将中俄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然而,反恐并不能掩盖大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美国霸权力量的上升和单边主义外交成为2002年大国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丹之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气焰继续上升,在其国内有人鼓吹“新帝国论”,主张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单极世界。在反恐的旗号下,美国在宣布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一年之后,正式宣布开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还把反恐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相结合,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邪恶轴心”论,并把矛头直指宿敌伊拉克,目前海湾上空战云密布、一触及发。美国的霸权和单边主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尤其在反导和伊拉克问题上,欧美之间的分歧公开化。在中国、俄罗斯以及德国和法国的强烈的要求下,美国不得不把伊拉克问题送交安理会,并在1441号决议的基础上由联合国主导对伊武器核查工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的不满和牵制。 一年来,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交织并存。传统安全威胁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非传统安全威胁则像“达摩克里斯之剑”在全球范围内高悬。在大国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同时,世界其它热点地区仍然处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流血冲突急剧升级,巴勒斯坦极端组织不断制造针对平民的自杀爆炸事件,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围困。这种以暴易暴恶性循环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履维艰。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问题一度争执加剧,双方在边境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通过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才最终把两国拖离战争的边缘。今年10月,朝鲜在美国助理国务卿访问期间突然宣布“朝鲜仍在实施核武器开发计划”,一时间引起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朝鲜半岛一度出现的缓和局面也因此逆转。 2002年,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使国人感到欢欣鼓舞,而且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国经济顺利度过“入世”第一年,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8%,GDP总额跃上10万亿大关,对外贸易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吸引外资总额突破500亿美元。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善和加强了同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的同时,还通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强化上海合作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地位和形象”。回顾2002年风雨飘摇的国际形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成就的来之不易,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局面,加倍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