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本所概况>历任领导 > 陶文钊
陶文钊

陶文钊

  • 职 称:副所长、研究员
  • 职务/所在部门:副所长
  • 学 历:196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
  • 联系方式:taowz@cass.org.cn
个人简历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大本学历;邮箱: taowz@cass.org.cn;

 

代表作:

《中美关系史,1911-2000》(三卷本,修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探寻中美关系的奥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A Brief History of China-US Relations (1784-2013),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5

后冷战时期美俄关系的三个循环,《和平与发展》2020年第4期。

 

成果:

著作:

《破解大国冲突的宿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美国思想库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The US Policy Making Process for Post Cold War China. The Role of US Think Tanks and Diplomacy, Springer, 2018;

《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合著),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合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

 

编著:

《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三卷六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005;

台湾简史(第二主编),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台湾史稿(第二主编),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架起理解的新桥梁(第二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国与近现代中国(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关系与东亚国际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美关系一百年(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与20世纪亚洲的冲突和战争(合编),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择要:

美俄在叙利亚的角逐, 《国际关系研究》 2020年第5期;

中美关系的历史不容歪曲,《当代世界》2020年第11期;

热话题与冷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年第1期;

合作共赢四十年,《国际展望》2019年第1期;

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年第10期;

苏联解体后美俄管理核武器扩散的经验与启发,《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第5期;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美国研究》2018年第4期;

建交以来的中美关系:回顾与思考,《当代美国评论》2017年第1期;

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湾政策,《和平与发展》2017年第4期;

特朗普现象剖析,《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6期;

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1期;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三次调整,《美国研究》2015年第4期;

中美在西太平洋的竞争与顺应,《和平与发展》2014年第6期;

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节点,《和平与发展》 2013年第1期;

如何看待美国的战略调整?《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走向,《当代世界》2012年第12期;

利益调适: 中美关系中的恒久课题,《当代世界》2010年第9期;

还原历史,超越历史——参加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感想,《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0期;

中美八·一七公报:艰难的妥协,《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

奥巴马外交政策走向,《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研究,《美国研究》2008年第4期;

牢牢把握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1期;

乔治·沃克·布什对华政策评述,《学术咨询委员会集刊》第3期;

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而努力,《和平与发展》2006年第3期;

美国对台湾政策的演变,《学术咨询委员会集刊》第2期;

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简析,《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邓小平与中美关系,1977-1991,《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4年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和美国对台政策,《美国研究》2004年第4期;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审视中美关系的一个视角,《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美苏缓和与中美建交,《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亚非会议的成功与美国遏制政策的失败,《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禁运与反禁运:50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日美在中国东北的争夺,《世界历史》1996年第1期;

美国、赖依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

战时中美关系的若干问题,《美国研究》1995年第3期;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香港问题,《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美政策,《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

1946年中美商约: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经济因素个案研究,《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历史研究》1993年第4期;

20世纪初美日在东亚的竞争,《世界历史》1992年第3期;

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1期;

中国战场、缅甸战役与盟军战略的转变,《抗日战争研究》1991年第1期;

1945年中美苏关系的一幕——从雅尔塔秘密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美国研究》1990年第4期;

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决策,《党的文献》1990年第5期;

美国对华政策辩论与1948年援华法,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2期;

四十年代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党史研究》1987年第6期;

马歇尔使华与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世界历史》1986年第2

 

 

简历

19432月生,浙江绍兴人。1964杭州大学本科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210月至198410月作为国家公派学者赴美进修;19937月至12月作为王宽诚学者赴英国,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1994年调美国研究所,任美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华美国学会秘书长,于2013年卸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0年退休。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美国外交、中美关系。曾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上海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主要研究领域

中美关系

研究成果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5036911号